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很有趣的书《别闹了,费曼先生》,有好多费曼做的很有意思的事情,读的过程中常常让我笑出声来。费曼经常和同事的儿子雷顿玩打鼓,由雷顿整理而成。费曼是一个理论物理学家,得过诺贝尔奖。好奇心特别重,又爱做恶作剧。物理学家拉比说,“物理学家是人类中的小飞侠,他们从不长大,永远保持赤子之心。”费曼经常和同事的儿子雷顿玩打鼓,由雷顿整理而成。书里的关于费曼的轶事很符合这句话。有点像生活大爆炸里谢耳朵的形象。
费曼十一岁的时候,有自己的实验室,做过很多小玩意,像用来炸薯条的电热盘,防盗铃,提前看到台的收音机,帮着修各种东西。防盗铃很简单,把一个电铃和蓄电池接起来。如果有人把房门打开,房门的电线开关推到蓄电池上,线路接通了,电铃便响了。(我弟弟在初中学到电路知识后,有做过一个类似的装置放在自己房间,不过他用的是二极管灯,有人把门打开,线路接通,二极管就会亮了)。
他家里有一本《大英百科全书》,他的父亲在念到恐龙说:“恐龙身高25英尺,头有6英尺宽”。父亲会停下来对他说,“哦,让我们想一下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要是恐龙站在门前的院子里,它的身高足以使它凑到我们两层楼的窗户,可它的脑袋却伸不进来。因为它比窗户还宽。”他能把所教的概念变成可触摸的,有实际意义的东西,这个给费曼的启发很大。他知道仅仅读到字面意思不等于掌握了知识,要真正的去理解后面的含义,才能真正地说“懂了”。
有一次,父亲带他去远足,深林里看到一种鸟,父亲说了五六个这种鸟的名字。然后对费曼说:“我仅仅是知道了世界不同人怎么称呼这只鸟罢了,我们来仔细瞧瞧它在做什么?他于是学会了“知道一个东西的名字”和“真正懂得一个东西”的区别。(费曼父亲的教育理念,对费曼的思维模式有很重要的影响吧。要说“懂了”,意味着要用别人能明白的话来阐述知识,形象生动有画面感。教小朋友可以用到这个方法哦。去观察一样事物,比停留在知道它的名字要更有趣。下次,小朋友在问“那是什么”的时候,不防告诉他,“我们去看看呢。”)
有些语句是直指人心,穿插在他轻松幽默的小故事里。他像是一个和蔼可亲的前行者,为偶尔焦虑迷茫不知所措的读者,轻轻说“不要急,慢慢来,我也经历过这些”或者是“不防这样想呢?”
诺贝尔领奖开场,费曼说:“对我而言,从科学研究中的发现中所得到的乐趣,以及别人利用了我的研究成果等等,我已经得到了我的奖。”
当两所大学在提高优厚的条件,请费曼去当教授的时候,他左右摇摆。“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你有很多事情要担心:要不要到这个地方,你的母亲又会怎样,你担心做决定,但又发生其他的事情。事实上,比较容易的做法就是什么也不管,就那样决定。不用管那么多。”最终他看重加州理工学院接触前沿研究课题的机会而留了下来。
后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爱因斯坦﹑冯诺曼曾经工作的地方)邀请费曼到那当教授。而当时由于战争已经其他的事情(费曼太太去世),他在承担很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感觉已经筋疲力尽。接到跳槽邀请的他,沮丧不已:“我哪能接受聘约,他们会期待我有所建树,而实际上我什么也想不出来。”费曼用了一个很有趣的想法:“你不需要为身处的世界负责。你完全没有责任要做到其他人觉得你应该做到的地步。我没有责任要符合他们的期望,这是他们的错,可不是我失败了。”后来主管在肯定了他的教学工作,表达相同的意思后,把他从负罪感里解脱了出来。
当他作为教授,对物理研究没有新的想法的时候,他有了新的人生观。“以前我和物理在玩游戏,我随兴而至——我不会忧虑着究竟核子物理的发展是否重要,只会想这是否有趣,好不好玩。在念高中的时,看到哦水龙头流出来的水流逐渐减少,我很好奇能不能研究下它的曲线,而我发现并不难。事实上,我根本没有必要研究它,它对科学发展无关重要,何况那问题早有人研究过了。但对我来说毫无分别:我还是会发明些什么,为了好玩而做物理。”于是他决定享受物理。某个星期天,对着餐厅里的碟子,用物理思维思考他,他把结果告诉同事。同事问他,”那很有趣,不过有什么重要的么。”费曼随性而至,玩起来这个课题,原来中断的想法打开的瓶盖一样,所有东西都流了出来。他说,他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有部分原因是因为那天把时光浪费在一个转动的餐碟上。(听着有点像牛顿的苹果。)
书里还有好多好多费曼先生的有趣的故事,在这里就不剧透了。很轻松的一本小书,总会为他那么多好玩的事情,忍俊不禁,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