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医生,首先要有仁心,其次才能谈得上仁术。”这是《心术》中主任的经典台词,他穿着白大褂带着一副金属镜框的眼睛,坚定的眼神看向所有在会议室中穿着白大褂的医生们后辈们,实际上就是在告诫他们当医生最重要的便是“医德”。由此折射出的社会现实中的疑问:在这个社会上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子的医生?
在《心术》中就提出过这样的选择题:病人究竟想要医术高超医德不高的医生还是想要医德高尚但是医术需要进一步提高的医生?诚然剧中已经为我们做出了选择,根据病人的民意调查可能更多的会选择后者。一个人医术不高超,他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不断训练成才,没有人一生下来就会用手术刀,总是在不断地实践,通过实战训练积累经验获得成功。所以要有一颗仁心,才能去训练他们的仁术,心术不正的人最终无法成就一番事业。所以医生需要仁心,它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对病人还有同事的人道主义关怀。剧中的霍思邈和刘晨曦就是鲜明的对比,霍医生作为教授的他也曾开过好多大手术的刀,但是技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比不上刘医生,但是他能够和大部分的医护工作者甚至是病人打成一片,所以他能够给这些人一定的人文关怀和人道主义精神,进而成为病人的精神支柱。戏中有一句话较为戏谑:“主任挑学生,比挑老婆还挑剔”,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对于医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最主要的便是人道主义精神。记得在电视剧的中后期,出场的于莺莺在面试的时候曾经介绍了自己放弃了超级女声的海选,选择去乡村支教的经历,面试官们赞许的目光可以看出他们对这个学生很满意,对医生的人文关怀精神愈来愈看重。有了人文关怀,才能够使同事关系变得融洽;有了人文关怀,才能够把病人当成自己的家人;有了人文关怀,才能够让医生这一职业收获更多平等的尊重。
不可否认的是,单单具备仁心是远远不够,还需要仁术加以辅助,一个医生并不能依靠自己的善良和爱心去治病救人,更多的应该是利用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治病救人。剧中有一个年迈衰老的富豪想要给刘晨曦十亿让他帮忙延长自己的生命,在病人脆弱的生命面前看到了他坚强的求生意志,虽然身为医生的刘晨曦对他抱有同情,但是依旧无法帮他脱离病难。霍思邈的老师王教授,因为在做手术的时候多挖了一勺,碰到了视觉神经,导致病人的失明,最后他选择了离职。因为无法继续给病人最好的治疗选择离开,更能看出他是一颗有仁心的大夫,但是因为年纪过大,没有最精准的技术,相当于没有仁术,他选择离开了陪伴自己几十年的手术台。所以医生不仅仅需要仁心,同样需要仁术。
医生需要仁心仁术,那病人呢?《心术》中详细地展示了医患关系的发展,其中有温暖的一面,同样也有丑恶的一面。剧中介绍了一种游离在病人、家属还有医生之间的一种人叫做“医闹”,他们大多是病人家属出钱站在医院门口大肆宣扬某位医生不尽职尽责,害了自己的亲人,通过一种强盗手段从而达到金钱利益。更有甚者把医生逼得无法上手术台、离职、改行,剧中看来令人讽刺。这些医闹正以正义的力量标榜自己,最后却用了一种非常规手段达到自己的某种利益,令人寒心。医闹的存在,加深了病人与医生之间的距离,长此以往,那些医生变得不能开刀、不敢开刀,他们担心万一给不认识的人开刀。万一手术失败,可能会把自己陷入舆论的漩涡之中。医生不敢开刀,病人没发得到救治,对两方来说难道不都是一种悲哀吗?
在《心术》中张晓蕾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原本她作为一个护士初入医院对一切都怀抱着极大地热情,她认为自己是白衣天使,所有护士害怕的值夜班她却甘之如饴。她似乎已经是一个人生赢家了,有着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有个彼此相爱的男朋友,但是一场暴力事件打破了这一切。身为医护工作者竟然被自己的病人打了!仿佛用了一把最锐利的刀子划开了她的美梦,在命运天平的一端是自己救死扶伤的崇高理想;在命运天平的另一端,魔鬼撒旦用着幸灾乐祸的语调说:“你看看,最后你救治的人却是伤害你最深的人!”最后的结局是她选择辞职,离开了自己的医生男朋友,离开了那所让她伤心的医院。她的离去说明一件事,那就是医护工作者对于冰冷的医患关系既是无奈、也是一种妥协。
“我们平平、我们曦曦、我们邈邈”,当十三姨操着一口方言出场的时候我有点嫌弃那个穿着花裙子、黑黑的人,而其他几位医生听到她去的时候总是很头大,纷纷避开她。但是当她去世的时候,在她的墓地上来了一群人为十三姨悼念,并且播放了她最喜欢的广场曲。一个长得不漂亮、审美奇特的十三姨为何能够得到这一切,究其愿意就是医生们把病人们当成亲人对待,病人也把医生当成家人。她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勇敢地表达自己如火的热情:她会特意挂霍思邈医生的号,只为那几分钟短暂相见,给他送饭;她也会关心艾平,了解情感动向,她会关心刘晨曦,会懂得体贴他们的不易。如果说这样的陪伴是负担,那就是一种甜蜜的负担,她的行为温暖了每一个医护工作者的心灵。记得赖大叔带着自己的儿子赖月金进城看病,他得了很严重的家族遗传病,因为没有钱蹲在医院大门口,美小护看见了,把他带到了病房。听到有治愈的可能,赖大叔把家中所有的存款都用来当儿子的医药费,最后小赖还是去世了。老人家悲痛万分,落寞回家,可是仍旧没有忘记对他给予过帮助的医生报以感谢。故事的最后赖大叔带了一个很像赖月金的小孩来到了这个医院,他依旧选择相信医生,相信科学。在风中相视一笑,虽然什么都没有说,但是一切都在不言中,他的行为说明了一切,还需要用言语来表明吗?自然是不用的!
《心术》让我们对于医患关系有了全新的思考,当我们站在社会的道德制高点上对医生提出仁心仁术的要求,病人是否也应该报以一定的理解与尊重?单纯的一方付出本就是不平等的,医生一味付出最后换来病人找医闹、被暴打,长此以往有人会继续选择医生这一高危职业?没有人当医生,病人生了病,找谁去救治?医生仁心仁术,而医患关系该何去何从,仍值得我们不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