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摄影文化的兴起历史

如果把摄影放在历史的一个长河中,把它作为一个技术性的整体来看一看,它和这个社会和历史,以及和视觉文化之间的关联,我们能够慢慢的意识到,摄影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也不是一个遵循一些技艺标准就可以拍摄得很好看的问题,摄影背后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可能远比我们想象要丰富的很多。

                              摄影的史前史

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

这个壁画是1879年被一对妇女所发现,小女孩在这个洞穴里玩耍的时候,偶然发现洞穴上的这样的一些壁画,后来壁画在世界的各个地方几乎都有发现,它所存在的年代从公元前3万年到公元前1万5千年不等,是我们初民或者说原始人的一种很重要的视觉记录的介质。

就像媒介研究者麦克·卢汉所说“媒介都是人的延伸”,给大家提供这样的一幅壁画是希望我们把摄影放在一个更广阔的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上去观察它的功能和它的社会意义。

摄影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出现在我们人类积累了上万年的对我们的视觉认识和对我们视觉媒介期待的基础上产生的。借助这幅岩画,我们就可以把我们的思绪从摄影这样一种技术性的或者说技艺性的媒介打开去看一看,摄影它究竟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和在人类的文化进程中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随着历史的发展,我们有了越来越多的传递视觉感受的艺术手段,包括油画、铅笔画、石刻版画等等这样的一些艺术媒介,我们都可以把其看作是摄影出现之前的一系列的文化和技术上的准备。

透视法

在摄影术出现之前的很多年里,摄影的观看方式,包括这样的绘画使用的暗箱就已经出现了。学过绘画的或者说至少进行过美术训练的人大概都知道透视法的意义,透视法它实际上也来至于我们人类对于视觉的一种期待,我们希望我们看到的东西能够更加逼真,更加还原的出现在我们的画布,甚至是其他各种各样的影像媒介上,所以说出现了以几何为原理的透视法。透视法的基本原理就是近大远小,它很符合我们的眼睛对于三维世界的认知,因此也让我们有机会在一个二维的平面上,重新展现栩栩如生的三维世界。透视法既促进了文艺复兴的艺术革命,也是文艺复兴甚至是资产阶级、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产物,不少的文化研究者把透视法的出现和物权的兴起以及拜物教的兴起相联系,因为透视法它强调单点透视,强调对事物栩栩如生的还原,这些文化研究的学者们认为,正是透视法强化人们对物的占有欲,哪怕是视觉的占有欲,这样的解读也并非没有它的道理。就像我们现在所谓的砍手党,在经常逛淘宝的时候,在网上看到这些琳琅满目商品的感受,有些时候我们可能就是满足去观看,从视觉上去享受这样的一些物品,给我们带来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幻觉,而不是真正的等待它走到我们的身边,等待它放在我们的室内可以触手可及的那种感觉。而透视法呢,给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家,特别是油画艺术家们很大的启发,他们大多数的油画作品都严格遵守透视法的规则。

投影描绘器

为了更好地通过透视法这样的一个几何和一个光学的手段来进行绘画,德国的天文学家开普勒发明了一个叫作投影描绘器的这样的一个东西,我们看这个照片其实很有意思,它是嵌套在一起的两个黑箱子,最外头的这个黑箱子我们看到它上面钻了两个小孔,那么屋外的这样一些景象呢,通过这个小孔成像的原理投影在里屋的墙壁上,这个墙壁被设计为是一个半透明形状的,画家呢就在里面的屋内把半透明形状的这么一个物体给描绘下来,当然他们描绘的是倒像,那么再把它再倒过来,就形成了画布上一幅栩栩如生的风景画。开普勒他虽然说是一个天文学家,但我们知道在文艺复兴的时代,其实科学之间的分野,包括科学和艺术之间的分野,并不是那么严重,当时像达芬奇等一系列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他们身上都兼具了各个学科的知识。开普勒对于摄影,对于我们使用摄影的方式观察世界的另外一个很大的贡献,就是他在1604年的时候,首次提出了人眼成像实际上也就是一个凸透镜的屈光成像系统,当时他的这个提法引起了一片哗然,大多数的人都不太同意他的想法,就像哥白尼提出的地球围着太阳转一样荒谬,后来直到新的一批科学家他们找到了方法去验证了开普勒这个假说之后,这种人眼和屈光系统,人眼和小孔成像之间的相似性才被我们所认识。

