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很私人的标准:一部影片只要看完能引人回想,便算得上是一部不错的片子了;若回想的同时还引发思考,就算得上好片了。
当《最佳出价》的演员表缓缓出现时,我脑子里闪现了四个字“烟花、烟火”,这便是这部片子给我的思考了。
如果一句话来概括这个故事, 那就是:一个冷漠孤僻的老男人奥德曼爱上一个美丽神秘的女子克莱尔,却被骗走了毕生收藏的名画。听上去貌似是个老套的故事,但影片精心的布局,让人看完不免唏嘘感慨。
影片一开始便展示了奥德曼的古怪之处。
他总是戴着手套,这不仅是作为古董拍卖专家的工作习惯,他哪怕吃饭都戴着,仿佛时刻防备着与人有任何亲密接触;其中有段很典型的情节,恰逢奥德曼生日,餐厅的经理获知了此消息,出于高级餐厅的待客之道,给他准备了一个生日蛋糕,当蛋糕摆到奥德曼面前时,奥德曼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冷冷地看着蜡烛慢慢的燃烧至熄灭,然后对经理说:“今天不是我的生日。”演员杰弗里*拉什细致入微的表演,更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冷漠排斥的感觉。他用这种方式在拒绝周围一切可能的情感链接。
他独居,一个人住在极为宽敞、精致的公寓里,里面有一个隐藏的大大的房间,如同博物馆里小型的展厅,墙上挂满了他通过不正当拍卖获得的女性肖像油画。当镜头随着主角的视线仰望整个房间的油画时,有种深深的震撼、不真实的感觉,那感觉如同我们隔着维多利亚港观赏对面星空绽放的烟花。而奥德曼与女性的关系,就是这种烟花般虚幻的感觉,他渴望爱情,但同时惧怕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接触。真实的情感接触意味着真实的暴露,而暴露恰恰是对于对女性(甚至是人)缺乏安全感的奥德曼所害怕的。于是,他选择孤独地仰望烟花。
克莱尔——美丽神秘的女主角,影片前面很长一段时间,她都没有现身,即便是作为观众视角,我们也跟奥德曼一样仅仅是通过电话来了解她,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女主的神秘感。后来才渐渐知道,女主“患”有广场恐惧症,简单讲就是不能见人。多么巧妙的设置,一个无法与人真实的接触,一个无法真实的见人,同病相怜。对,就是这四个字让他们有机会走到了一起,让女主及其同伙能够完美地展开他们的骗局。不知道谁说过,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另一个自己,或者说人们总是容易在同类身上产生共鸣、卸下防备。
孤独的奥德曼遇到了神秘的克莱尔,这份神秘诱使他去探寻,进而发现貌似同样“孤独”的她,甚至比自己更加“缺乏安全感”的她。在“同类”面前,奥德曼渐渐的展现真实的自己,他脱掉了手套,把染黑的头发又染回,他尝试着去追求克莱尔。在貌似比自己“弱小”的克莱尔面前,奥德曼一下子成了拯救者,他试图带她走出那个房间。当奥德曼和克莱尔终于面对面坐在一张桌子跟前时,奥德曼的目光终于从那一室的“烟花”转到眼前的烟火——克莱尔的脸上。
奥德曼一步步的把克莱尔从房间、庄园带到自己的公寓,再到那个大大的挂满了油画的房间,也一步步的走入了骗局。当克莱尔震惊的看着满墙的油画时,她趴在奥德曼肩头说了一句话: “无论我做了什么,你要相信我爱你。” 因为对这份爱的信任,奥德曼完成了他最后一次的拍卖工作,计划“解甲归田”与爱人一起享受美好生活了。然而等待他的却是人去楼空,克莱尔走了,满室油画也不见了。奥德曼发疯般地去找人,却惊觉之前的一切都是骗局。最后他颓废地站在了警察局门口,却最终没有进去。有人说,因为他的油画都是非法拍卖所得,他没法报警,但我想这也许并不是导演想表达的。在警察局门口时,镜头闪回,显示了他和克莱尔在一起的画面,以及做爱的画面。之后,奥德曼若有所思的离开了。
什么是“最佳出价”?作为资深拍卖师的奥德曼,拍卖了无数作品的他也许比常人理解的更加深刻。
”每个赝品都藏有真实的一面”,克莱尔是否真的爱过奥德曼,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而奥德曼是否感受到了那份爱,尽管是在一个骗局里,恐怕也只有奥德曼自己知道。而这份短暂的爱,短暂的真实是否能够等价一室的油画,也只有奥德曼自己才能衡量。
影片最后展示了奥德曼两种不同的结局,疯人院里的他和在时光咖啡馆里等待的他。这多么像经历爱情创伤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啊。
是仰望虚幻的烟花还是去追寻真实的烟火,可能温暖也可能灼人的烟火。人生短短几十年,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