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两年前和闺蜜逛街,商场里正在举办一个大型相亲会,出于好奇驻足观望。没想到一个大哥跑到我面前问我要联系方式,吓得我拉着闺蜜落荒而逃。等到确定甩开了“怪叔叔”才长吁一口气,拍着胸脯抱怨:“世界上竟然还有这种人!”
短短两年,居然开始理解那位大哥的心情。我和闺蜜毕业、工作,如今也走上了相亲这条不归路。世事轮换,想来也是可笑。闺蜜在电话里跟我说,但凡遇到一个能让自己心动的人,面子矜持皆可抛。
心动。再听到这个词竟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学生时代的心动发生得那样自然,不过就是那天下午阳光很好,微风不燥,刚好你穿了一件我喜欢的白衬衫。那时候人心离得很近,我们说话不用费很大力气,空气就是思想最好的传播介质。你回眸一笑,我就懂了你心思。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越来越多的人用合适代替了心动。周围不断有人告诉你,要找个合适的对象结婚。心动与合适之间,分明划了一道楚河汉界,中间的滚滚洪流卷走了我们一去不复返的青春。
岁月就像踩着风火轮一样呼啦啦过去,一晃眼,我们就莫名其妙地被放到了“剩女”的位置上。真的好想问一句:时间都去哪了?
-02-
前尘往事不可追,当单位里的95后一脸青春无敌地叫你“姐姐”时,你才终于肯承认心底的恐慌。于是当长辈提出来让你相亲,你再也不会大声叫嚣着:我还年轻,着哪门子急!
相亲这件事就这样被提上了日程。起初还会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抱着满心的期待,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之后,才发现原来怦然心动的概率是那么低。
有时候我怀疑相亲这种方式是否适合所有人。在落座那一刻分明已经对这个人失望透顶,却还要硬着头皮走完过场,装作客套热络,以至于结束后身心俱疲。
相亲的次数多了,你就成了众人诟病的对象。“哎呦,你眼光太高啦!”“没有眼缘?长得好看能当饭吃吗?”“性格不合?相处久了就好了。”
单位一个姐姐说,已经记不清自己在或大或小、或油腻或考究的餐厅里见过多少或胖或瘦、或沉默或健谈的男人了。爸妈每周都会雷打不动地出现在各大公园内举着牌子等待同样焦灼的父母们攀谈。
不得不承认的确有人通过相亲这种方式觅得良缘、喜结连理。而你只能抱着这样美好的愿景一次次盘旋于陌生的面孔之间,清晰感受着自己正在一点点变得麻木和淡漠。
有人说既然相亲让你这么不爽,那就不要去啊。但是空空落落的生活,左手右手边都没有人,是件多么艰难的事,连最细微的烦琐都能让人溃不成军。所以你生怕会错过了什么,总想着万一呢,万一呢。
-03-
一本心理学的书讲:找对象首先要使内部成像清晰起来。内部成像不清晰,要么找不到,要么全都是;内部成像太清晰则找不到对象,因为本来就没有。一般人都是找一个有点相似的,修修补补将就。
我承认这世上存在着一种完满的爱情:从少女时代就遇见了那个温暖踏实的男孩,一路相携相伴,步入婚姻殿堂。但大部分女孩,没有不必长大的运气,我们必须叫醒白日梦,杀死少女心,面对残酷又冷漠的现实。
有个相亲对象告诉我:这个世界上,谁没点儿目的,谁没什么想要的,与其耗费时间,不如直接亮出底牌,明码标价,谁也别装得好像无欲无求。
是的。这就是相亲。嫁个靠谱的人,能稳稳当当地过日子就是最大造化。因此相亲的男人只分为两种:可嫁型和不可嫁型。
这样说似乎太过悲观,在这个时代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有了等待、拒绝、反感的权利。我能够靠自己生活得很好,我想买什么,点击鼠标就有快递公司送到。我想去哪儿旅游,一个电话就有旅行社方方面面打点。我不再需要男人指点我、照顾我,或者给我扛大米,送液化气罐。
当你有足够的底气等待爱情的到来,相亲也就成了轻松随性的事。能认识不同领域不同生活状态的人也很好,能借个由头把自己从头到脚打理一番光鲜亮丽地出门也很好。何必苦大仇深带着沉甸甸的心理负担,恨不得即将见面的男人就是此生最后一个相亲对象。
-04-
与其说相亲是在寻找结婚对象,不如说是在重新认识自己。因为相亲能遇见爱情的概率真的很低,但你总是能从不同的人眼中看见不曾被发掘的自己。
或许相亲也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一课。它让你明白你需要什么,适合什么,让你看见真实的人性和被剖析后的自己。
得到真爱的机会,众生平等。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手中都没有拿着童话故事般的完美剧本,还是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着自己或坎坷或平顺的人生。
要知道不管有没有婚姻,我们都不会逃开柴米油盐。不管有没有人相伴,都不能阻止我们一天天走向衰老。
如果正好有那么一个人,带着七分诚意三分爱意闯入了我们的生命中,那么自当赤诚相对、心无二意。可如果机缘不到,又何必一定要找个人来终止自己一个人的生活呢?
遇到自己不爱却穷追不舍的人,别强迫自己去爱、去接受;遇到自己喜欢却未必能开花结果的人,也不要过于执着结果而一再地错失本该在当下能享受到的幸福。
一个人,可以活成一支队伍,也可以活成一道风景。不必逃避生活中的孤寂,也无须因为一直找不到爱自己的那个人而焦灼。
在一个人的日子里悉心地打扮自己,在能力范围内尽量让自己生活得更好一些。专注地工作,也倾情地生活,不自怨自艾,也不亏待自己。当我们遇到那个人时,才能够有足够的勇气说爱,说厮守,说相伴一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