在开普勒提出人眼是一个屈光系统这个假说之后的30年间,笛卡尔也阅读到了这样的一份文献,于是他自己尝试去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或者说来证伪开普勒的这样一个假设。他设计的这个实验就叫做牛眼实验,最后被沙尔那所实施。牛眼实验一个最基本的设计的思路就是把一只死去的牛的眼睛给它剥离下来,然后把这个牛的眼睛镶嵌在一个密闭房间的小孔里,然后从牛的眼睛后面放上一张薄薄的纸,或者说一个成像屏,最后看牛的这只眼睛呈现出室外的风景它到底会不会像我们人眼所看到的那样,当然我们现在都已经知道,牛眼实验一定是成功的。通过牛眼实验,大家也真正接受了人的眼睛它的光学原理和几何学原理。笛卡尔也是一个涉猎比较丰富的大家,我们从这张油画上可以看到,他当时在向一个贵妇人介绍天文学相关的知识。那个时候的科学家,他们经常和贵族们在一起,贵族们的家里也经常开各种各样的科学沙龙,那是一幅特别生动十分有文化气息的场景。

在新兴资产阶级和传统贵族资助下,人们对于科学对于光学,对于成像的研究也逐渐的深入了起来,有了投影描绘器和我们对于人眼成像系统的完整的认识之后,一段时间内,也慢慢出现了画家经常使用的暗箱。暗箱其实就是透过一个镜头,而不再是一个简陋的小孔去完成一个自然界的符合单点透视法的成像,我们可以看到外界的景物透过这样的一个镜头,呈现在这样一个斜的板上,那么斜的板上同时也放着纸张或者说画布,画家只需要在上面把投影板上投影出来的这个景象给描绘下来,就完成了一幅符合透视法的自然风景的描绘。

油画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这幅油画的面积不太大,被称为北方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它是荷兰黄金时代的绘画巨匠维梅尔的一个代表作品。维梅尔是一个经常使用暗箱来辅助绘画的画家,他其实在生前并不是很有名,但是他在生前就主动公开了他使用暗箱辅助绘画的这样的一个事实,虽然说当时大多数的画家都曾经使用过暗箱,但是由于暗箱它实际上可以让完全没有绘画训练的人也可以完成符合透视法的绘画,因此这样的情况会被很多的画家所鄙视,一些画家即使自己使用了暗箱也不愿意公开说出来,因为暗箱它其实代表着一种偷懒,或者说代表着一种与艺术创作相违背的机械创作,而维梅尔则不同,他在生前就曾经公开过自己使用暗箱的事实,并且鼓励画家们要多多的使用暗箱来帮助自己的绘画。

电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截图

维梅尔这位画家活着的时候并不太受人重视,他是荷兰三杰中较晚受人重视的一个人,直到他死后,他的画作才慢慢被人所发现,被人所赞赏,在他所生活的巴洛克时期,他的比较朴素的画风并不是太引人注目。

达盖尔

1760年,有一部叫做《吉方蒂》的小说面世了,它是一个法国乌托邦式的小说,它其中有这样的一段情节,一个旅行者偶然的来到了一个神灵居住的小岛上,在岛上他发现神灵们有一种特殊的艺术手段和作画的本领,他们把一种粘性的物质涂到画布上,然后把这块画布对着希望描绘的风景,掀开画布表面的遮住的布帘子,那么过了一段时间之后风景就自然而然的在画布上呈现了出来,这样的一种带有预见性的描绘和之后摄影术出现的一些情况高度吻合,它也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摄影术作为一门艺术的出现,它早就有了文化的基础和人们的期待。

史上第一张摄影照片

在这部小说面世之后的60多年后出现了这样的一张照片,它被很多的研究者们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张摄影照片。
尼埃普斯

这张照片的拍摄者叫尼埃普斯,这是他于自己家中2层的窗前拍摄的窗外的风景,我们可以看到窗外有屋脊,有一些建筑物等等,它的画质不是特别清晰,尼埃普斯所使用的感光材料正是一种粘性的物质——沥青,这种沥青它的感光性是有限的,这张照片也拍了近八个小时的时间才完成了它的曝光。

达盖尔

提起摄影术,我们都会知道一个叫作达盖尔的人,好像达盖尔才是发明摄影术的元勋,才是摄影术唯一合法的发明人,那尼埃普斯的名字其实我们常人看来并不是特别熟悉。情况究竟是这样吗?

