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至深,躺在床上,全无困意!想想自己,想想这三十多年……不禁感慨“半世浮生恍若梦”!活了这些年,仔细想来,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爱好,如果勉强可以算作的话,那就仅仅是——我想,应该称不上是阅读和写作——只能是看书和用文字记录生活、发泄心情吧!
在我们家,父亲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 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是不允许母亲喊出去干活的。现在还清楚的记得,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很少的,为了逃避干活,我每天写完作业后就再拿出个本子来,自己写作文。什么都写,世间万物,只要是入我眼的,都会被我的笔记录在本子里。半年下来,我的本子上能有二三百篇笨拙的、为逃避干活而诞生出来的作文。现在还记得那时候把这个本子拿到同学面前炫耀,同学都傻傻的以为我是多么勤奋和聪慧,却不知它背后的动机。
写字的时候母亲是不打扰的,可是看书似乎不行。小的时候是没有课外书的,有一次从爷爷的老木箱子里偶得了一本很厚很厚的《三侠五义》,迷的不行,看的不吃饭不干活,被母亲训骂,放羊的时候因为看书让羊吃了庄稼,还因此挨了打……上初中以后,因为学习比较用功,老师很待见,所以可以从老师那里借到很多书——《呐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楼梦》……可是也为此闯过很多祸,挨过很多骂 : 在自习课偷着看书被校长发现,将书收去了,借的书怎么可以被收去?于是,厚着脸皮去校长办公室认错,被狠狠批了一顿;在地里浇水的时候,因为看书忘了一切,水溢的不成样子,冲毁了畦棱,半天没浇完几畦庄稼,被大人发现,哎呀,那一顿好骂!
现在回想,那时候并没有觉得这是爱好,更无意识刻意去培养这种爱好,只是,很享受把自己封闭在书里的那种感觉,很享受一个人待在一个空间里不被他人打扰的自在和自由!
上中专以后,我是真的“自由”了!再也不用偷偷摸摸的看书了!同样,那时候看书并无目的,完全只为消遣。记得,金庸、古龙、卧龙生的武侠小说和琼瑶的言情小说我几乎是看遍了,到最后,实在没得看的时候,还是看了一些经典的著作,不过,现在想来似乎都是囫囵吞枣。
中专的课程并不紧张,作业也是寥寥无几,所以,大家都很闲。尤其是周末的时候,大都三五成群约着逛街玩耍或者是成双成对约会恋爱。像我这样的人,是很无聊的,于是和宿舍的另一个女孩,每人拿个本子,到校园的后山坡上寻个地方坐下来写东西。像采风一样,酝酿着感觉,写一些幼稚的、无病呻吟的文字,然后发表在校刊上。那时候,特有成就感,班上同学说我们两个很有才华,我们也就很是得意。现在再去回想,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除了感叹一句“年轻真好”,就只能是付之一笑了。
上班以后,我似乎有一段日子既不看书,也不写作了。那时候,也并不觉得自己颓废,可能是,从始至终,我也没有刻意地、强制地让自己坚持看书和写东西,一切都是心之顺其而然,所以,终止不做这件事,也是心之顺其而然吧。
再次与书为伴,是为人母之后。做了母亲,我才意识到读书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有多重要。为了让孩子读书,我就是不情愿也装模作样陪着她读。等她再大一些的时候,我就认真的去读了,因为每次读完要和她交流。人之天性的伟大吧,做了母亲以后,我又重新开始写东西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我们之间发生的各种愉快和不愉快,我都把它们记录下来,为了共同成长,也为了留下美好的回忆。
终于,我看的每一本书,写的每一篇文字,开始变得有目的了!是一个向上的、有着阳光味道的目的。以前的随性注入了一些爱的成分,慢慢的,似乎就真的变成了无法割舍的喜好了。
再后来,孩子去西安上了高中,日子变得和以前又不太一样了!在单位,各种忙碌,回到家,孤独寂寞冷。现实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美好,有时候会觉得生活处处是苟且,焦虑、烦躁、千百种不安……而我释放压力的唯一途径就是读书和写作,当然,我的写作仅仅停留在私人日记的层面,我从未真正的发表过一篇文章,但我也从未停止过记录。它只是我与自己的心灵晤谈,释放情绪,疏解压力,使自己变得更强大,从而也就学会了如何与生活和解,与自己和解。
其实,写作和阅读的好处之一就是它可以给予自己很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吧。
从小到大,在几十年兜兜转转的生命历程中,文字是唯一的一个陪伴着我的爱好。书本向我打开了生活的另外一扇窗,让我看到了现实以外的世界。它穿越时空,飞越千山万水,让我去了解这个超越我认知的世界。
作家麦家曾经在一篇演讲中这样说过,“文学说到底是关乎心灵的事情,他给心灵注入养料,给心灵驱散黑暗,给心灵润物细无声的滋补,让它变得更加饱满,更加有力,去感受更辽远的人生,去对付比病痛更痛的痛。”
是的,文字是生活中的一道光,它可以穿透迷雾,让你把过去的路、脚下的路、未来的路,都看得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