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工”背后的心理学知识:课题分离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把每个人遇到的困扰,需要自己去负责、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定义为「课题」,在关系中一切纠葛的起源是,课题的混淆。
课题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我们获得幸福的能力。阿德勒提出我们每个人都有获得幸福的能力,但要获得幸福,首先要做的是:“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你自己的课题”。他认为最有可能彻底改变人际关系烦恼的方法是 :「课题分离」。
「课题分离」将是我们为解决问题迈出的第一步,它可以给我们带来关系改变的契机。
二、什么是「课题分离」?如何界定?
课题分离是一种思维的转换,这种转换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谁痛苦,谁负责”。
负责什么?负责:思考、分析、决策、执行。
“谁痛苦,谁负责。”这句话听起来很轻松!但你会发现,生活中我们常常做不到。我们惯有的思维模式有两个误区:一是,我痛苦,他负责。二是,他痛苦,我负责。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把混淆的部分,分离开。
主要是包括两种转换类型:
A,从(课题混淆的)“我痛苦,他负责”转换为(课题分离的)“我痛苦,我负责”
B,从(课题混淆的)“他痛苦,我负责”转换为(课题分离的)“他痛苦,他负责”
三、解读“我痛苦,他要来负责”
“我痛苦,他要来负责”这种思维模式,其实出于人类的本能反应,在遇到问题时,第一反应都是从对方身上找原因:“我现在之所以这样,都是你造成的呀!”“我为什么生气,因为老公不靠谱啊!”“真倒霉,遇到这样的员工啊!”
认为我痛苦,都是对方造成的,所以对方要为我的痛苦负责。这些说法呢,听上去很解气,但是根本不能解决问题啊。还会让我们长期陷入消极懈怠的情绪,认为只有对方做出改变了,才能消除我的痛苦,这就让我们自己,在关系当中变得被动了。
所以,我们就看到了,当我们把自己的「课题」抛给别人的时候,其实在处理关系问题时,是非常消极、被动、不作为的。
如果我们将「课题混淆」的思维模式,转化为「课题分离」的思维模式,会有什么不同呢?
❶ 把“我为什么生气?因为老公不靠谱”转换为“我为什么生气?因为我没找到办法驾驭我老公”;
❷ 把“真倒霉,遇到这样的员工”转化为“真倒霉,我最不擅长管理这样的员工”;
❸ “我因为孩子没有成功的人生感到很失望”转化为“我对于自己没有成为一个成功的父母感到很失望”
有没有发现,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我们有了这种思维转变之后,会开始正面面对问题,思考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激发行动的愿望。那我们就会积极行动起来,主动去采取一些措施。
“课题分离”与“凡事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的差别
这个时候会不会有一些观众认为,这就是老生常谈,教大家“凡事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嘛。嗯,凡事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句话我们从小听到大 ,但是真的能做到吗?其实这句话反应的是本能,我们听了很多道理,常常仍然过不好一生。真正的差异在于,要有认知的改变。脑袋里要立即能反映出,这是谁的课题,谁要对此负责。身体才会积极参与行动,而不只是喊口号。
从另外一个层面说,「课题分离」也并非“凡事都在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我只负责我该负责的部分,有些事情,不需要从我们身上找原因,比如说:别人的痛苦,就应该交给别人去负责。
阿德勒曾说:“你烦恼的问题,真的是“你的问题”吗?不妨试着冷静思考,一旦搁置问题不管,究竟是谁会感到困扰?”
四、解读“他痛苦,我要来负责”
第二种「课题混淆」是:“他痛苦,我要来负责”。有时候我们看到了别人的痛苦,也会出于爱、胜任感、控制感,将他人痛苦的责任都背在自己身上。
对于孩子,我们会觉得他的事,就是我的事,如果孩子没前途,那都是我耽误的;面对父母,我们会觉得如果我们没有听从他们的话,导致父母伤心了,那都是我不孝顺;同事接手的项目,如果我提供了建议,结果他却失败了,那都是我造成的……
当我们用「课题混淆」的思维模式来看待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充满了负罪感、自责感,而这种“自责”当中其实隐藏着“自大”,我们高估了自己在这些事件中的分量,低估了对方解决个人课题的能力。认为别人的痛苦都是“我”造成的,“我”要来负责,这会让我们背负很多不必要的重担,生活的很笨重,反而更不利于解决问题。
如果我们转化一下思维模式,利用「课题分离」来思考,又会有什么不同呢?
❶ 把“我耽误了他的前途”转换为“他选择了他自己的前途”
❷ 把“因为我不结婚,我妈妈很伤心”转化为“因为妈妈没有解放自己的思想,我妈妈对我不结婚的事很伤心”
❸ 把“我给了错误的提议,导致他失败了”转化为“他认同了我的提议,导致他失败了”
这就是“他痛苦,他负责”,无论我们之间的关系多么亲密,我可以在他提出需求的时候,竭尽全力地给予支援,但是不可以妄加干涉,更没必要把别人的「课题」背在自己身上。
西方有一句谚语: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
我可以给他人建议,但是他如何选择由他负责,我可以给他人帮助,但不会替他们执行。
五、 课题分离的公式:
让我们在来重温一下「课题分离」的公式:谁痛苦,谁负责。
把“我痛苦,他负责”转化为“我痛苦,我负责”,会让我们自身变得更主动,直面自己的课题,这样才能在僵局中找到出口。
而将“他痛苦,我负责”转化为“他痛苦,他负责”则会让我们卸下不属于自己的包袱,轻装上阵。这是课题分离的最大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