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那不是你的人脉。
我们身边,是不是有这样的一种人,经常参加各种群里面的公开课,听群里面大咖的分享,也喜欢加那些大咖们的微信,并时不时地向我们炫耀,“今天,我又去听了‘某某的’线下分享会,而且我自己还做了发言,感觉棒极了。我还真切地感受到,他对我的好意。”
我通常对于这种情况,一般心里都会有一种无语的感觉,并自己碎碎叨叨:“其实,大咖们,对谁都很随和,并且他们并没有太多的时间,花在比他低几个层次的人的身上。”
但不管我心里怎么想,这种喜欢自以为是的人,大有人在。
最近,我的身边,又出现了这么一个人。
我的一个朋友小A,他就是这样一个人。
不管是别人培训班的公益课,还是其他一些大咖们的分享会,还有别人的路演活动,等等,一般都会有他的身影。
记得上次,我参加了一个互联网公司的线下交流会,我去的目的很明显,第一想要转行,所以去接收一些新的资讯。第二就是他们的关于“互联网这些年的这些事”,这个主题,是我想要去了解的。所以,我就早早地来到了这里。
一开始,活动策划人就给我们抛了一个很新颖的话题,并且经过他的讲解,颠覆了我对于互联网的看法,就这样他说了将近一个小时,而我也认真地听讲了一个小时。
也就在他下来的时候,我环顾了一下四周,居然在这二三十个人头中,有小A的身影。
我顿时惊讶了起来,因为他昨天说,自己要去参加另外一个活动,所以这个线下交流会,就不会来了。但他还是过来了,这就是我所惊讶的。
在这场精彩的分享结束之后,我和他碰了面。
他微笑地走过来,并对我说:“这次的分享,确实不错,我又学到了不少。刚刚去的那里,我都差点迟到了,但也还不错,自己也得到了一些收获。”
我也微笑地对他说:“那你这次,学到了什么呢?”
他说:“首先,我结识到了一些人脉,并加了他们的微信,他们对我的印象,都还蛮好的。”
“其次,我也学到了关于互联网的一些前沿知识,并且聆听了真这么重要的分享,我想这应该足够了。”
我微微地点点头,担心会被他看穿我的个人想法,“其实,所谓的加人,所谓的人脉,在你我看来,是没有多大作用的。”
我也就附和地对他说:“没想到大哥,还是如此爱学习的人,真是敬佩大哥您啊。”
“那可不是嘛,我可是我们学校,最爱学习,最爱分享新鲜事物的老师了。”
然后,这段对话,就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在回去的汽车旅途中,我回想了小A朋友的一些想法。
并觉得他的这一点,真的是一个大大的毛病,那就是“把一些人,误以为是自己的人脉。”
(在这里,透露一下小A是一名老师,地地道道的中学数学老师)
在他参加过这么多次的活动中,虽然“结识”了不少朋友,也在线下加了很多朋友的微信,但这些朋友,基本上是出于礼节或者为了避免无聊,而互相加了对方。
但是等散了会,也许这个微信号,就再也没有和他进行联系了,更别谈什么交流了。
而小A就是属于这种情况。
尤其是对于那些大咖们的时候,这种情况更加突出。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了,我现在就和大家分享分享自己的一些感触。
那么,我就来讲讲为什么说他所认识的人,都不能称之为“人脉”?
在百度百科上面,对于“人脉”的解释,是这样的: “人脉即人际关系、人际网络、体现人的人缘、社会关系,通过各种渠道所达到的领域。
根据辞典里的说法,人脉的解释为“经由人际关系而形成的人际脉络”,经常用于政治或商业的领域,但其实不论做什么行业,人人都会使用人脉。”
所以人脉,是需要发生人际关系的,是需要互相打交道的,这才能称之为人脉。
而且人在交往的过程中,都遵循的一种“互惠”原则,也就是说,我们两个交往,我们双方都要有好处。
比如现在十分火爆的分答软件,它就是把大咖们的答题,让普通人通过付费,来向高人进行请教。
基于这种“互惠”原则,我们能够给大咖的,也只有金钱的付出,虽然大咖们不缺金钱。
所以,不管是怎样的社交,都是一种“平等的交换”。
不要老是因为占了别人的好处,而在这里沾沾自喜,这种关系,是维持不了多久的。
还有,在我们年轻的时候,人脉固然重要,但提升自己,也是非常重要的点。
我的这位小A朋友,他就把自己的重心,放错了位置,把过多的精力,花费在了那些无用的社交上,但自我感觉,却一直良好。
所以,现在的我们,不要老是说自己认识认识谁,见过谁,和谁打过招呼等之类的,我们要做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与自己的偶像建立起连接,能够与大咖们一起学习,并不仅仅是你认识他,更重要的是,他能够认识你,并且能够体会到你的价值。
所以,我希望亲爱的你,在我们最青春的时候,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那些无用的社交上。
我们应该要把时间,花在真正的提升自己:多看点书,多结交点与自己同层次的朋友,多去旅行,多去体验不同的生活,让自己的阅历,变得丰富起来。
最后,我们都会变成我们喜欢的那个自己。加油。→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