在摄影术所发明的那一段时间,法国社会我们可以看到一系列有意思的现象,实际上在19世纪30年代的法国,虽然说传统的以土地和农业为基础的贵族势力仍然十分强大,但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工商业也已经崛起,特别是像巴黎这样的地方,工商业和商业冒险实际上开始慢慢的变多了起来,当时拿破仑已经去世了将近10年的时间,拿破仑也从实际生活中的一个政治家慢慢地变成了法国乃至整个欧洲人的偶像,拿破仑所代表的冒险精神、所代表的英雄主义,开始慢慢的弥散在这个商业逐渐兴盛起来的社会里,因此在那个年代的法国,实际上社会文化特别鼓励依靠智慧、能力和机敏来获得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利益,那个时代也正是企业家、艺术大师和暴发户涌现的时代。我们来看一看达盖尔的生平,他是1789年出生在一个小资产阶级的家庭,并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起初他在一个建筑师那里当学徒,后来有了一些绘画和建筑装饰的技能后就到了巴黎从事家具设计和风景画以及舞台风景画等等方面的工作,虽然说有人对他后来争取达盖尔银盐术作为他自己个人利益的这样的一些做法颇有微词,比如说有证据显示出他为了说服政府给他颁发养老金,散布了国外政府对银版术感兴趣的一类的谎言和流言,但是如果我们回到那个时候的法国社会来看,他的这样的一些努力都是在巴黎立足并牟取个人发展所必须要做的事情。为什么现在我们都记住了达盖尔而对尼埃普斯却不太了解?那也是由于当时整个法国的文化气氛所造成的,我们仅仅对比达盖尔和尼埃普斯留下来的照片或者说他们的肖像画就可以发现,两个人在社会地位和个人修养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尼埃普斯他其实出生在法国的一个保皇主义家庭,换句话说,他是一个比较接近于传统贵族的方式,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自己也更喜欢在乡村过一些隐居的生活,在他的心目中摄影术其实只是他贵族生活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文化和科技的要素,是他生活中的一个调剂,而不像达盖尔那样把它视为一种商业、一种机会和一个生意,因此虽然说尼埃普斯很有发明家的劲头,而且有一些类似于理想主义的、不求现实利益的发明家的劲头,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他没有能力去抗衡达盖尔精明的头脑和成功的商业策略,我们看到的这张照片其实是1826年在尼埃普斯勃艮第的家中拍摄的窗外景色,它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张照片,照片拍摄在涂有沥青的锡板上,尺寸大概是16.5×20cm,曝光时间长达8个小时,虽然说尼埃普斯发明了感光材料,但是后来他在1833年的时候也就是离摄影术正式问世不久之前死去了,他的死去也给达盖尔提供了充分的机会,一开始达盖尔希望把他所掌握的摄影术作为一种股权出售给公众,他的这种努力并没有成功,所以说他后来转而寻求法国政府的支持。对于法国这个国家来讲,政府支持科学发明、支持探险是它的一大特征,这和美国还有英国主要依靠私人资金投资冒险是很不一样的,那最终颁发给达盖尔的养老金,也通常只有政府官员和军事将领在他们退休之后才能得到,养老金的数额虽然并不算多,但它其实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如果达盖尔依靠他的摄影术获得了养老金,那也就相当于是政府承认了他作为摄影术唯一的发明人。

