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探索博士 探索博士 6天前
每日一句
生命好在无意义,才容得下各自赋予意义。
假如生命是有意义的,这个意义却不合我的志趣,那才尴尬狼狈。
——木心《素履之往》
门当户对,一直是中国先祖流传下来的婚恋观点。过去,它往往指的是男女双方家庭物质、经济实力或是社会地位相当,这样子的婚姻才是对等的,能得到双方父母的认可。
自从辛亥革命之后,“婚姻自由”从西方传入中国。到了现代,“婚姻以爱情为基础”,“婚恋自由”的思想传播很广。
可是,并不意味着,门当户对就不适用了。家庭经济较为富庶的父母希望可以找一户经济相当的家庭结为亲家。现代人除了讲究物质上的门当户对,还考察精神上的门当户对。
而古代,则是非常排斥精神上的门当户对。女子无才便是德,是很多家长父母所希望的。封建制度对女性的压迫也是很严重。
世上没有绝对,不“门当户对”的夫妻也是有可能和睦幸福。以爱情为前提的婚姻都是值得人们祝福的。
我们先看看古代陆游与妻子唐婉因为夫妻感情和睦而被迫分离的例子,紧接着我们讨论为什么有些人在父母的反对声中仍然坚持步入婚姻的殿堂,这背后有什么原因。然后,我们来思考现代婚姻制度有什么不足的地方以及热点讨论?
壹
· 陆游因与妻子过分恩爱而被迫分离 ·
“放翁钟情前妻”是我们都熟悉的。陆游一生写了无数的诗词,上万首诗中有很多首是写关于发妻唐婉的。
离婚十年,三十一岁的陆游写下著名的《钗头凤》。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而后不久,前妻唐婉去世了。
传闻有一首诗是唐婉的回应:
《钗头凤》(世情薄)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倚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这并非唐婉的诗词,属于谣传。这首诗宋朝、元朝并没有文献记载,一直到明朝才出现记录。
另外关于《钗头凤》,有学者称不是陆游写给发妻唐婉,而是写给小妾杨氏。说是如今沈园墙壁上并没有这首诗。
离婚五十四年,七十五岁的陆游仍不忘前妻。
《沈园二首》(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此处再辟一个谣:知网上有的文章写陆游与唐婉是表兄妹,这属于谣传。陆游两个舅舅叫做:唐意,唐恕。都带心字。可唐婉的父亲叫做唐闳,是山阴人。所以,唐闳只是陆游的前岳父。此观点来自央视《法律讲堂》伊晓婷老师的观点。
非常神奇的是,知网上多篇文章有截然不同的观点。有的文章[2-3]写后一首诗是唐婉所作,还比较两首诗。有的提到唐婉与陆游是表兄妹[3]。
这些观点放在这里,仅供大家参考,不过大家需要甄别。本文不去细细考究陆游的婚恋史,着重了解当时封建制度下,夫妻恩爱是大错。
古代婚姻七个法定离婚条件如下:
陆游与妻子被迫离开的原因是:不顺父母。不顺父母,只要父母不高兴,就算是不顺。夫妻两人情感太好,父母觉得会耽误陆游的前途。陆游十六七岁,科举不得已,情场得意。影响科举的婚姻当然要扼杀。
就像现在的早恋,被父母扼杀。但是早恋是不是为孩子的不努力、父母的不正确教育背锅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一个结果往往是多个因素导致的,只是不同因素的权重不同,有的居于主导地位,有些属于从属地位。
古代夫妻更多注重的是“恩”,就是要承担责任,家庭和睦为首要,至于有没有“爱”,就不是文化制度所提倡的。所以,古代的婚姻不提倡以爱情为前提。精神上是否“门当户对”也无关紧要。
1950年,我国婚姻法才将“婚姻自由”纳入法律。一直到现在,“婚姻自由”也才有400年的历史。那么,是否每一对恋爱自由、婚姻自由的青年都能取得美满的生活呢?这些年的离婚率越来越高,90后闪婚闪离现象的背后,体现出了对婚姻的轻视、不负责任。
很多青年人在结婚之前,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结婚后,由于生活中的琐碎事务,尤其是家务活的分配问题,导致夫妻双方争吵、矛盾不断。防治婚姻不幸在于“防”,而父母的意见在孩子结婚前极为重要。但很多父母劝不住孩子,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大人的意见就不对了吗?
