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有味道吗?有。至今还忘不了第一次翻开课本的那股悠悠草香与墨香,伴随着新鲜与刺激。现在,一到冰雪融化,檐水滴答,残雪将尽的时侯,我周围总是弥漫着那股淡淡的书香,沁人心脾。
我八岁读书,到第二学期才拿到新书。当我把用五分钱硬币卷成的四棒沉甸甸的硬币筒交给王老师,眼巴巴瞅着两本崭新的散发着油墨香味的语文数学书到我手中,激动得尾巴都翘到了天上。一回家,父亲便从大伯家要来报纸,小心谨慎地给我包上书皮,然后在书皮上端端正正写上书名及我的名字,我半夜醒来都要摸几次。
我虽爱书,但不会读书,更不爱读书。老师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根本是假的,我连“黄金屋”“颜如玉”是什么都不知道,我只喜欢书上的图片。五年级时我的学习有了进步,全班共九个学生,老师奖励前五名,但每次都没有我。大概是太爱不释手了,我的课本总是从右下角开始卷曲,越来越严重,以至到后来快成了一朵盛开的爆花。接着包书纸掉落,书皮掉落,书纸掉落,到学期末,我的课本也就光荣殉职了。掉落的课本呢,一张可以换一口糖精水,有时瓶口刚磕着牙,一张纸的使命便结束了。母亲常说,我的书让狗读了,父亲干脆说,别人是读书,我是吃书。
真正发生转变是在第二个五年级,第一个五年级毕业后,父亲看我身材矮小,成绩不好,便让我复读了一年。我一直认为父亲没啥本事,但他这个决定和他没让我毕业后去放马一样英明,决定了我的一生。这次我突然茅塞顿开,成绩直线上升,自然也就喜欢上了读书。
临近毕业时我得到了一部小说,厚厚三大本,忘了是谁的,淡黄色的纸张,散发着浓浓的樟脑味,但很香。书名为《呼家将》,这时我才知道这世上还有一种摄人心魄,令人神魂颠倒的东西叫小说。每到课间,同学们上跳下蹿,推桌掀凳,大呼小叫,我则躲到角落,双手捧书,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课堂上老师昏昏欲睡,心乏气短,同学们无精打采,蔫不拉几,我则心潮起伏,跟着呼家英雄智斗奸臣,排兵布阵,加封受赏,乐在其中。一回家便扑在书上,废寝忘食,母亲不识字,看后很高兴,常在乡邻父亲面前夸我。她哪里知道,大考在即,我这种做法和农夫睡觉赌博一样不务正业,罪大恶极。一个月的时间,我争分夺秒,废寝忘食,伴着樟脑味读完了厚厚的三本书。一抬头,考试时间到了,但我脑中全是呼延庆、呼延守勇、呼延守信的影子。
考试结束,一不小心,瞎猫逮了个死耗子,名不见经传的我竟考了个四门全乡第一,一时名声雀起。但这不是我最高兴的,我最高兴的是在大伯家找到了几本小说。黄中带黑的书页中夹着许多风干的牡丹花瓣,暗红色的花瓣散发着悠悠清香,仍然在延续着昔日的芬芳。这几本书为历史演义,分别为《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杨家将》《隋唐英雄传》,这次我可没有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八戒吃人参果了。有的是时间,且无后顾之忧,我细嚼慢咽,认真品味,遇到精彩章节,便如牛一样“反刍”,把我能吸收的营养统统吸收掉,连同花香一同融进我的血液中。山神庙外有棵大杏树,离地一米主干分为几枝,最大的一枝如伸开的手掌一样斜欹出去,正好躺在手心看书。凉风习习,馨香悠悠,我直看得天昏地暗,神情恍惚,意兴阑珊才回家。
上了初中,课程骤增,学业逾忙,一天有啃不完的课本,做不完的题,便再无心思读闲书。偶尔得到一本作文书,便细嚼慢咽,翻来覆去地读。
初中毕业,顺利考上师范,束缚我的僵绳完全解开,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这时,我迎来了我的第二个阅读高峰。堂哥福祥因读小说荒废了学业,这些小说却成了我的饕餮大餐。整个假期,都在金庸古龙梁羽生等名家创造的武侠江湖中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行侠仗义。我每天下午都去林中放马,马吃草,我看书。书读多了,我便非常羡慕那些侠客,仗剑去国,劫富济贪,除暴安良,“十里杀一人,千里不留形”,那份潇洒,那份超脱,那份飘逸,令我心驰神往。那时我就像堂吉诃德一样,颇有点走火入魔。读着读着,我便把自己想像成一个大侠,形神洒脱,武功高墙,飞檐走壁,除奸惩恶,最后英雄救美,抱得美人回,归隐山林……突然打个激灵,我的马呢?一次我又在神遊,马儿热乎乎的嘴唇吻着我的脸,“啾啾啾”打着响鼻,醒过来,已暮色四合。
