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信息带来的困惑
互联网时代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也越来越繁杂,而且信息产生方式也发生质的变化,新闻生产由以前政府或媒体单位才拥有的权利已经被互联网彻彻底底的下放给了个人。比如,今天你拿个手机,拍张照片带两行文字,发到朋友圈,那么你就成了新闻记者,也就是新闻的生产者。可见新闻来源渠道也越来越广。对我们新闻消费者来说,从广泛的渠道和海量的信息当中,识别到有价值的信息真是越来越难了,并且困扰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哪个信息是真?哪个信息是假?
下面介绍一个案例:
2013年12月2日上午,各大网站和社交媒体纷纷把一则“大妈讹老外”的图片新闻推上首页,引起网民关注,图片显示一个倒在地上的中年女性拉着一位骑摩托车的外国青年。由于之前媒体上有不少老人当街摔倒后反讹扶助者,不少网民就直接谴责这位“碰瓷的大妈”,替“外国小伙”鸣不平,甚至有人还把问题上升到国家形象层面。但是到了中午,事情突然发生逆转,一段网友拍摄的视频显示,国外青年对着不放走他的中年妇女破口大骂。第二天警方调查结果显示,这位外国人无证驾驶,撞倒了中年妇女,而这位中年妇女也不是大家推测的“碰瓷者”,而是有正当职业和退休金。
由此可以看出,在全民新闻的时代,人人都可以发表新闻,但事实的真相反而难以辨别了。
今天我分享给大家辨别新闻信息真实度的思考方式和一些小方法, 我总结方法的灵感来自于《真相》这本书,感谢作者Bill Kovach和Tom Rosenstiel。
1、批判的思维
如对一条新闻或者信息有初步的警觉,首先要训练自己批判的思维,我们阅读一个新闻事件最大的妨碍之处便是在于不自觉地先入为主:即头脑中固有的观念、自以为是的常识,总会先一步,走在真实认知的前头。例如上面大妈和外国小伙的案例,人们看到新闻的第一眼就自然而然的认为,大妈是碰瓷的。
所以当面对新闻信息描述,要克制一下自己既有的信仰或认知,勇于接受与原有看法不同的事实。接受不同不是说看到一个新闻就认为事实是对立的,而是让自己逐渐养成批判的思维方式,从而质疑自己的固有认知。
为了训练这种思维的方法,你可以这样对自己提问:
a. 我只愿意倾听那些与自己道德观相吻合的断言吗?
b. 我是将新闻看成是客观事实,还是依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去新闻中寻找事实?
c. 假如事情有另外一种可能,会是什么样的?
通过自问自答上面3个问题,你的思维就不会轻易陷入自己的固有认知,也不会被作者主观说辞绑架。
2、主观性质的词汇
所谓主观性词汇就是作者信息描述中带有类似褒义或贬义的词汇,例如上面案例中“大妈”其实就是一种主观性词汇,明显作者先入为主,对其有贬义之嫌,在主观上就已经认为错误一方在“大妈”了。而我们最终看到的事实并不是这样。这种带有感情色彩的词汇很容易将人们领入作者主观意识的陷阱,蒙蔽了双眼。
类似的主观性词汇还有:“富二代”,“官二代”,“猥琐大叔”,“女司机”,“熊孩子”,“同性恋”,“大龄剩女” 等等。
3、信息完整吗?如果不完整,缺少了什么?
一条完整的新闻往往应该包含这几条要素:谁(who),在做什么(what),什么时候(when),在什么地方(where),为什么(why),如何做的(HOW)。概括为5W1H法。
当我们按照上面要素来观察一条新闻时候,如果它满足所有要素,那么很大概率是一条讲述事实的新闻,但如果它缺少其中某一条或几条要素, 那么我们就应该警觉了,我们要质疑为什么它要少这样一些信息,这很可能是作者不想让我们知道某些细节,如果作者遮遮掩掩的发布一条新闻,那么这则新闻的真实性我们就要打个问号了。
4、考察信息来源,多方印证
通过运用批判思维,主观词汇识别,信息完整度的把握,你可能已经产生了对信息的怀疑,这是好的开端,虚假新闻和谣言只有开始被人怀疑,才有可能被识破。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考察信息来源,并多方印证。考察信息来源就需要我们清楚知道这条信息是从哪里看到的,这里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各大主流电视媒体和各大主流新闻网站,这些信息源的可信度稍微高一些,如中央新闻,今日头条,搜狐网,新浪网等,毕竟他们会有专业新闻工作者对信息进行筛选核查以及对名誉的重视。 第二层次是百度搜索或官方微信公众号等,这类渠道鱼龙混杂,属于可信度最难甄别的地方。第三层次朋友圈,微博,群聊天分享等,这类个体化的渠道是缺乏监督责任的,对出自此处的新闻警觉度要保持更高一些。清楚信息有不同层次来源,我们就可以对一条值得怀疑的新闻进行交叉印证和多方印证,同一条新闻观察在不同渠道的说法是怎样的,如果你观察到的是互不相同的内容诠释,那么你就可以对信息进行质疑,并怀疑其真实度。
结束语
我总结的方法并不是让大家去套用的公式,只是想告诉大家要有意识的对事务和信息去多维度认知。当我们接收到一个信息,不要简单的沦为一个转载和传播的管道,应该先慢下来,保持一种开放心态,以克制的谦逊来看待事物,多思多想,以求甚解。谣言止于智者,愿我们都能成为那位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