巴黎天文台台长阿拉哥

在达盖尔争取政府养老金和争取摄影术的发明权之中,有一个人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个人是法国科学院的院士、科学院秘书和巴黎天文台台长阿拉哥,他注意到了达盖尔的这种努力,并且给达盖尔提供了充分的帮助,阿拉哥给法国政府写了一份关于摄影术的报告,在这份报告中他盛赞了摄影术对于未来的意义,他是这样说的:“考古将从这项新技术中得到多大的好处啊,光要把刻在底比斯、孟菲斯及卡纳克等地的巨大石碑上的象形文字摹写下来就需要花20年的时间,还需要有大量擅长描绘的工匠,而利用银版摄影术的话,只需要一个人就能完成同样规模的任务,艺术家会发现这项新技术是一种十分有用的工具,而艺术本身也因银版摄影术而民主化,天文学家也可以受益于这项发明,我们能拍摄月球的地图,在几分钟内,一个人就能完成天文学上花费时间最长而且是最艰巨的工程。”阿拉哥在他的这段话中,把摄影的前景描绘得十分美好,从这段话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当时的人们对于摄影的美好期待,他们期望摄影在文学、艺术、科学以及天文学等等方面发挥它应该发挥的作用,促进科学技术、促进各个领域的不断的发展,另一方面,阿拉哥也警告政府,如果不抓紧时间把养老金颁发给达盖尔,确认达盖尔对摄影术的发明权的话,那么在其他国家,特别是当时和法国有竞争关系的英国,将会出现摄影术,这对法国的名誉,对法国的形象是不利的,其实就在报告审议的过程中,已经陆陆续续有十多个人向政府提出他们也拥有某种程度的摄影术,这个我们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发明摄影术,特别是发明这种感光材料的途径有很多,大家也不像现在这个样子可以很有效的沟通起来,不管是先发明了几年,还是晚发明了几年,大家可能都是在自己的独立工作下取得的成就,阿拉哥注意到这个情况之后,他更加希望能够尽快的把摄影术的归属权确定下来,来确定法国在这一领域内的领先地位,阿拉哥的警告并非没有道理,实际上就在达盖尔为他的摄影术来回奔波的时候,在英国一个叫作塔尔伯特的人,也在自己乡下的住宅里发明着他自己的摄影技术,他的一种方法后来被称为卡罗法。为了保护自己的发明,达盖尔在法国政府宣布这项发明是法国的一份免费礼物的前一周在英国申请了专利,这样他就大大地减缓了摄影术在英国的发展,因为英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需要保护摄影术这项技术专利的国家,而塔尔伯特也需要花费他很大的力气去证明自己技术的原创性,去和这样的一个抢先一步注册的专利权展开斗争和斡旋,和尼埃普斯一样,塔尔伯特自己也生活在农村地区,他所做的大多数发明方面的努力也是在他农村的寓所里所进行的。当听到达盖尔抢先注册这个专利之后,他也马不停蹄的开始了他的努力,为了争取发明上的优势,他立刻把自己的照片送往了伦敦皇家学院。1839年1月25日,他委托著名的科学家法拉第在皇家学院星期五的例会上做了一个公开的宣布,同年也就是在1839年1月31日和2月20日,塔尔伯特本人也在科学院去宣读他的论文,申请优先的发明权,这篇论文的标题叫作《关于不用画笔来得到自然画面的艺术加摄影术的若干说明》,在此后的两年多的时间内,也就是一直到1841年,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皇才批准了他的专利权。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欧洲的几个国家,大家虽然之间竞争得十分激烈,但是对于专利的保护还是十分优秀的,虽然说塔尔伯特他自己发明了他的卡罗法,但是仍然也要经过伦敦的皇家学会和伦敦政府的各个批准,一直到两年之后才批准了他的这项专利,并没有侵犯法国达盖尔摄影术这样的一个事实。

