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最后一次放假,女儿给我布置任务:“老妈,家里那个闲置的智能手机该起用了,充好电,再买一张电话卡,高考结束来接我时记得带过来,我要和同学们互留联系方式的。”
我欣然允诺,又主动表示,不但手机要带过来,还会提前替她申请Q号和微信号,这样将来和同学互留联系方式,会更方便一些。
听闻我们母女这样的对话,旁边的一位家长完全惊呆了:“您家孩子没有微信和Q?”
见我点头,那位妈妈一脸的不可思议,一迭声道:“怎么可能,怎么可能啊。”
简单交流才知道,她家孩子,Q龄已近十年,微信也申请了两年:“平常在学校不允许带手机倒也玩不了什么,但每次放假,总是要和一众同学聊个昏天黑地的。”
这位妈妈说的场景,我太熟悉不过了。和女儿同一学校复读的,有老同学家的孩子。每次放假,老同学两口子都会提前给孩子准备好手机,见了面,巴巴将手机递过去,孩子就开始埋头在那上面,饭吃得潦草,觉更是舍不得多睡一点,从接出校门到重新送回学校,二十多个小时的时间,除了必须的休息,基本就是和手机恋战在一起了。
那种痴迷的劲头,不亚于一种“毒瘾”,实话说,我是很不能接受这种状态的——如果学习上能拿出这种劲头,成绩一定错不了。
老同学夫妇却和我观点相反——现在都什么年代了,90后的孩子如果连手机都不会玩儿,岂不太落后于时代。
更深一点的话他们没有说,但我也能明白那份言外之意——你家女儿虽然从来不玩手机,好像成绩也好不到哪里去啊。
的确,我家女儿虽然从来不玩手机不碰电脑游戏,成绩也就一般般,不过,对于一个在学习上并没有先天特长的孩子来说,能有今天的成绩,女儿已经拼尽了全力。老同学家的孩子却不一样,徘徊在中游的成绩,匹配挺有潜力的脑力,旁观者看起来,总是感到可惜。
当然,我并不是一开始就有此类“觉悟”,很早之前,我也和老同学夫妇有相同的观点:现在都什么时代了,对孩子一味实行“愚民”政策,当家长的也太愚昧了吧。
是邻居孩子的成长经历触动了我。
邻居孩子是标准学霸一枚,学生时代头悬梁锥刺股的劲头让很多成年人都叹服不已,这样一个分秒必争的孩子,手机和电脑自然是远离的。某次聊天,我和邻居“杞人忧天”——这样下去久了,孩子有没可能变成传说中的书呆子啊。
邻居轻轻一笑:“对此我倒挺乐观,人在不同阶段有不同使命,现在孩子能在学习上势拔头筹,将来上了大学时间充裕了,以他的脑力,什么电脑啊手机啊,熟悉起来绝对都是小case。”
几年后,邻居孩子考入名牌大学,一个学期没用,电脑和手机,不费分分钟的力气,全部精通到风生水起。
这样的现实面前再去看邻居孩子的其他同学,很多孩子整个高中时代一直热衷着手机和电脑,当初貌似这方面比邻居孩子强太多,但现在,仅仅几个月的时间,人家就将曾经落下的“课”补上了,可那些只能考中普通大学的孩子对比一个名校生落下的差距,这辈子怕是都没有机会追得上了。
亲眼目睹邻居孩子的成长经历,我愈发坚定了让孩子远离电脑、手机的决心。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仅靠严苛的管理和无情的屏蔽是不行的。早在女儿刚上初中时,班上许多同学都配了手机,老师也会经常在Q上布置作业。这种状况下,孩子对电脑和手机有好奇和憧憬,自然在所难免。
为了打消这份好奇和憧憬,我一面用自己的Q接收老师布置的作业,一面刻意给孩子灌输了好多因为痴迷手机、电脑玩物丧志的故事,尽力渲染电脑、手机对一个孩子成长的负面作用,同时,给女儿买了大量书籍来填充学习之外的业余时间。
日复一日的熏陶引导,女儿渐渐有了非常正确的“三观”,同学们晒网络新鲜事她一无所知,不但没有丝毫自卑,反而会偷偷和我咬耳朵:“你看她们净搞这些没用的。”
孩子如此“明心见性”,我当然要毫不犹豫点赞。
得到妈妈的认可,女儿对于电脑和手机的无视感更强烈了。这个过程中,相比同龄人,某些喧哗一时的趣闻或者明星轶事,女儿的确显得孤陋寡闻了一点,但这份孤陋寡闻,非但没有影响成绩,反而使孩子的心灵保持了难得的一份纯净。
习惯成自然。初中养成了良好习惯,到了高中,无论家长还是老师,管理引导起来更不费吹灰之力。
和那些很早就接触电脑、手机的孩子比起来,我家闺女的知识面可能的确窄了一点,但该这个年龄段孩子掌握的东西,书本、电视和报纸一样可以了解,而且,孩子自己并不觉得电脑、手机方面的缺失是一种缺失。作为旁观者久了,再去看那些在网络中沉迷日久的孩子,她居然有了一份难得的清醒:“妈妈,你说她们这不是自己害自己么。”
听闻这样的话,我的成就感真是要爆棚了。我知道,这种成就感很多家长是不屑的,有人就曾经直言——现在讲究的是素质教育,像你这样让孩子完全远离电脑、手机,还谈什么素质教育啊。
我承认让孩子屏蔽电脑、手机或有弊端,但考虑到孩子的自制力和辨别力,又觉得这种做法没什么不妥——很多成年人都控制不了自身对网络的迷恋和依赖,更何况那些不够成熟的孩子呢。
与其让孩子在不断依恋网络的迷途上越陷越深,还不如从一开始就不让他们触摸到网络世界的迷幻。而且,获得资讯并不是只有网络这一种途径和方式——从初中到现在,整整六年,我和女儿一起粘贴了几十本剪报本,每一年国家和世界发生过什么,翻开剪报本,基本也能一目了然。
更何况,我不是要求孩子永远远离手机、电脑。我们母女早有约定,结束繁重的中学时代之际,也是电脑和手机正式向她开启阿里巴巴大门的隆重时刻。
对于未曾经历这样过程的家长和孩子来说,这一刻一定欢欣雀跃,但女儿,并无任何想象中的兴奋:“放心吧妈妈,有了手机和电脑,我也不会太过痴迷的,它们永远只是一个辅助我成长提高的工具而已。”
这样的话说出来,有人感慨我家女儿心智成熟,他们其实疏忽了另一点,正因为从一开始就选择了远离,孩子才真正有时间有余力去用客观冷静又理性的目光审视网络以及网络中的那些波诡云谲的喧哗。
珍爱孩子,从远离网络做起,这是我培养女儿的心得,希望与大家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