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海洋航运与贸易之都
香港是世界上最优良的三大海港之一,是仅次于纽约,伦敦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地区水路交通便利,水产鱼盐丰富,新界还有大片肥田沃土。其地理优势可以概括为三方面: 一是海岸线长,港口优良。二是有三个大海湾和两个优良的避风塘。三是地处热带,终年不冻。
国际大港。
据有关资料显示,全球35个国际化的城市,其中有31个是因为有港口而发展起来的。前十名的城市几乎都是港口城市。香港在辽阔的中国版图上只是蕞尔之地,谁也未曾料到在工业化时代和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一跃成为20世纪的"东方明珠"。导致这一变迁的关键,系于维多利亚港的兴建。维多利亚港是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之间的海港。远古时期,这里是大陆山脉的延伸部分。后来由于山体断裂下沉与海水入侵才形成现在的维多利亚港湾,使香港岛与大陆山脉分离。港阔水深,为天然良港。整个港区开发的码头和货物装卸区总长度近7千米,进出港的轮船停泊时间只需十几个小时,效率之高为世界各大港口之冠。
造船业和航运业。
1863年7月1日,香港黄埔船坞公司成立,拥有先进的船舶修造设备和造船能力。1883年,太古公司于鲗鱼附近发展当时香港最庞大的工业区,先后设立了太古船坞,太古糖厂及香港汽水厂等。20世纪70年代,随着香港造船业式微,太古船坞与黄埔船坞在新界西青衣合并成今日的香港联合船坞。
早期的鸦片贸易和苦力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香港航运业。在香港,涉及航运发展的政府部门主要是香港运输及发展局,担负制定香港运输和发展政策的任务。下辖部门和相关机构有: 海事处,香港港口发展局,香港航运发展局和香港物流发展局。这些民间组织历史悠久,不可或缺。对烟酒化妆品等产品无论是在本地制造还是从外地输入都只征消费税。在香港,进出口贸易手续十分简便,一般货物进出口14天内报关,无须事先批准,报关需要的证件很少,进口商在卸货前不必申请免税商品。任何国家和地区的船舶均可自由进出香港,而无须办理申请手续,只要在24小时前电告海事处的港口控制中心即可。在香港注册的航运公司,其所拥有的船舶,可以自由选择在任何国家和地区注册登记,可以自由选择悬挂任何船旗。凡不在香港注册的船舶,不受香港船舶注册法例的约束,亦无须向香港政府交税。
转口贸易枢纽。
转口服务的对象主要是中国内地。转口贸易具有自我服务功能,从境外进口生产资料,转口到华南地区的港商企业,最后把生产的产品转口到国际市场。对外贸易依赖性强,适应性强。转口商品结构由农副土特产品为主变成了工业制成品。
从世界时区看,香港位于欧洲的伦敦和美洲的纽约两个世界金融中心中间。纽约天黑,香港天亮,香港日落,伦敦日出。这使香港金融市场填补了美欧两大金融市场开市闭市的空隙时间,成为国际金融市场24小时营业不断的重要环节和不可缺少的交易接力站。港珠澳大桥已经建成,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正探讨发展第十个货柜码头的可行性及为香港港口厘定策略性发展计划至2030年。
第四章 渔业和渔家风情
在这个五光十色,车水马龙的不夜城,是否还有渔家人存留的空间和渔获的悦人瞬间……
从小渔村到大都市。