在我看来,父母的意见不一定全对,但其中值得思考的地方,往往会因为跟父母怄气而被忽略,不去思考,才酿成了婚后不幸福的局面。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为什么越劝你,你越是执拗,越是要坚持己见,越是要嫁给父母反对的那个人。
为了做一个引例,我们假设这个人是没有志气跟家庭担当的人。
贰
· 心理学:为什么你不听父母的意见 ·
真的是爱到浓时吗?爱情的多巴胺最多三年就会分泌殆尽。生活更多的是磨合。父母的意见中不完全是消极的反对意见,多少都会有一些合理的成分。
根据霍夫兰(Hovland)的说服模型,说服者、说服信息、情景、说服者特征、作用过程都是会影响态度的改变过程。你之所以听不进去,可能是因为:
角度1:个人态度。为了坚持自我、展示自我的个性,你坚持我行我素,从而体现自己不再受父母的管控,想表现自己已经成长。
角度2:人格特征。不同的人可说服性不一样。自尊心较弱的人,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很敏感,不太相信自己,因而容易被说服。自尊心强的孩子能够坚持自我。
角度3:心情。跟父母争论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意见不合,引起争吵,在坏情绪的作用下,人们更不容易打开自己的内心,更不愿意接受他人灌输的观点。暴躁或者不良的情绪会让人失去判断力和理性思考,这与下丘脑的分泌活动、大脑皮层有关。
角度4:自身的免疫情况。过多的预先说服会使被说服者产生免疫,从而使改变态度变得艰难。过多频繁指责孩子,会导致孩子产生免疫力,以后的说服工作更加难。
角度5:说服信息引起的恐惧感。有些家长只一味地谈论这桩婚姻的不利情况,唤起子女对这桩婚事的恐惧。正常来说,唤起的恐惧越大,说服效果越好,比如一些香烟广告就会用吸烟后肺的情况变化作为刺激,引起人们对吸烟的恐惧,包括二手烟危害孕妇、吸毒危害人体等公益广告也主要是引起人们的恐惧感从而达到减少人们抽烟、吸毒行为的目的。但是超过一定的限度,易产生逆反心理,人们的态度反而不会改变。
角度6:单面说服还是双面说服。如果,父母在说服孩子的过程中,一直都在反复提倡的观点是对自己有利的方面,那么孩子很有可能不会听你。如果是双面说服,谈及这场婚姻对父母的利弊两方面,那么孩子更有可能会仔细思考。
省略:角度N……
尼克尔立方体
你看到的正方体是哪一面朝上?
你看到的是两张人脸还是杯子?
叁
· 人为什么会后悔? ·
太过草率的孩子坚持自己的想法后,体验到了生活的不愉快。往往又会抱怨说:“当初如果不那样做就好了。当初是我太傻,当初应该听爸妈的话,以后一定要多听家里人意见”。
为什么人会后悔?
决策后失调(post-decision dissonance)可以解释。人们做出决策后,开始担心自己所做的决定是不是最好的,认知发生的改变,而这种改变的趋势往往向原有态度的反方向去倾斜、靠近。例如,你在写作业与打篮球之间做抉择,选择打篮球之后,却开始担心作业写不完怎么办?
生活中,我们做一件事情,一开始抱有的希望越大,愿望落空的可能性、程度越大,那么引起的失调更多。
肆 思考
Q1: 现在家暴问题、夫妻财产在离婚时的分配问题、同性结婚等问题都是人们讨论的热点。那么中国婚姻制度的未来在哪里?
Q2: 近年来,日韩出现很多单人家庭,即一个人就是一个家,这种趋势估计在不久的未来也会席卷中国,你认为现在的政府该提倡怎样的婚恋观?
“家庭暴力”一词,百度百科上有明确的定义,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模糊不清,各种观点纷杂,例如:跟孩子讲道理,也是一种家暴。这样子的标题,这样的观点,实在是来路不明、不敢恭维。
很多夫妻在结婚前的债务,在婚后竟然转成了另一方,原先欠债的人当起了甩手掌柜。2019年夫妻财产分割新规可以解决部分问题,以下为专业律师的看法。
https://www.66law.cn/laws/133475.aspx
过去社会提倡“婚姻自由”,过分夸大“自由”,人们想干嘛就干嘛,却没有宣传其中的责任感、使命感、应扮演好的角色与承担的义务,闪婚闪离就是对家庭责任感的缺失,太过随便把婚姻当儿戏,这绝对不是自由。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尚且仍需要遵守客观规律,毫无束缚的自由是绝对不存在的,不然你想上天就上天了,想去宇宙遨游就马上能实现了。所以说,自由是相对的。
理性思考这些问题,才能让我们往人类文明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薛云;2011;建国前阶级斗争对婚姻自由的冲击。
[2]叶捷;2019;陆游与唐琬的《钗头凤》审美异同的比较研究。
[3] 姜云霞;2013; 当“信物”已成“绝唱”——陆游与唐婉的《钗头凤》浅析。
[4] 刘国华,康斌;2014;“婚姻自由”向“婚姻自主”的理性回归——从90后“闪婚闪离”等婚恋乱象谈起。
[5] 侯玉波;《社会心理学》
[6] https://www.66law.cn/laws/133475.aspx 2019新婚姻法关于离婚房产分割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7]理查德,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第十六版
欢迎关注探索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