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此书,久久不能平静。趁着感觉还鲜活的时候,记下这篇无剧透的感想。
推理小说,已不再聚焦于凶手的本来面目或是曲折的作案手法。本书的情节极其简单,但作者极其清晰地将人性的黑暗展露在阳光之下,却又如此完美的消融于初夏的阳光中。故事起源于一起看似无味的学生坠楼案,但就是这个案件,却由罪恶之手轻轻一碰,犹如推翻了多米诺骨牌一般产生了巨大的风波。一系列的事件的产生,黑暗的帷幕渐渐揭开了一角,不到最后,永远不知道结局。
恐惧,无所不在的恶魔的恐惧,我本以为这种恐惧只在成人的心中,却不想同样的恐惧也在学生之中,当看着小说时,太容易引发幼时的回忆,原来文中的情景并不是虚构,它是实实在在地发生过,无论是希望的空虚,乏味的平淡,还是蠕动的邪恶,恶意的谎言,它都是的的确确的真实,你看,那个曾经羞涩的自己,就是柏木,那个高昂着头的自己,就是井上,那个闪着羡慕眼光的自已,是石坂,那个低头不敢看别人的自己,就是三宅,那个老好人的自己,就是松子……每一个人都曾被不同的恶意所捕获,所引诱。
犯错?太简单了,抛开死者不说,每一个人都曾经触到这个恶魔的触角,只不过是以不同方式罢了。无论是每个学生,还是每个家长,只要着墨过的,似乎都有着这样的危险,怪社会吗?怪别人吗?怪自己吗?这是一个绝望的世界吗?还好,有着对于真实的渴望,有着对于人性的渴望,有着对于别人的信任,有着对于美好的期待,也许,正因为有着这些,我们才会低下头去行走,去尝试,去哭泣,去理解。
但这样就够了吗?
作者最后给出了一个理想化的答案,这个答案很另类,是个人的关怀促使了这个审判的进行,是对于真象的执著推动了整个情节的发展,是学校与媒体的妥协完成了外部环境的搭建,是警察和律师、侦探给予了强力的保障,是对人性的理解达成了圆满的结局,是的,似乎没有了遗憾,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是否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样,都不会带来这个结果呢?作者同样没有说,她让我们自己沉思,究竟是努力去做,还是视若罔闻。如果是前者,并不一定会成功,如果是后者,却一定是个悲惨的结果。虽然书中的结局是圆满的,虽然最后有着一个圆满的结果,可读完后,总觉得一股寒意在心头,一定这样吗?
原谅我不能透露剧情,所有的情节,那怕是最细微的情节,都有着深刻的回响,这本书中的任何一个描述,都有着其背后的用意,只要读者拥有着耐心。好的东西,总是值得期待,总是值得回味,作者付出的心血,只有作为读者的自己去体会,也许,这本小说的评分不一定高,也许,你会觉得这不是一本纯粹的推理小说,那都没有关系,每个人都会有着不一样的理解,这是读者的权力。不过,作为受到震撼的自己,这是一本好小说。其他的,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