大澳渔村位于香港新界大屿山西部,香港的威尼斯,难能可贵地安于一隅,坚守着南中国海边渔家生活的传统。榕树婆娑,港湾碧绿,远看是一些极简陋的棚屋,与繁华的香港都市形成鲜明的对比。近看则是各种铁皮水泥柱搭起来的参差不齐的简陋住宅。与旺角,尖沙咀,中环相比,这里完全是另一个世界。大澳渔民祖先是古越族,不事农桑,不隶征徭,历代封建王朝都不接受他们入册。粤人虽是后来的移民,却蔑称渔民为“家佬”,不容他们登岸定居。直到清雍正七年(1792年),皇帝终于动了恻隐之心,对船民下诏,把他们划为"良民",准许上岸建房搭棚。平实的土地无法给疍民带来安全感,遂使他们在潮汐涨退的海床上以木材搭屋,水上棚屋由此而来。在过去,与棚屋齐名的大澳另一景是一种人工牵绳操作的渡船,名叫横水渡。1996年,一座新吊桥在大澳落成,具有百年历史的横水渡便在大澳销声匿迹了。
香港仔也是港岛历史最为悠久的渔村,香港仔避风塘一直以来都是本地渔民的庇护港,避风塘内有世界闻名的“珍宝王国”,是著名的海上餐厅。
以疍家人为代表的渔民群体及其习俗。
疍音源于古越语,是指小船。疍民是以舟楫为家,捕鱼为业的居民部落。饮食上以食粥著名,除了咸鱼稀饭外,尤以艇仔粥出名。疍家以生鱼骨熬瘦猪肉为汤底,再配以新鲜鱼片,虾仁,叉烧,浮皮,海蜇,花生,田螺肉滚一滚,在上碗时加上鲜葱和香口的薄脆,烹制成美味的八宝艇仔粥。至于服饰,多半是宽大的大襟衫,精致的绣花包头,挂在孩童身上的救生葫芦等。姑娘们在出嫁前穿戴很随便,她们穿纯色的窄衫,不穿两色衣,头上也不戴银首饰,而是用红丝线把头发缠成髻。结了婚的妇女把长辫在头顶上盘成髻。作业时,习惯在头上包一块方格花纹的夹层方布,利于海上作业和遮蔽风日。小小的住家艇大抵是这样安排的: 船尾是厕所,风炉和放水的地方,靠里一点是吃饭的地方,接下来就是就寝的地方。船尾挂有神门灯以保平安。水上居民喜爱唱咸水歌,流传于广东省很多地区。
虾酱制造曾是香港盛极一时的行业,有沙茶酱(虾米,洋葱,花生米),银虾酱(白酒,虾羔),麻虾酱(麻虾是一种很小的虾,是火锅饭面和大饼的最佳佐料),低盐无腥海虾酱(采用高新技术,开瓶即食的快餐海鲜产品),台山虾膏等几个品种。
加工的咸鱼有梅香和实肉两用。梅香咸鱼制作时须将鲜鱼发酵一两天,待其营养物质改变再加盐腌制七八天,晒干后产生一种奇特的香味,其肉质松软,咸中带香。而实肉咸鱼则无须发酵,直接用鲜鱼腌制晒干,其肉质结实,成片,咸而鲜。春夏多带鱼和黄花鱼,夏秋则是鱿鱼。冬则是浙江一带的海域的黄花鱼。
水流法产盐和沙漏法产盐。
大澳龙舟游涌是每年端午节为祈求合家平安而举办的民间信仰活动,是香港独有的传统社区活动,于2011年6月10日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活动由当地三个传统渔业行会: 扒艇行,鲜鱼行和合心堂合办。行会成员于农历五月初四早上划龙舟顺序前往大澳四间庙宇: 杨侯庙,天后庙,关帝庙和洪圣庙请出小神像。五月初五,采青草放龙口,长老以雄鸡血混白酒洒在龙头龙尾和船身上,即 喝龙,有辟邪之意。现今此项仪式因政府禁止市民饲养活鸡而不便开展。接着就是 游神 (游涌)了,沿途为水中幽魂化衣。相传,一百多年前的瘟疫就是这样驱除的。
另有迎亲的龙船舞,用于迎娶和酬神庆典里的进香画面。跳龙船舞时,舞者随着锣鼓节奏起舞,划动彩色木浆,缓缓踏步向前,有如小艇般前进。旗手在队伍前使劲摇动彩旗或树枝,以指挥队伍的行动节奏。舞者还会边跳边呐喊,并大力踏步,以彰显其气势。后方的摇橹者则会轻摇用彩色树枝做的木橹,配合舞者的节拍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