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接到一位妈妈的电话,非常焦虑,学校班主任数学老师跟她沟通说她的大女儿突然学习状态下滑,数学甚至可能抄作业。这位妈妈一开始很震惊,觉得自己的孩子一向很乖,学习虽然不拔尖但是也会想学,应该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继而回忆了最近孩子的点滴和数次跟孩子的生气争吵。家长无奈的说,已经不知道怎么办自己的孩子才好:孩子到了初一这个年龄,吵也吵不得,打也打不得;已经很隐忍克制自己的脾气,结果不知道自己哪一句话没说对,孩子就发飙起来.....
从事教育行业七年,这样的情况和沟通已不新鲜。
其实青春期的问题,并不是真的“突然发生”,而是孩子从小和父母的亲子关系,边界感,安全感等等一系列累积到一定程度,在这个特殊时期,被生长发育旺盛的分泌各种激素和青春期突然放大的心理感受所暴露。
想要快准狠的一揽子解决,不太可能。
反观那些沟通顺畅,具有很多优秀品质的“别人家的孩子”,以及那些青春期没有出现叛逆的家庭,父母都做对了什么才会让孩子能平稳度过这一时期?
两件事 必不可少
第一 就是充分的爱和信任;这是一切的前提。
幼儿时期多接触,拥抱,注视,全神贯注的陪伴都是很好的选择。
有一个小事我至今记忆深刻,当时我刚上初中的时候,一次放学后我母亲去学校接我,当时大批同学已经陆续回家,我们组几个同学打扫完卫生一起出教学楼门。阳光透过树叶斑驳地洒在地上,我抬头一眼看到迎面走来的母亲,非常开心,迈开步子一路飞奔过去,张开双臂一头扎进母亲怀里。母亲抱着我摸了摸头,我回头跟同学再见,然后我们很开心的有说有笑走回家。
第二天我们组的一名学霸女同学课间跟我聊天专门问我,“昨天你妈来接你啦~我看你飞跑过去冲进你妈怀里,你妈抱着你.....哎呀,你和你妈关系很好吧,看上去特亲!......” 她说这话的时候,嘴角是含笑的,眼里却流露出复杂的深情,我当时不能明白。多年后我才明白,她的妈妈是学校老师,平时都比较严肃,在我看来非常正常的飞跑过去拥抱妈妈,在她看来也许既羡慕又嫉妒.....
每个孩子都渴望与父母拥抱,渴望被爱。直到我学习教育和心理学才明白,那些对于正常身体接触,比如拥抱,拍肩膀,握手等有过激反应的成人,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没有被充分拥抱的孩子。
第二 家长能够接纳并引导孩子表达出情绪情感,而不是否定和压抑孩子的情绪情感。这一点很难,但是也至关重要。
也讲一个我的故事,从小到大,我是一个性格沉稳,脾气很好的孩子。但是当然也有例外的时候,记得我青春期的时候,有一次夏天暑假在家,母亲跟我因为一些生活琐事发生了争执,我越讲越情绪激动,声调提高,脸涨得通红,当时觉得胸口很紧,也有一股力量在周身乱窜(当时的我并不知道抓狂这个词,形容那时很合适)
母亲原本也已经提高了声调,有点要训斥我,她突然察觉了我的变化,停下来,大约几秒钟,走到我身旁说,“你是不是快到来月经的日期了?心里很抓挠,委屈,烦躁? ” 我一下子愣住了,僵住身体几秒钟,然后突然那股力量就喷涌而出,我带着哭腔吼道 “是的”然后大哭起来。妈妈就抱住我安慰我说,“没事的,妈妈每个月也有几天莫名其妙的烦闷,心里抓挠..... ”后面的不记得了,当时只记得听到这里,我心里一下子好多了。那些难受,抓挠,委屈,烦躁都越来越淡。哭了大约两分钟,妈妈也没阻止我哭,渐渐哭完了她捧着我的脸擦干眼泪说,“有这样的情绪很正常,我们可以试着自我调节。月经是会有些影响啦。这说明你长大了”
其实那天并没有任何很严重的事情,或委屈,平时的我也绝不会大哭。 但那天的大哭让我记忆深刻。妈妈“看见”了我自己刚开始没能力处理好这股烦躁的能量,及时的接纳了我的情绪,让我发泄完又做了引导。
于是在以后的人生里,我自己感觉能够很好的觉知自己的情绪,极少有愤怒或者很激烈的情绪。
工作和生活中也多次被工作伙伴和家长和伴侣赞誉情绪处理能力很好,我想这很大程度归功于我母亲的“看见”和接纳。
如今作为教育工作者,经常遇到家庭教育问题,家长哭诉孩子叛逆,不懂事不好管等等。
我想我们可以从这俩个方面思考一下,自己是否给予孩子足够的无条件的爱,融洽的相处适度的亲密接触;是否能够及时“看见”和接纳孩子的情绪。
父母当年也是从孩子成长起来的,许多父母以前都是散养生长,但如今社会环境复杂多变,散养已经不太现实。
许多父母感慨,生完孩子之后跟着孩子又成长了一遍,他们也在不断学习如何养育自己的孩子。很多孩子成了父母改变自己的最强大动力。
我想这就是缘分吧,孩子,是上天给父母修行自己最好的礼物。
教育就是一场修行,时光飞逝,孩子们成长很快,每个孩子关键的前16年,过去就永远不会再回来。
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