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的力量》这本书是我在阅读《原则》时,达利欧推荐的一本书。其实习惯这个词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的频率挺高,尤其是父母总是害怕担心孩子养成“坏习惯”,可是我从来都没有真正的了解“习惯”到底如何定义、如何产生、如何养成、如何改变以及其背后的心理意义是什么?如何通过习惯来了解自己、了解他人?
带着这些疑问,我翻开了这本书,希望从这里可以开启一段美妙的旅程。>
前言:习惯疗法
实践出真知这是一个伟大的逻辑。那么本书的中所提到的理论也来自于大量的研究数据。
在本书的前言中提到,有精神学家、心理学家、遗传学家和社会学家,在过去的3年里,依靠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的资金,研究测了24位——有吸烟上瘾的、暴饮暴食的、酗酒成性的、疯狂购物的、以及有其他破坏性习惯的人。所有这些人员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生活都在较短的时间内焕然一新。研究人员通过观察被试者的日常生活,研究他们的DNA序列,观察大脑运作等,从神经层面上弄清楚人类的运作机理,以及如何才能改变习惯。
威廉姆在1892年曾这样写道:“所有人的生活都有其明确的形态,但其实都是由各种各样的习惯构成的”
我们每天做出的大部分选择似乎都是精心考虑的结果,其实不然。这些选择都是习惯的结果。虽然每种习惯的影响相对有限,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吃饭点的猜,每天晚上对孩子说的话,你是储蓄还是消费,锻炼的频率,以及你的思维方式与日常工作安排,对你的健康、工作效率、经济保障以及幸福都会有巨大的影响。
杜克大学2006年发布的研究报告表明,人每天有40%的行为并不是真正由决定促成的,而是处于习惯。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习惯是如何在个人生活中产生。
这部分探讨了与习惯形成有关的神经学,如何养成新习惯、改掉老习惯和老方法。
第二部分:研究成功公司和组织的习惯。
第三部分:探讨社会习惯和棘手的伦理问题
本书的中心论点:如果弄清楚习惯运作的原理,习惯是可以被改变的。
本书集中研究了严格意义上的习惯:有时我们刻意做出的选择会在自己停止有关思考后持续,而且是日复一日的持续。在某个时刻,我们会有意识地决定应该是多少,想安排自己何时去工作,多久喝一次酒,或者什么时间去跑步,然后就不再做选择,这些行为会自然而然的持续。这是人类神经系统作用的自然结果。通过弄清楚背后的原理,我们可以重新构建我们选择的模式。
这本书我原本计划是边读边摘录比较有感觉的内容,完成本次的读书笔记。但是当我真正开始读书的时候,我沉迷于作者描述的内容,开始不断的检视我自己的生活。惯性的力量真的太强大了,从我早上起床我们自发的一系列动作,伸懒腰、在床上扭动反复、睁开眼睛、用右手挠挠头发、抬起右腿然后挪动左腿下床,右脚先穿鞋子,然后上厕所、用左手拿牙膏、右手拿牙刷.......所有这些无意识的行为,占据我们一整天行为的大部分。如果你的工作没有创造性,那么这个比例也许更高。突然间,我真的有点恐惧,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无名吗?
我们在不经意间开启一个行为,而我们的大脑开始编程,当我们重复几次之后,这个行为就会进入我们潜意识,而潜意识在指导我们身体的很多行为的时候,比我们的头脑更快,通常在我们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我们就已经那样做了。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在说出很多话之后,才会问我为什么会这样说?在不知不觉间吃完几包薯片之后,才说我要减肥;这都是我们的习惯。
凡是都是由两面性的,惯性的产生解放了 我们的大脑,让我们的大脑不需要每天为一些行为做逻辑判断,例如:你不需要每天早上起来思考,我是先伸懒腰在睁眼,还是先睁眼在伸懒腰。这让我们的生活会变的更加的有效和简单。但是,好的习惯,例如运动、阅读等行为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总是带来诸多的好处,那这个习惯我们当然要保持。对于一紧张就咬手指、不自觉的吃甜品、酗酒、烟瘾来讲,这样的习惯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好结果,如果你想要改变,那么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改变。
本书除了对惯性的力量给了诸多阐述外,还给所有的读者提供了改变惯性的路径。虽然条条大路通罗马,改变惯性的方法有很多中,如果你有很好的方法请继续保持,如果你对此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那么下面所描述的方法,你可以尝试一下。
读者实践指南
改变可能不会很快,而且并不总是容易。但只要付出时间和努力,几乎所有的习惯都是可以改变的。
第一步,找出惯常行为
在每种习惯中都有一条简单的神经逻辑回路,这种回路包含三部分:暗示、惯常行为和奖赏。
要了解自己的习惯,你得找出回路的各个部分。一点发现行为中存在的习惯回路,你就能想办法用新的惯常行为取代旧的坏习惯。
比如你有一个坏习惯,就像我为撰写写本书做研究时的习惯一样,喜欢每天下午去咖啡厅买巧克力豆饼干。假设这个习惯让你胖了几斤,或者说这个习惯实际上让你胖了8斤,然后你的老婆针对你体重说了一些让你不爽的话。于是你总是强迫自己停止吃饼干,但徒劳无益,你觉得很累,你甚至还在电脑上贴了即时贴,写着再也不吃饼干了。但是每天下午你都会当这张即时贴不存在,照样晃悠着去咖啡厅,然后买饼干,接着在收银台附近与同事闲聊时就开始吃。吃的时候感觉很好,吃完就难受了。你跟自己发誓,说明天会用全部的意志力来抵制饼干的诱惑,明天会是新的一天。
不过第二天这个习惯照旧。
你怎样开始分析,然后改变自己的行为呢?
