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提到商家利用价格锚定效应让人之容易消费冲动,但导致盲目消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跟支付方式有关。支付方式改变也会改变消费欲望?这就跟今天提到的每个人的心理账户有关。
购物节之所以这么火爆,跟网购是分不开的,而网购的流行除了物流快递行业发达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微信、支付宝或者信用卡等无现金支付方式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心理账户。
什么是心理账户?
心理账户(mental accounting)是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教授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提出的概念。它是指人们把现实中的支出或收益在心理上划分到不同的账户里,是个体或家庭对经济行为进行编辑、分类、预算及评估过程。通俗的说,把不同的钱分类放在不同的心理账户中。比如把工资收入分到劳动所得的账户中,而把买彩票中奖的收入放在幸运所得的账户中。
举个例子,假设一个工薪族,同样是5000元,如果这笔钱是每个月发的工资,你就会对这笔钱的消费非常节约仔细;如果这5000元是买彩票中奖的,你就有可能很容易把这笔钱挥霍掉,买平时舍不得买的奢侈品或者去旅游。
无现金支付改变人的心理账户
现在微信、支付宝等无现金消费的好处一目了然:出门不必带钱包,也不再担心假币,只需按密码或者指纹支付。但无现金支付容易让我们的消费变得盲目。以前在使用现金消费的时候,我们带的现金是有限的,是实在的,因此会谨慎的使用每一笔费用,保持理性消费,这个时候现金是在我们的劳动所得的心理账户的;而非现金支付则只是数字而已,尽管也是有限的,但摸不着往往会归入到容易被挥霍的那个心理账户,导致盲目消费,尤其是使用信用卡支付,因为可以透支,甚至还可以分期还款,更加令人容易挥霍。
信用卡支付的背后的陷阱
每家银行都在不遗余力的推广信用卡,开卡不仅有礼品,有些还免年费,刷卡消费还有积分,看上去非常吸引人。陷阱一:透支消费让人盲目。许多人觉得信用卡只不过是另外一张储蓄卡而已,只不过可以透支而已。正因为这个透支消费,使人的消费欲望越来越大,银行就可以为客户的大笔消费办理分期付款,每月的分期手续费就成了银行推广信用卡的主要收入来源。因为在进行大笔消费的时候,顾客还是比较理智,但如果推出分期付款,把大笔钱分成小笔,这样就显得数额比较小了,而且信用卡的透支功能让你即使现在没钱,还可以一个月后再还。这还不算,信用卡还怕你顾虑还不起款,还设置了最低还款额。陷阱二:刷卡有积分。比起储蓄卡,信用卡消费有积分,许多人甚至为了刷积分而多了许多不必要的消费。以上两个陷阱,导致卡奴越来越多,你明白为什么银行不断推广信用卡了吧?
如何避免盲目消费?
要避免盲目消费,建议消费者理性消费,尽量避免使用信用卡支付,使用无现金支付的时候要再三考虑,现在这笔钱究竟是属于心中的哪一个心理账户,从多个角度考虑,值不值得付这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