图片发自简书App

                          肖像摄影工作室

在介绍完这段比较复杂,又有些惊心动魄的公案之后,我们回到19世纪中期,也就是摄影术刚刚出现被应用的这些年里。在整个19世纪,摄影术被使用最多的领域是肖像摄影,我们可以从这样的一张照片中来看到当时一个典型的肖像摄影工作室的一个基本的情况。这家工作室开设于一个楼的顶层,因为上面这个地方就是一个完全用玻璃搭建的一个天窗,那么天窗的作用是尽可能的透光,让室内的光线强烈,因为在摄影术刚刚发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感光材料的敏感度还不是很高,我们刚才提到过尼埃普斯的感光材料,它需要八个小时的感光时间,即使在达盖尔的时期,感光的时间也长达数分钟甚至十几分钟。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这个时候,一个人如果要在十几分钟之内保持一个固定的姿势,拍出一张清晰的照片,那是很难的,所以说当时的肖像摄影除了一个人要尽量的保证自己的姿势稳定之外,它还有相关的一系列仪器在身后支撑着他,那我们现在去想像一下,在这样的一些仪器的支撑下去完成一个十多分钟站立,或者说坐在这不动的拍照过程那也是很难受的。当然,即使是这样,当时的人们对这项新的技术还是趋之若鹜,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在估计有上百万张达盖尔摄影术产生的照片还存在在这个世界上,但是我们仅仅从这张图上我们可以看出,达盖尔摄影术它首先本身比较繁琐,其次它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也就是它的不可复制性,大多数的达盖尔摄影术产生的照片实际上是在一块金属板上,那么我们只有透过一定的角度才能够看清上面的照片,而且这个照片很容易被破坏掉,简单的手印,简单的一些擦拭都可以给它造成不可避免的伤害,所以必须放在玻璃框里才能够得到保存,这和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一系列照片,甚至更多的关于摄影的各种各样的产品相差实在是太远了,因此,达盖尔的摄影术,在他死去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迅速的被淘汰了,因为那个时候阿切尔发明了湿板摄影法,湿板摄影法正是继承了塔利伯特所开创的负片的概念,也就是说先把照片拍在一个底片上,然后再用这个底片二次复制,从原则上来说,它们可以复制无数张各种各样的照片,也可以复制出不同尺寸的照片,那么这种方式显然得到了更多的应用,也就是说,实际上在达盖尔发明摄影术之后的上百年的时间里,实际上是塔尔伯特所发明的卡罗法得到了最广泛的使用,而达盖尔自己的摄影术则在他死后不长的时间内就消失殆尽了。刚才我们介绍了达盖尔摄影术的发明和围绕着达盖尔摄影术和其他的摄影术之间所发生的一系列纠纷和一系列的竞争关系,但是当我们从这样的一些具体的历史细节中跳脱出来之后,我们会发现,摄影术的出现,它当然和个人的偶然性的发明分不开,但是更多的时候,还是像我们一开始所讲的那样,它是整体的一个文化进程和一个社会进程的产物。进入二十世纪,关于摄影术发明的更广泛原因的讨论开始超越了具体某人某时某地的争议,比如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馆长彼得·格拉西认为“摄影术必须要等到中产阶级形成之后,等到这个阶级的人既要有兴趣,又要有可用于支出的收入来购买大量的图像之后才能够形成。”摄影术是工业化进程中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的产物,而另一位学者舒珊·桑塔格则把19世纪描述为缺乏信仰的新时代,这种信仰的缺乏,增强了对影像的忠信程度,在这个新的时代中,深刻的、长远的、文化的世俗化的过程,将信仰的中心从不可见之物转移到了可见之物,从一般转移到了特殊,从神圣转移到了自然,因为自然是更艺术也是更民主的主题,而这场运动需要一个人们可以信赖的代理或者工具,来作为中性的记录,这就是照相机和摄影术的出现原因以及围绕着达盖尔摄影术所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争论,从桑塔格等人关于摄影术出现的更广泛的社会原因的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得到关于摄影究竟可以干什么这样的一个问题是最经常被人们讨论到的,不论是阿拉哥把摄影看作是艺术和科学领域的伟大的促进器,还是桑塔格将摄影视作是中产阶级他们在进行思想解放过程中的一种最有效地记录方式,摄影在社会和文化中所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不仅促进了摄影术的产生,也在今后很长一段时候内限制和规范了摄影术究竟应该被用来做什么,究竟不应该被用来做什么,其实这背后涉及到的就是一个摄影观念的问题。

                              摄影观念

摄影观念是什么?摄影观念就是我们围绕摄影这门技术的所有的想法的总和,它不仅仅是这门技术应当如何使用,我们应当如何构图,如何曝光来让画面尽量的漂亮,而是更深层次的摄影为什么应当如此漂亮、摄影为什么会存在在这个世界上的思考,那么围绕着这一系列的思考,我们也形成了不同的摄影观念。直到今天,这些摄影观念还在左右着我们的拍摄动机,左右着我们的构图,也左右着我们对于新闻摄影的一系列的设想和一系列的实践。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们先来看一看这张照片,大家看这张照片上的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这其实是一张慈禧的照片,目前这张照片的底板还保存在故宫博物院,这张照片来自于勋龄之手。