师范四年,迎来了我的阅读高峰,在初中翻了雪山,过了草地,如今走到平原,自然会更加珍惜。我终日以书为帆,在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中遨游。“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勤不必说,苦却未必,与古今中外大师们跨越了时空,促膝长谈,实为一乐事。
七里墩有个租书屋,专门租借武侠小说,价格便宜。但我一次都没去过,那些三教九流,五花八门的武侠名著已不能满足我的胃口。校门外有个书滩,卖的全是倒版书,厚厚的一本名著价格仅为原装正版的三分之一,纸张差,但香味依旧,这正是我们这些贫寒学子的好去处。我是那儿的常客,隔三岔五地去,每回去都有所收获,少则一二本,多则三五本。许多中外名著、诗词歌赋都是从那儿淘来的。一次专门去市区买衣服,正好看到个书店,不由自主进去。在半价区里看到几本喜欢的书,便毫不犹豫地买了。回校的路上,提着沉甸甸的五本《史记》《古文观止》《古诗观止》,心里美滋滋的,踏实无比。买书花去了我的大量生活费,直接导致我面黄肌瘦,形容枯槁,但我“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乐在其中,晏如也。
一段时间,我深深迷恋上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学,我醉心倾慕于陶渊明的淡泊,王子猷的随性,谢安的雅量,嵇康的孤傲,阮藉的狂放,刘伶的豪迈……这些人物三三两两,日日夜夜与我相伴。培根说“读书可以塑造性格”,这话是真的,“建安风骨”、“魏晋风流”对我一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的邋遢、孤傲、自负、不思进取就是那时逐渐养成的。学校对面的菜园里,后面的杮子林中、半山腰,南郭寺下面的松林中,都是我广阔的书房。我的书,便有了瓜果的味道。
学校后面山麓处有片坟地,松柏苍翠,芳草萋萋,孤坟累累,极为阴森恐怖。每个周末东方破晓,我便手提两热饼,踏着幽微星光上山,躺在坟堆荒草中间,在枭鸟怪鸣中伴着松香饱读诗书礼易锦绣文章。读着乐府名歌《孔雀东南飞》,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李密的《陈情表》,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我竟情不自禁,泪流满面,有辱斯文。但书让我心中升腾起一股浩然正气,无惧冢中朽骨。我常像古人一样胡思乱想:若遇恶鬼,我捉而烹之,若遇狐仙,我笑而纳之,亦不快哉!岂不知,蓬头垢面,形容枯槁,衣衫破旧的我,早成了别人眼中的孤魂野鬼。
师范四年,买了许多书,堆在一起,快成一山。“送人玫瑰,手留余香”,黄生亦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同学来借,必慷慨相送,那些书,如今就像我的脑中一样,所剩无几。
参加工作后,我选择教语文。别人大多对这一工作嗤之以鼻,动辄怨天尤人,叫苦不迭,更有甚者告诫学生“千万别做老师,做老师也千万别做语文老师”。我却对这一选择无怨无悔,并情有独钟,乐在其中,既为教书育人,也为自娱自乐,不忘初心。可惜,近几年结婚生子,养家糊口,忙于俗务,与悠悠书香背道而驰,渐行渐远,实在罪该万死!现在我要重拾诗书,充实自我。
苏轼说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多年与悠悠书香相伴,穷困潦倒,粗缯大布倒常裹我身,但从没感到“气”多“华”,只是眼镜片越来越厚,现在快要五谷不分,六亲不认了。不过,回想起与书香相伴的日子,深感世事精彩,不虚此行,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