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红楼梦》桃叶渡怀古
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薛宝琴的这十首怀古诗,前五首主人公均为男性,后面五首皆是女性。曹雪芹对钦佩历代女子之才德,不止借黛玉之手赋过《五美吟》,更是借宝琴之手将笔墨给予了史上五位或真实存在或杜撰的文学作品中的女子。这一首的人物便是一个名唤桃叶的女子。
秦淮河上桃叶渡,桃叶渡上有桃叶。桃叶渡,是金陵秦淮河的一个古渡。从六朝到明清,桃叶渡均为繁华地段,百舸万帆竞立争流,灯船火烛箫鼓笙歌。据说桃叶渡的来历有两种,其一,当时秦淮河两岸遍栽桃树,春来桃花争艳,灼灼其华。花谢花飞,花瓣随风落翩,顺水而飘,故名桃叶渡。其二,东晋书法家王献之有一爱妾为桃叶,家住秦淮南,因常需渡河回娘家,故王献之会在渡口接送。当时还为其做桃叶歌,渡口因而得名进而名声大噪。
这两种说法一个诗意一个浪漫,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尤以第二种说法流传更广。一个是红粉佳人,一个是儒雅才子,这样的故事很容易为人们津津乐道。曾想过,为何不叫桃花渡,却叫桃叶渡呢?桃花从诗经时代起,便在素宣上诗词里民间僧受欢迎,灼灼的风华迤逦了千年。也许,桃花风华太耀眼吧?花开一时败,而桃叶却是自春至秋历经三季,更有生命力吧?
曹雪芹曾在《红楼梦》开篇便反感中国历来的才子佳人等书,千篇一律,满纸潘安、子建、西子、文君,但是,既然爱情佳话千年流传不衰,可见民间还是很认同地。千年来人们津津乐道,喜欢听,正因为传说里寄托了自己的羡慕和向往。诚如曹雪芹所言,自己得不到地,才会向往,杜撰出一个又一个美妙的传说。就象这桃叶渡,千百年来,不少文人骚客赋诗咏,桃叶临渡遂成千古佳胜和久传不衰的风流佳话。
王献之,"书圣"王羲之第七子、简文帝司马昱女婿、晋安帝司马德宗的岳父。少负盛名,才华过人。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二王",拥有"小圣"之称, 与张芝、钟繇、王羲之并称"书中四贤"。
而桃叶,名不见经传,但能得官奴宠爱,想必也不是庸脂俗粉。曾有说法,说桃叶是个歌妓,颇有点道理。自古女子深居闺中,鲜少能抛头露面,诸多女子的才艺被埋没了。郑板桥曾作此叹,而曹雪芹更是不平,用了十年的心血专门为女子作传遂成《红楼梦》一书。史上那些留名于后世的女子,除却高门府第者,无一不是歌舞妓出身。她们自小受到良好的教养,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因要以色或以技侍人,反而比寻常人家的女子更出色更具才艺。
又一想,魏晋时思想开放精神自由、那时的女子表现不逊色于男儿。如果说魏晋士子率性、狂放、怪诞,后人称作“魏晋风度”,那是一个时代的气质精神。而这种氛围下的魏晋女子,亦有不同于前辈后世女性的言语行止。个性自由,清雅从容、特立独行,敢爱敢恨、自尊自重,女权可谓达到鼎盛。在诗词和文学作品中,花木兰可丛军,祝英台可外出求学,更有甄洛、左芬、蔡文姬、谢道媪等才女。她们的风韵和风范从泛黄的历史书页中仍熠熠生辉。
桃叶如果是歌妓,那按惯常来说,这类女子一般无出身原籍可考,通常情况是孤身一人。但故事里又云,官奴于渡口接桃叶,身为一个妾室,桃叶孤身一人去往何处?为何官奴不在左右相伴?所以,个人情愿相信,桃叶是个歌妓亦有家乡原籍,渡河是去探亲。妾室处于从属地位,官奴为何未陪伴已无必要深究。
故事发生在东晋,一个春日,秦淮河畔,桃花开得正艳,春光正潋滟。官奴沿着河畔踏青赏春,不觉间信步来至渡口处。彼时的他已步入中年,曾与青梅竹马的表姐郗道茂结缡,因被新安公主看中,以自残的方式拒绝不成,被迫与青梅竹马的妻子离缡。结发妻不得不在孤苦伶仃中老去。做了驸马的他,并不快乐。
他于渡口处买了一方砚台,据卖砚台的老人讲,砚台最好用桃花水洗,这样墨不易干,写出来的字墨均匀好看。于是官奴便穿过沿着那片桃花林深处的深潭先砚台。官奴只一心想去洗砚台,却不知那里不止有桃花潭水在等他,还有一份情缘也正等着他。
桃花树旁的美丽女子桃叶牵引住了官奴的视线,在那个恣意缤纷的时代,桃叶也当如野花一般烂漫而自然,为王献之宠爱便不足为奇了。二人一见钟情,顺理成章地,桃叶姑娘便成了他的妾室。
也有人说,官奴喜欢桃叶,是因为桃叶与其前妻很像。因婚姻的变故,官奴一直对前妻即表妹怀有歉意, 一直生活在悔恨之中,故看到长相相似的桃叶,便纳为妾室,恩宠有嘉。
象与不象,已不可考。后人只知道,二人感情深笃。因桃叶经常来往于秦淮河,秦淮河上风浪大,官奴为此做桃叶歌安慰心爱的女子。桃叶回以团扇王献之还作歌安慰桃叶: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桃叶也唱起了《团扇歌》作为应答: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婀娜。春花映何限,感郎独采我。
男人喜欢一个女人,先看其貌进而取性情。而女人爱上一个男子,感情会复杂深沉得多。恩与爱,崇敬与感佩。尤其是以男子为尊的年代,女子多依附于男子,生活中如此,感情上婚姻上更是如此。
如果人生若只如初见,握着爱情的人儿哪个不希望执子之手与子携老。只是,此事古难全,二人相遇时,桃叶姑娘二八芳华,官奴却早是曾经沧海。桃叶象是他的人生的一抹亮色,就在失意彷徨时,他在秦淮河畔遇见了桃叶。他把自己的爱献给了桃叶,二人相知相守,感情厚笃。
真爱,便会纯粹,会超越世俗的羁绊。真爱难得,所以传说一直经久不衰。
奈何天妒多情,官奴43岁时便离世,而桃叶并无子女傍身。在那个时代,身为一个妾室又无子女,其境可想而知。而她的结局和境况,早不在人们的关注中,人们只关注美好的那一部分。
而那份美好,流传了千年,后人想到桃叶渡,便想到桃叶,想到二人的爱情。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