勋龄

勋龄是慈禧身边的一个御用摄影师。通过他的摄影术,我们可以进入到晚清清朝的宫廷中,也可以看到那个时代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看这张照片,它究竟给我们展示了一些什么样的细节?给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文化背景?又告诉了我们关于摄影观念什么样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慈禧在这张照片中,她装扮成了一个观世音菩萨的样子,关于她的这种装扮,我们还可以在其他的照片中都看到,那么我们可以简单的把这样的一些装扮视作目前我们所盛行的自拍和cosplay的一个鼻祖。慈禧为什么愿意这样装扮让别人拍照呢?当然我们可以从她的生平中发现,慈禧是一个对于戏曲特别热爱的人,她当然也热爱观世音这样的一个戏曲人物,热爱这样的一个神仙人物,所以她一方面通过这样的一个装扮来希望给自己建构某种形象,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拍照片的方式来把自己对于自己身份的一个认定,来把自己对戏曲的这种喜爱给记录先来。从慈禧的这张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她自己以及那个时代的人对于照片的一些基本的想法,也就是摄影观念。整个十九世纪被拍摄出来最多的也就是各种各样的肖像照片,照片对于个人身份的自我认同,对与建构自己所希望自己成为的样子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作用一直延伸到了今天。这种依靠摄影来改变自己社会身份,来改变自己文化品位的想法也一直延续到了今天,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在朋友圈里,还能经常看到各种各样奇奇怪怪自拍的原因。那么更广泛的来说呢,关于摄影的观念,在摄影术被发明出来不久以后,乃至在它的发明过程中就已经产生了。在摄影当中,照片产生的过程经常被看作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奇妙的过程,如刚才所讲到的《吉方蒂》这本小说,在小说中摄影也被当做是神灵的艺术,被当做是一种魔术,那么在这个过程呢,他奇妙得就像破茧成蝶,而摄影师的地位常常是被忽略掉的。其实我们知道,不管我们在哪里看到一张照片,它都不是一个简单的对世界的复制,摄影实际上它代表了一系列的选择过程,小到光圈快门的设定,大到整个构图、取景,都是相机背后的人的脑子在发挥作用,而人的脑子中对摄影的观念是指导我们具体摄影选择的一个标准,所有的摄影图片我们都可以把它看作是在一系列文化背景中产生的,无论是慈禧的cosplay,还是我们现在流行的自拍,文化背景是产生摄影观念的一个很重要的源泉,在摄影界的先驱们的眼里,摄影经常是被看作是由大自然自己描绘自己的一种手段,摄影好像并不是被发明出来的,而只是人的一种渺小的发现而已。英国的摄影先驱达尔伯特撰写了《自然之铅笔》一文来描绘他头脑中的摄影术,他是这样介绍摄影术的,“摄影术描绘的图像,仅仅利用光学和化学的手段,图像是大自然之手留下的痕迹。”达盖尔说过,“银版术不是用来描绘大自然的工具,而是一种化学和物理过程,这种过程赋予了大自然,自己能复制它自身的能力。”而达盖尔的竞争对手尼埃普斯也说,“摄影是锁定自然提供的图像,它没有任何制图员的协助。”关于摄影的自然主义论调,它不仅仅出现在摄影术的发明者身上,而且还影响到了之后的很多其他人,例如美国的思想家、文化学家和诗人艾默生就曾经说过,“银版术是绘画中真正的共和国的风格,画家置身一变,让你自己描绘自己。”他强调自然的即平等的社会和由摄影所创造的自然的艺术之间存在的契合,按照他的观念,摄影术是最适合共和制,最适合自由、最适合平等自主的人类社会的一种艺术,另一位美国的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爱伦坡,他是这样描绘银版术的,“所有的语言在准确的传达真理的思想时,必定有缺陷,但是仔细研究光绘画可以发现,它揭示的东西更绝对的真实,它再现的事物更加完美。”那么从爱伦坡、艾默生等人对摄影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脉相承的观点,那就是摄影它是一种绝对的写实主义,它避免了人类的所不可控的干扰,它让自然界得以自己复制自己,而这种复制又无比的精确、无比的符合科学的原则,这样的一种关于摄影观念其实代表了人们对摄影的渴求和整个工业革命和科学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我们同时还可以观察到,摄影术在诞生后不久就被应用到了科学研究中,成为了最为真实、最为科学的一种记录手段,它其实从某种程度上回应和证明了阿拉哥对摄影术的一系列的判断。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们来看这样的一组照片,我们可以看到照片上的这个被实验者,他在各种各样的电极刺激下面部发出的各种表情,这一组照片是怎么拍出来的呢?我们要提到当时很著名的科学家达尔文,我们都知道达尔文是进化论的一个学说的主要发明者,同时他也进行了其他一系列的研究,而这组照片就是在他在1872年发表的人和动物的表情研究过程中所拍摄的,这个时候他所进行的一个有趣的研究是人和动物的表情究竟从何而来,那么按照当时的传统观念,人本来的表情一定是面由心生,也就是说,人本来的精神出现各种各样的变化的时候,表现在面部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表情,比如说我们内心高兴的时候,我们就会欢笑,我们内心悲伤地时候,我们就会纠结甚至掉眼泪,我们愤怒的时候就会皱眉头,这一系列的表情都被认为是人心的一些自然而然的反应,相反,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动物是没有表情的,因为动物是不具备灵魂、是不具备人一样多愁善感的心的,达尔文是一个自然科学家,他认为这种说法有它的问题,按照他的观点,不论是人还是动物,他们的表情其实都是生物化学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当人类的有机体分泌某种刺激物的时候,人类会产生某种表情,这些表情呢,有些时候和人类的情绪相关,但更多的机制是来自于一个自然化学的机制,他为了证明这一点就使用电极的的方式去刺激人类面部的各个方面的神经,在电压的刺激下,被实验的这个个体,他虽然说内心并没有高兴或者悲伤,但它的面部却表现出了高兴或者悲伤地表情,在实验的过程中,他就用摄影术记录了整个实验的过程,并且配合着他的论文进行了一个发表,那么这样的摄影术,它其实就在科学发明的过程中起到了一个很重要的证据的作用。直到今天,摄影术作为一种科学证据的使用还一直存在在科学界中,不论是我们所熟悉X光、B超,还是我们所不熟悉的天文望远镜、火星探测器等等,它们所传回来的各种各样的影像,都被用来进行科学的研究和科学的病理诊断。

