第一,遗传只为人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生物前提和发展的潜在可能性
说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生物前提,这很好理解。说遗传只能为人大发展提供发展的潜在的可能性。
第二,人的遗传潜藏着发展的巨大可能性
遗传基因的破译可能在医学上的价值更大和更直接些,目前还无法通过DNA来破译与人的各种能力、智力等相关的遗传因子,但是,人们又分明看到了基因对人的个性、智商、技能等的影响。人的发展是受到遗传的巨大影响的。突出的才能,基本都是天赋的。
第三,人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的过程和阶段
所谓生理成熟指的是个体受遗传素质制约的生理机能和构造的变化在一般的年龄阶段所达到的一般程度。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具有不同生理发展程度。这个生理发展程度决定了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和阶段。人的身心发展是个渐进的成熟过程,是个连续不断变化的过程,是从缓慢的量变飞跃到质变的过程。由于新质的出现,人的发展就从前一个阶段跃迁到另一个新的阶段,并表现出一定的程度上要受到遗传生理成熟水平的制约。
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身心发展在同年龄阶段不仅有共同的表现,同时彼此之间又可能有一定的区别。这些区别即因个人间生理成熟程度不同而导致的超前发展或延后表现,许多超常儿童表现出一般儿童所不具有的早熟或少年早慧,而另一些儿童又可能有许多行为表现得与其年龄不十分相称。这些都是生理成熟的不同程度的具体表现。
第四,遗传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遗传素质也是有个别差异的,即使是同卵双生子,在机体的构造和机能方面也都有不同的区别。实际上,人的智力水平、才能、特长等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遗传素质的影响。由于遗传素质的差异,不同的民族、种族、性别之间产生的区别通常不是靠简单的后天努力可以弥补的,这要通过遗传的缓慢进化才能实现。
第五,遗传对人的发展影响大小与其本身是否符合常态有关
人的遗传有3%~5%的概率是非常态的,即我们所说的“超常”。“超常”有两种情况:低于常态的和高于常态的。教材中的观点是不符合常态的情况下,遗传对人的影响作用就是决定性的,常态的情况下不起决定性作用。
我在这里介绍橡实理论的目的在于,想通过这样的独特的理论来说明,关于人我们认识的并不多,很多事是很难解释的,橡实理论要破译心灵,显然他的理论解释了一些,却也有无法让人信服的东西在。我还是那个观点,对人的发展因素的分析,应该是落实到个体身上的,而不是根据已有理论,教条地套用。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世界,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必须能具体分析,决不可以忽视个体的个性特征。
在教育中,我们实际上常常是忘记了人是自然的人,忘记了人与人之间的遗传上的差异性,过分强调对人的教育上的改造的作用,缺乏引导的观点,更多的是行为主义的塑造的立场。按照社会的要求去塑造人,而不是根据人的潜质引导和开发人的具有独特个性的东西。
第六, 遗传对人的影响在人的发展的不同阶段作用不同
教材中给的前苏联心理学家鲁利亚的理论认为,至学龄中期,人的复杂的生理活动方式,遗传已对它几乎没有影响。原因有二:一是发展作为从潜在到现实的过程随时间的推进,潜在已成现实或潜在错过了变为现实的过程,潜在因素的作用就变弱了。二是随着个体的发展,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逐渐增多与增强,人的心理发展也趋向高级复杂,故遗传的作用就相对减弱。对这个观点。可以提出质疑。潜在的因素是与生俱来的,不会因为后天没有开发而消失。第二点,只能证明后天的影响不符合人的天性而不能说遗传的作用减弱了,是遗传的影响因子被压抑了。
总之,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和教育规定了人的身心发展的现实性。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物前提。但是,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的可能性能够成为现实性,关键在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从遗传素质到智慧才能,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必要的遗传素质并不能从根本上决定一个人的发展。遗传素质上的差异也不能决定一个人后天成就的大小。一个遗传素质较差的儿童,未必终身无所作为。在现实条件下,不同的条件、教育程度或教育专业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作为一种实际的驱动机制产生着各种不相同的现实的人:文盲、工程师、艺术家,并直接导致他们身心发展的水平、性质、领域等方面的种种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