就是要弄清楚自己的习惯回路。第一步是找出自己的惯常行为。饼干的案例和大部分习惯一样,其中的惯常行为几乎是最明显的,是你想要改变的行为。你的惯常行为是下午从桌子旁起来,走到咖啡厅,买巧克力豆饼干,然后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吃,那么这就是你加入到习惯回路中的东西。
接着,还有一些较为隐蔽的问题:这一惯常行为的暗示是什么?是饥饿吗?是无聊吗?是因为低血糖?还是说你在全身心投入到下一件工作前需要休息下,而吃饼干就是休息一种方式?
那么奖赏是什么?是饼干吗?还是换了环境?或者是暂时散散心?又或者是与同事聊天?也有可能通过突然摄入那么多糖获得了能量充沛的感觉?
要弄清楚究竟怎么回事,你需要做点实验。
第二步:用奖赏做实验
奖赏的影响里很大,因为它们能满足人的渴求感。但人往往意识不到在背后驱动我们行为的渴求。
比如,纺必适营销团队发现消费着在每次例行清洁后需要新鲜的气味,他们找到了一种任何人都不曾意识到的渴求。其中的奥秘就在眼前。回想一下,就会发现大多数的渴求都非常明显,但我们就在他们面前却视而不见,这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为了确定哪些渴求在驱动习惯,就要用不同的奖赏做实验。这也许会花几天、一周或着更长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你在做出切实的改变是不应该感到任何压力,把自己想象成数据手机的科学家。
在实验的第一天,你会非常想去咖啡听买饼干,那么你就调整一下你的惯常行为,这样会得到不同的奖赏。比如,你没去咖啡厅,而是在社区附近散步,然后回到办公桌前,什么也没有吃;第二天,你去咖啡厅买了个甜甜圈,或者糖果条,然后会桌子吃;第三天,你去了咖啡厅,买了个苹果,然后和朋友聊天时吃了。接着,你试着改成速溶咖啡,然后你不去咖啡厅了,而是到朋友的办公桌闲聊几分钟,然后回去工作。
你懂了么?你选择用什么行为取代买饼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测试各种假设,确定哪种渴求在驱动你的惯常行为。你的因为渴求饼干本身,还是想休息一下在工作?
