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木子慧
本周学习了几次师父的文字开示和视频开示,练习经行时前两天练习觉知,后两天练习觉照,最后一天练习觉观。
师父的表达非常精准细微,用师父的语言体系来表述那不是我所能模仿得了的,鹦鹉学舌终究是二手货,不是第一手材料,不是自己的直接体验,我就用自己的语言体系来表达体会吧。
练习觉知时,体会根、尘、识或者叫能、所、念,客尘或者叫所觉触就是感知对象,和客尘对应的就是主人或叫主体、觉性、根性、本性、自性、佛性,和所觉触对应的是能觉性。
所觉触和能觉性一接触后就产生识,不断去细细地体会根尘相对而生识这个过程,区分清楚根、尘、识。
1.体会脚底和袜子的接触,隔着袜子和鞋子的接触,隔着袜子及鞋子和地面的接触。在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时,体会能觉性;
2.除了体会和外物的接触,还体会自己身体和自己身体的接触,比如左手触右手,体会能觉性;
3. 在没有接触时,体会能觉性。这个能觉性不需要所觉触来证明祂的存在,能觉性一直在发挥作用,祂知道有触还是没触;
4.除了体会脚底外,还去体会身体的各个部位。六根分别体会。
5.平时经行一般都是用身体和外境的接触来体会觉性,有一点我之前一直不太明白,身体触碰外境体会有触或没触的时候,体会觉性感觉很好。但我用自己的手去触摸自己身体的时候,有触或没触时去体会觉性,效果好像不太好。
最近才突然明白是为什么,因为当我用自己的手去触摸自己身体体会觉性的时候,能觉和所触是互为性相互为能所,所以能所容易混淆不易区分,能所混杂在一起不利于清晰地体会。练习和体会的时候,用身体触碰外境再去一步步体会有觉有触、有觉无触、无觉无触,更有利于清晰地体会。
在以上这些过程中除了体会能和所外,也同时体会识。也就是感知觉对象,感知觉,感知觉意识,区分清楚,一一体会。
觉知就是对根尘识都了了分明,知你的知,看你的看,听你的听,闻你的闻,嗅你的嗅,觉你的觉。觉知就是有觉有触,觉就是那觉性本身,就是那本觉,那元觉,那本来面目,自性,静息态,being……触就是感知对象,客体。
觉照就是有觉无触,从感知对象中抽离出来,照性独立,孤明朗静。
觉观就是无觉无触,无觉之觉是真觉,是真我,是本我,是无我,是觉性,是自性,是本性。说得都不是祂本身,祂不是概念,不是名字……觉观就是对自性的自体认,自体察,并保持……徜徉于自性中,遨游在自性海中,浸泡在自性的甘露醍醐中,专注于心性的绵延相续中……
写了这么多,把自己的体会做了个粗浅的梳理,所写的都不是体会本身,体会本身更重要!否则容易落入概念化,固化和局限了体会。表述不当,容易落入两端,不是落入断灭见,就是落入常见。落入就是这样,不是那样等定见中,自己以为的标准中,框架中。法无定法,无一法可得。体会本身很简单,这一触,这一见,多么简单直白,但要把体会表述清楚和准确,却不简单。但要做一个经行教练,不仅要有能力把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而且要有能力带别人去体会,所以除了要刻意练习体会自性,经行是心性行走,让功夫连成片,还需要训练自己把体会表述出来,并能带领别人体会,把自己明白的东西分享出来,让别人也明白。
教练自己的基本功要扎实,需要做备课,对训练要有规划。训练中指令清晰,规范化训练,强化训练基本功。课后布置训练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