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手,生活百事无忧——读《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
文/凡悦颜
日常生活中,总有很多事让人们觉得脑子不够用。但研究表明,只要方法正确,大脑就拥有无限潜力。《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就是一本如何高效使用大脑的说明书。
思维导图是围绕中心事物,逐层向外分解、发散的一种图像,好像张开的手掌,又像一棵长满枝桠的大树,主干分支分明,他最初由东尼.博赞先生创建,本是为了提高记忆力而来,却在普及的过程中发现了更多可能。
本书作者矢岛美由希,原本在公立保育所当保育员,因着博赞先生在日本的培训指导而见识了思维导图的魅力,而后开始举办思维导图的讲座,在讲解中使用,在使用中提升,从而收获了大量实用案例和使用心得,集成此书。
全书主题明确,框架清晰,围绕“何谓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在“生活”、“学习”、和“职场”的应用实例及其规则展开叙述。旨在授人以鱼的同时授人以渔,让更多人认识这个工具,让更多人能使用这个工具。
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我们找到问题关键,并将之逐渐细化的过程,它有助于我们从不同角度透彻地分析每一个主题。以制定计划为例展开说明:每个人都有梦想,但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醒来走远路的情况已经不再新鲜,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胡思乱想或无聊的发呆中溜走了。绘制梦想思维导图就会刺激人的大脑,让我们开始思考“我想要什么”,“这个梦想到底是自己真正想做的时,还是可以由其他事物代替”,“有哪些事是可以做的”,“我接下来要做什么”,一步步分解下来,既能一目了然地把控全局,又能让迅速找到关键,还能发现各个枝节的关联,最终找到自己究竟是想要什么,究竟有那些是眼前该做的。通过关键词的相互关联,还会带出更多新的设想和创意。进而让我们有时间紧迫感,做事也会更有条理,更重要的是心态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思维导图还有一个闪光点就是有效沟通,当今社会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师生关系、朋友关系越来越为人们重视,但重视并不等于良好。以亲子关系为例,家长督促的紧了孩子容易逆反,因工作繁忙忽略了孩子又伤害了那颗敏感的心,如果能够抽出一些时间,和孩子一起绘制思维导图,以其愿意参与的主题展开,就很容易了解孩子的行为、思考和感受,最终走进他们的内心。这种情况在更种关系中都很实用,关键看我们愿不愿意付诸行动了。
作者在如何绘制一章里介绍了七项规则,目的是让读者更好更快的掌握其中精髓,其实绘制思维导图最重要的是明确自己的目的,不要为了绘制而去绘制。不管是为了观察全局进而查漏补缺,还是为了强化记忆、加深理解,亦或是为了制定计划和发散思维,有的放矢才能大大提升绘制的效率,用得多了,自然能谙熟其中深意,最终随心所欲不逾矩。
思维导图是一门学问,它更是一种快乐且高效的工具,虽然绘制时有一些规则,但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运用,只要肯走心对待,定助你生活百事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