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学习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从小学的语数外,
到中学的物化生。
从大学的四六级,
到社会的从业证。
可以说,学习是伴随一生的事。
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看似”在学习。
去图书馆不是先学习,而是先拍照。
这还是不够,拍完照还要修图,发朋友圈,配上励志的文字。
一套工作做完了,可以学习了吧?
不行,
看看有多少人给我点赞,有多少人给我评论。
必须要和朋友们保持“互动”。
这一套流程下来,就到中午了,点个外卖吧。
美滋滋地吃完外卖刷完剧,再来一个午睡。
晚上到点回家吃饭,临睡前开始反思自己,
一整天没认真学习,一定要痛定思痛,明天加倍努力。
再发个朋友圈。
我相信你身边肯定也有这样的人,
即使不发朋友圈,也有很多人默默地“假学习”。
学习5分钟,休息2小时。
约好去学习,实际玩Timi 。
每天灌鸡汤,学习没劲头。
作业全靠抄,考试一脸懵。
看似在认真学习,实则是划水摸鱼。
为什么会“假学习”呢?
1、自我感动
做了学习计划,就认为学完了。
办了健身卡,就以为能瘦身。
一天10小时,不管是不是在学习,到晚上都要表扬一下辛苦一天的自己。
尤其是在大数据流行的当下,想要记录自己的运动时间、学习时间,很容易。
想要达成目标,首先要制定有效、可行的计划,然后去实行。
每天只盯着自己看过多少本书,不看自己学到了什么,可以应用什么。
每天只看自己学了多长时间,不看学到了什么。
到头来只是感动自己。
2、缓解焦虑
什么时候我们会产生焦虑?
快考试了,发现自己记不住。
快交付成果了,发现报告没做完。
快到夏天了,发现身上的肉还挂在身上。
焦虑的心情油然而生。
我并不反对临阵磨枪,但是对于学习这件事来说,
绝对不能速成。
真正的学习,是功夫用在平时。
焦虑可以激发学习的动力,但是为了缓解焦虑而学习,就是“假学习”。
很多新手爸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
宝宝即将诞生,但是自己不知道该如何照顾宝宝,如何培养他(她)。
为了缓解焦虑就要买一堆书,报一堆课去学习如何育儿。
当孩子出生之后才发现,之前所做的努力收效甚微。
真学习讲究合理规划,对症下药。
3、满足他人的期望
在上学时,老师们最爱讲的一句话之一:你是为你自己学习。
毕业这么多年,我很清楚老师说的这句话是对的。
但在当时,并不能完全理解。
老师的激励,家长的期待,都能成为我们学习的理由。
如果放大这种期待,就会让学习“变味”。
从“我要弄懂这个知识点”,到“为了考个好成绩让妈妈高兴”。
从真学习,变成了假学习。
4、自控力差
玩游戏一天都不累,
一看书瞬间就疲惫。
说的是不是你?
在这个充满诱惑力的时代,所有人都在争抢注意力。
购物网站为了吸引顾客,加大优惠力度。
游戏公司为了增加用户活跃度,优化游戏体验,吸引用户。
电子设备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不看手机就如同生活中少了一只手。
从短视频、手机游戏中,很容易获得快乐、成就感。
遇到稍微难一点的知识,就打退堂鼓。
原本有一整块的学习时间,因为看手机,
被拆分成碎片化学习,让学习效率大打折扣,
5、不求甚解
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
直接把答案抄在作业本上,心满意足提交自己的“作品”。
除了锻炼抄作业的手速以外,什么都没学到。
这就掉入了“完成=学到”的误区。
如果不能自己独立完成并得出答案,一味的抄答案,
就是在自己欺骗自己,从而给自己一种“我都会”的错觉。
如何拒绝“假学习”呢?
1、戒掉手机
现在手机上的应用很多,我敢说70%以上都不是用来学习的。
购物、短视频、游戏,都是学习的拦路虎。
想要拒绝“假学习”,先把手机收起来。
2、不把学习时间当做目标
制定学习目标时,根据学习任务做规划,
而不是强制自己每天学够几个小时。
以时间为目标只会自我感动,以为自己每天学够10个小时,
考试就没问题了,知识就学会了。
这样到考试只会一脸懵。
3、温故知新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在学习初期,知识可以牢牢地记在脑中。
随着时间的流逝,学习的内容也随着时间一起流逝了。
这时就需要及时复习和回忆。
读一本书,读完了不再翻,时间越长越记不住书中内容。
如果你以为学一遍就学完了,那就要小心了,你正在“假学习”。
4、拒绝“假证明”
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需要向别人证明,更不需要炫耀。
5、控制好学习时间
每个人集中注意力有限,
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会使得精神状态下降,学习效率降低。
规划好学习、休息的时间,可以学习50分钟、休息10分钟。
根据自身情况,增减学习时间。
文案 | 柒安
编辑 | 柒安
微信公众号同步更新
本文由 柒安的小世界 原创出品,抄袭必究/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