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62年(建隆三年),也就是宋太祖赵匡胤登基的第三年,根据《宋史》卷一百七十·志第一百二十三·职官十等·赠官记载,赵匡胤颁布了一条规定:
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并赠三世,婕妤二世,贵人止赠其父而已。
这条规定最直接的受益人就是赵匡胤已故妻子贺氏的父亲,随后贺氏父亲贺景思被封广平王,赐第开封隆和里。
纵观整个宋朝,享受封王赐第这一殊荣的仅有宋高宗吴皇后、宋度宗的全皇后。而这两位都是生前册立的皇后,贺氏只是死后追封的,待遇不可同日而语。
可赵匡胤却坚持赏赐贺氏父亲这个无上的殊荣,归根到底,赵匡胤心中始终放不下早逝的贺氏。
贺氏是赵匡胤的结发妻子,他与赵匡胤青梅竹马,两人感情深厚。可惜贺氏体弱多病,在赵匡胤登基前两年就病逝了,赵匡胤登基后,追封其为孝惠皇后。
贺氏出身于江东大族会稽贺氏,这是个文武双全的世家大族,是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僚的儿子公子庆忌的后人。
汉安帝时,贺氏先祖庆纯为避安帝父亲(清河王刘庆)名讳,改姓贺。
贺氏家族汉代从中土迁至会稽,具有深厚的儒学修养、坚守儒学世族的立场,家风严正,诗礼传家,其父贺景思乃贺知章十世孙。 千年家学,造就了贺氏名门闺秀的气质。
贺氏相貌出众,温良恭顺。是个才貌双全的女子,非一般大家闺秀可比。
贺氏谥册所言:皇后贺氏柔顺积中,英华发外,蕴含章之具美,出积善之华宗。端庄容止,斯和珩佩之音;惟后之门,清望发源。惟后之美,彤管立言。
贺氏的父亲贺景思曾经和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是同僚,一起担任过后晋皇帝的护卫武官。
贺赵两家都住在护圣营官舍,交情非常好,来往亲密,赵匡胤与贺氏青梅竹马,经常在一处玩耍。
贺氏十六岁时,嫁给了比她大两岁的赵匡胤。贺氏知书识礼,时常以礼法规劝丈夫应有大丈夫之志。
赵匡胤结婚前是个争强好胜、吊儿郎当的纨绔公子哥儿,和贺氏结婚以后,在贺氏的影响下,一改往日逢场作戏、好勇斗狠的本性,变成了一个喜爱读书的好学青年。
赵匡胤听说哪里有好书奇书,就会不惜重金买回来认真学习研读。贺氏也非常支持丈夫的做法,她总是尽可能的料理好府中诸事,侍奉好公婆,使赵匡胤能一心专注事业,没有后顾之忧。
有一次,赵匡胤外出游历,行至襄阳寄居在一座寺庙里,有个会看相的老和尚指导赵匡胤向北出发。赵匡胤听从老和尚的建议一路向北寻找新的事业机会,没想到果真如老和尚所言,他的事业从此青云之上。
公元948年,赵匡胤投身后汉枢密使郭威帐下,随郭威东征西讨屡立战功,逐渐成为郭威团队中的核心人物。
郭威登基称帝后,赵匡胤的官职从东西班行首到滑州副指挥使,再到开封府马直军使。在郭威养子柴荣即位后,赵匡胤开始执掌禁军,成为保护皇城安全的最高负责人。
短短六年时间,赵匡胤从军中一个普通士兵一路升迁成为皇帝身边最信任的人。贺氏也妻凭夫贵,被封会稽郡夫人。
贺氏与赵匡胤伉俪情深,如果说他们的婚姻非要吹毛求疵的挑点问题出来,那可能就是贺氏体弱,子嗣缘薄。
贺氏与赵匡胤婚后生有三子两女,可惜其中两子早夭,仅剩下一子两女,这给了体弱的贺氏沉重的打击。可即便如此,赵匡胤仍独宠贺氏,在这期间,并没有和其他女子生育。
自古情深不寿,贺氏最终还是未能与赵匡胤白头到老。在赵匡胤登基前两年,二十九岁的贺氏病逝。
贺氏带着赵匡胤对她无尽的宠爱的离开了人世,她终未能等到赵匡胤黄袍加身的那一天。
爱妻的早逝,是赵匡胤的内心中最大的遗憾,也许在他面对臣民高呼万岁那一刻,他最想的是身边能有她。
公元962年,天下稍定,赵匡胤就下令:“发开封浚仪民城皇城东北隅。“(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
浚仪的护圣营是他们小时候一起生活过的地方,那里承载了他们太多美好的回忆,从青梅竹马到结发夫妻,浚仪见证了他对她的爱、见证了他为她的转变。所以,天下稍定,他便有此令。
赵匡胤想为发妻做的太多太多,他追封贺氏为皇后,给贺氏的父亲封王赐第。
他的三个女儿都以“庆”为号,昭庆、延永、永庆,而“庆”字正是贺氏的本姓。
甚至他选的第三个皇后宋氏,完全就是贺氏的翻版。他对宋氏宠爱至极,每次下朝,宋氏就像平常女子等待下班归来的丈夫一样,俩人手牵手一起回到寝宫。
也许赵匡胤把在亡妻贺氏那里未能实现的愿望都实现在了宋氏身上。
赵匡胤一点都不想委屈亡妻,他要让他和正式册立的皇后一样,享有一切该享的哀荣,因为追册皇后是没有谥册的,而有谥册才能告庙。为此他不惜逾越礼制,命人补上谥册,让贺氏告庙。
其实赵匡胤也知道,他做得再多,也只是让生者心里安慰而已,贺氏什么都看不到了。
贺氏在世时,经常酿一种酒给赵匡胤喝,赵匡胤登基后,下旨向贺家索要这种酒,贺氏族人将酒和酿法一起献了给他,他给酒赐名“鉴湖春”。
每每思念爱妻,忆及往昔,赵匡胤都会独饮一壶清酒,伤心佳人已去,唯有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