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刘子骥相信有世外桃源,可以远离尘世纷扰。有时候我相信东方有个蓬莱仙岛,可以涤尽一心烦忧。
后来,读懂了“心远地自偏”这句诗,便开始像王阳明先生那样一切只往心里求,纵然遇到挫折与坎坷,也通过内心与自己达到一种和解,从而保持快乐。我想,“一箪食, 一瓢饮, 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的孔颜之乐也就是这样的吧。
看过西方的一些书籍,快乐受西方伊壁鸠鲁学派的思想影响很大,伊壁鸠鲁认为人应该达到不受干扰的宁静状态,并学会快乐。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谁能够一辈子无忧无虑!谁能够一直处于宁静!因为追求的东西多了,挂碍的人事多了,所谓快乐,无非是偶尔对深深的红尘予以调侃而已。正如犬儒学派安提斯泰尼说:“人被打上了将帅与帝王的印戳,事物被打上了荣誉、智慧、幸福与财富的印戳;一切全都是破铜烂铁打上了假印戳罢了。”
犬儒学派认为,人们的苦痛分两种,一种源自物质,另外一种是精神,而实际上精神上的幸福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满足。但我想,看破这些事的真相其实也未必会获得快乐,若是没有一定的文化精神作为支撑,看破了也难免沦为愤世嫉俗,就像狄奥根尼立志要揭穿世间的一切伪善,他在光天化日之下提着一个灯笼在城里游走:“我在找一个真正的人。”
竹林七贤的嵇康曾经也是这般,在大太阳下穿着棉衣烤着炉火:“世界既是一场大荒谬,大玩笑,我亦惟有以荒谬和玩笑对待之。”愤世嫉俗的人其实是陷入无底的痛苦深渊的人。
与其愤世嫉俗,还不如去追求从物欲之下解放出来的心灵自由,做到一种对现实的不反抗的理解和不认同的接受,也算是难得糊涂了。
时间过得真的很快,在生活中,会很多次面临着成长步入新阶段的各种考验和挫折、以及对未来不可知的惶恐和焦虑,也渐渐明白何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长大了,就得学会如何编织人脉圈,如何和上下级相处,如何去经营爱情和婚姻,如何步步为营取得成功。而很多人所谓的成功,无非是在金钱和官爵上有所为而已。
想到这里突然感觉到困乏,这是怎样的生活哲学,存在主义所谓的“此在”、“操心”、“忧虑”、“绝望”也都是源于这样的生活深处吧。这与“采菊东篱下”的避世和“自觉地去担负”的所谓君子,是完全不一样的哲学。
“如果可以,我不要长大。”
人生因有百态而多彩,何故要每个人都锻造一副相同的面具和骨骸!愿如其所愿,纵然要面临肉身与生俱来的千般惊扰,也保持一颗心的自然通透,也可寄身心于蓬莱,涤尽烦忧。
记得纪伯伦有一句诗,不要因为走得远了就忘记当初为何出发,你应该知道自己的初心是什么。”
记于2019年11月27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