如果是饼干本身,那是因为你饿了吗?(如果这样,苹果应该可以满足你。)
或者是因为你需要饼干提供能量?(如果是这样,咖啡应该可以满足你)
或者是你走出去咖啡厅因为你想找人闲聊,而饼干不过是个比较好的借口?(要是这样,走到别人的办公桌前,和对方闲聊几分钟,应该能满足你的冲动)
尝试4~5个不同的奖赏后,你就可以用老办法寻找其中的规律:每次活动之后,那支笔在纸上写下你一回到桌前就想到的头三样东西。可以是你的情绪或者思维,或者写下对自己感觉的想法,要么就写出头三个你想到的词。
放松、看花、不饿
然后,设定15分钟后的闹钟。等闹钟响了,你就问自己是否还有吃饼干的冲动。写下三样东西很重要,就算写下的词汇好无意义,你也要写,原因有两个。1、这样做会迫使你此刻意识到自己在想什么或着感觉如何。2、研究表明,写几个单词有助于你今后会议起自己当时的所思所想,在那一刻究竟是什么感觉。因为你写下的东西会帮助你进行全面的回忆。
为什么是15分钟之后?因为这些测试的重点是找出你渴求的奖赏是什么。如果吃掉甜甜圈15分钟后,你还有冲动起身去咖啡厅,那驱动你习惯的就不是对糖的渴求。如果在和同时闲聊后,你还想吃饼干,那么与人接触的需求就不是你吃饼干行为的诱因。
另一个角度看,如果和朋友聊天的15分钟后,你发现自己可以轻松地回去工作,那么你就找到了习惯回路中的奖赏,也就是临时散散心,和人聊聊天。这就是你的习惯想要满足的东西。
通过用不同的奖赏进行试验,你可以将实际渴求的对象分隔出来,这就是重塑习惯最基本的要素。
一旦你找出惯常行为和奖赏,剩下要做的就是找到暗示了。
第三步:分割出暗示
很多实验显示,几乎所有的习惯性暗示都可以归为一下五大类中的一种:
地点
时间
情绪状态
其他人
之前紧挨着的动作
所以如果你想找到“去咖啡厅买巧克力豆饼干”这个习惯的暗示,那请在这一冲动出现时写下5样东西(下面这些是我在分析自己的习惯是做的笔记):
你在哪里?(坐在我的办公桌前)
现在几点?(下午3点36分)
你的情绪怎样?(觉得无聊)
周围有谁?(空无一人)
在买饼干的冲动之前,你做了什么?(我回复了一封电子邮件)
第二天
你在哪里?(从复印机哪儿往回走)
现在几点?(下午3点18分)
你的情绪怎样?(觉得开心)
周围有谁?(体育部的吉姆)
在买饼干的冲动之前,你做了什么?(复印了一份东西)
第三天
你在哪里?(会议室)
现在几点?(下午3点41分)
你的情绪怎样?(累,对自己做的项目感到激动)
周围有谁?(一些编辑)
在买饼干的冲动之前,你做了什么?(我坐了下来,因为会议要开始了)
有这三天的记录,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暗示诱发了我买饼干的习惯,让我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有吃零食的冲动。在第二步我就发现我有这个习惯并不是因为饿。我寻找的奖赏是暂时散散心,也就是通过与朋友闲聊得到消遣。我现在知道这一习惯诱发的时间是下午3点到4点之间。
第四步:制定计划
一旦你发现了你的习惯回路,你就找到了驱动你行动的奖赏、诱发你习惯的暗示以及惯常行为本身,这样你就可以开始改变了。
通过围绕暗示设计,选择能够满足你所渴望的奖赏行为,你就可以改善你的习惯。你需要的是一个计划。
习惯是一种在特定时间,你会做出的选择,然后你便不会再去想,却会日复一日的重复它。
习惯是大脑自动遵循的行为模式,也就是我看到暗示时,我会做出的惯常行为,目的是要得到奖赏。为了调整这个模式,我们需要重新选择。许多研究表明,这样做最容易的方式是制定计划。在心理学中,这些计划被称为“执行意图”。
还是拿我下午买饼干的习惯作为例子,通过这个框架,我发现我的暗示一般出现在在下午3点半。我 知道我的惯常行为是去咖啡厅买饼干,同时还与朋友聊天。通过实验,我发现我渴求的本身不是饼干,而是一小段时间的休闲预计与别人交往的机会。
于是我给自己制定的计划是:
每天下午3点半,我会到朋友的办公室和他聊上10分钟。
为了确保我记得这样做,我在手表上设了下午3点半的闹钟。
这样做并没有立刻收到效果。我有时候太忙了,都忘记自己设了闹钟,然后旧瘾发作。其它时候好像是工作太多,要找个愿意和你 聊天的人很难,而买饼干很简单,于是我又在冲动前投降了。但在我按照自己计划行事的日子里,每一次闹钟响了,我就强迫自己走到朋友办公桌那里,和他聊上10分钟,我发现我每天工作结束时感觉更舒坦了。我没去咖啡厅,也没有吃饼干,而我依然感觉良好。最终,这便成了自发行为;每次闹钟一响,我就去找朋友,然后每天结束时,内心都有一种细微但是真实的成就感。几个星期之后,我不在去想自己的这种惯常行为了。等到我找不到人可以聊天时,我就去咖啡听,和那里的朋友们一起喝茶。
六个月后,我不戴表了,因为丢了。但是每天3点半,我依然不知不觉地站起来,看看新闻编辑室里谁有时间可以和我闲聊,花10分钟时间聊聊新闻,然后回去工作。这一切都是在我不假思索的情况下发生的,这已经变成了 一种习惯。
显然,改变某些习惯很难,但是这个框架是一个好的开端。有时候改变习惯要花很长时间,有时候会经历反复的实验与失败。不过一旦你弄清楚了习惯背后的机理,也就是你能分析出暗示、惯常行为和奖赏时,你就有了超越习惯的 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