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不能解释一切,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行为、表现都与它休戚相关。结合构成自尊的三大支柱:自爱、自信、自我观,我觉得我应该是属于不稳定的低自尊者。因为我经常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并对自己的评价不高。同时,在我的影响下,孩子目前也属于不稳定的低自尊。
在《恰如其分的自尊》一书中,作者写道:儿童与青少年自尊形成的五个方面:外貌、运动能力、在同辈中的受欢迎程度、行为是否符合规范(礼貌、自律等)、学习成绩。当孩子评判自己并表现出怀疑和抱怨时,一定要认真对待,这样他们长大成人后才会习惯于寻求这种社会支持:与身边亲近的人探讨自己的困难,获得有用的信息或积极的情绪反馈。
那么,我们该真正有效提升、保护自尊呢? (1)认清自己:借助类似乔哈里窗(Johari Window)等工具科学地认识自己。(2) 采取行动:自我观察,看看自己身上是否存在“自我攻击”现象——要放下这些对自己批评性的成见,发现它们的存在是第一步。(3) 改善关系:要改善和他人的关系,首先要做的却是肯定自己。明白自己可以不带挑衅地说“不”,也可以不带歉意地去要求某些事。同时做到换位思考。 (4) 改变的策略:① 将抱怨转变为目标,例如将“我对什么都没兴趣”变为“我希望产生一些兴趣”。② 选择适当的目标,例如将“经常邀请朋友”(取决于你)当做目标,而不是“经常被人邀请”(取决于他人)。③ 分阶段进行,例如在“我不满意感情现状”的现实,和“我想有一个挚爱的人”的理想之间,嵌入可以落实的“多参与朋友、同事间的互动,认识更多异性”的具体步骤。(5) 求助心理治疗:有时,独自一人真的很难调节好自尊的问题,如果你常常不满意、抑郁、悲伤,觉得无能为力,如果情场或职场的失败总是反复出现,甚至你身上抑郁、焦虑、酒精依赖等问题都在加重,那么寻求心理治疗或许对你会有好处。
人生短短数十载,父母领着我们长大成人,朋友与我们嬉闹一阵,爱人相遇后企望能彼此笑看一生。而孩子,成为我们长久年月里再无法放下的挂念。人生虽短,却也精彩。旁观过、参与过、陪伴我们度过全程的,却是常常被遗忘的我们自己。打理自尊,是看见与自己的关系。这看似只与“我”和“我”有关的物什,读到底,原来也和我的全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开始行动吧,去成为更懂自己的人,尊重自己、爱自己,也值得人爱,这就是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