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约是读闲书的代表了。
那些经典被我屡次捧起,又数次放下,因为,它们真的没有武侠、宫斗、推理、悬疑来得有意思,抓眼球。曾经读过的经典,大都是很有故事性的,情节有意思的,也就是属于我喜欢的那一类。当然,不喜欢的经典我也是会读的,确切地说应该叫“啃”,不是读。那个啃的过程必然不是轻松的。
所以,大部分时候我读书,基本是三四本书同时在读。这三四本书是风格迥异的,有自己喜欢的那种轻松文字,这类书读起来是很轻快的,两三天就可以读完一本,大约是我的阅读量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还有一两本是我近期研读的专业类书籍,比方说最近研究绘画心理学,于是会同时选一两本这方面的书研读,一方面是专业成长,另一方面也是自己的兴趣所在,所以,也比较投入。最后一类就是所谓的经典名著了。大约是自己的积淀不够的缘故,与名家大咖对起话来颇有些吃力,所以这类书是读得最慢的,一年也读不了几本。虽然困难,每年还是会读,而且这两年还开始给自己身边的爱书人拆讲一下,一方面加深自己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影响更多的人,特别是像我这样的人走近经典。几年下来也算是收获多多。
比方说鲁迅的、钱钟书的、海明威的、大仲马的,等等。这些书的阅读,让我感受到的是名家大咖对语言文字把玩的功夫之登峰造极,想自己穷极一生也是难以望其项背的。虽如此,还是乐此不疲地读着,照猫画虎地写着。不知不觉间,几十万字也是堆砌出来了,也还有几位书友很是喜欢,一路追捧。得意之下,更是笔耕不辍。
像我这样穿插式的阅读,很多时间是可以提高阅读效率的,因为当一类书读得乏了的时候,又没有其他事好做,换一类书来读就是放松与休息。
今天,听霍军老师谈读书,谈读书的乐趣,谈阅读之于人的意义,真的是豁然开朗!他说读书是一种生活必需,是一种消遣方式,我深以为然。特别是他引领着我们欣赏丰子恺先生的几幅关于读书的漫画,那个斜倚在树下凳上的读书人,那个真的是读书的样子,是读书人本来的样子。
霍老师在讲座中推荐阅读纪伯伦的《先知》,这本书之前我真的是从无耳闻。知道纪伯伦,知道这个人很了不起。除此了了。于是在会场上就打开手机搜索这本书,准备按照霍老师的倡导,认真研读,认真背诵,认真思考,然后……哈哈哈哈!然后就会“变种”(⊙o⊙)哦!貌似我特别想变种,是吧?那就说明潜意识中自己还是对自己很不满意啊!
无论如何,开卷有益。何况是大家的作品。那么,我自今天起开始研读《先知》,希望自己啃书快乐,快乐啃书。有朋友和我一起吗?来!携手共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