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做需求分析开始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统计报表分析,当时菜鸟一枚,带着开发的思想把算法梳理了一遍就觉得大功告成了,现在想想很是可笑。
“你们的系统只做了统计,把分析这两个字去掉吧”客户的这句话给了我狠狠的一巴掌。什么是统计?什么是分析?如何在系统中落地?我常常在想,好像每次的答案都不太一样。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谈一谈对统计分析新的认识。
统计分析离不开“大数据”。以前统计分析只谈“数据”,告诉我数据来自哪里、如何采集汇总、从哪些维度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都没有去判断,这样得出的统计结果成了“花瓶”,更别说分析。只有“数据”变成了“大数据”才有资格谈统计分析,当然数据变成大数据的临界点是相对于公司的能力而定的,随着公司能力的提高,大数据的挑战也会相应的减少。下次再有这样的需求就可以说“你们公司有这个能力吗?如果没有搞个EXCEL自己算去吧”(哈哈,当然不能这样对待上帝了)“可以分期实施,先将基础数据搭建起来然后....”。
通过信息技术进行统计分析,有助于更好的决策,一个字“难”。“支持决策”老生常谈,但是效果相差甚远。我们都知道,信息技术可以进行数据采集,构建数据仓库,生成报告,展示仪表盘。而分析则包括了复杂的数据采集(统计抽样、设计实验和模拟),这些工具需要数学知识、统计知识和算法工具(请原谅我把数学知识都还给了老师,看不懂啊)。曾经的我天真的以为系统真的会进行分析,还绞尽脑汁想系统如何进行智能分析(主要是个人能力问题..),但其实更重要的是一个“商业分析团队”。请企业的领导告诉我,你们提倡数据分析;请决策者和知识工作者告诉我,你们需要哪些复杂的分析来制定决策,你们需要怎样的分析结果;请分析主管告诉我,你们是如何执行数据分析的,需要哪些定量分析。没有了解清楚这些,“统计分析”请慎用(臣妾做不到啊)。
如果大数据有了,分析团队也有了,结果就一定满意吗------“一半一半,喜忧各半”。数据造假、统计违法、虚假分析...不要太多哟!这样的统计分析结果就像假药,不吃企业说不定还能多活几年,吃了立马完蛋,所以还是需要企业自身的决策质量和数据分析质量。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企业已经开始重视信息化,而且也积累了一定的数据量(或者称为过剩的数据),各类软件更是不断的上线(市场好,买卖好,开森),分析人才也不少,关键就是如何从想要的东西中辨别出所需的那些(还需要深入研究这个问题,书中举例预测模型)。
需求趋势,企业统计分析会越来越注重电子数据的采集(这样才可以保证有大数据啊),越来越短的信息周期,越来越灵活的统计算法,高层领导对数据越来越依赖与沉迷。
说了这么多,统计分析的工作还得开展啊,紧箍咒念起来:
1、了解一些金融企业如何做分析的(深入不能说,套路还是要有的),毕竟金融企业是全球经济中最精通分析的企业。
2、行业知识得加强了,雷达、船舶、飞机(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因为数据分析巩固旧的行业知识,创造新的行业知识。(行业知识都不懂,干脆别干这行了)
3、了解一些统计技术(数学数学啊)
(告诉同行,这本书真的不赖啊,看了好多数据分析相关的书了,这本能看懂,干货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