从摄影术的这样的一种观念发展出来的是我们关于眼见为实,关于摄影图像一定完全真实的这样的一个假定,虽然说我们现在知道,摄影图像的作假会十分的容易,那么我们简单的使用一些PS的手段就会把完全不存在同一个世界中的东西放在一张照片中,但是在我们看电视新闻、看报纸、看微信朋友圈的时候,我们还是会更加愿意相信配了图的文字,哪怕是这个图片和文字上的内容完全不相当,哪怕是这个图片和文字内容完全无关,甚至是一个错误的配图,我们也会倾向于认为图像所反映出来的东西依然是真实的,这样的一些关于摄影能够客观真实、展现这个世界的一个观念的滥觞,以及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秉承的眼见为实的观念都可以被归结为现实主义的摄影观念,也就是说,摄影成为了我们观察世界,了解世界的一扇窗户。

但另一方面,摄影观念又不仅仅只有现实主义的,我们知道有很多艺术摄影,有很多观念摄影,它都跳出了现实主义的窠臼,这个时候我们会把它称为表现主义的甚至是形式主义的摄影观念。在这些摄影观念的实践者们看来,摄影不仅仅是一个现实的完美复制品,它是我们去表现现实、反映我们主观思想的一种工具,同时它还可以是一个进行艺术欣赏、一个形式化欣赏的对象。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上面一组图片是一位新加坡摄影师拍摄的一组水上的风光,我们看到这些水上风光的时候会有什么感觉呢?大多数人的感觉可能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如果我们从技术上来分析,这些图像都采取了超长时间的曝光,我们可以看到,水面的波纹在长时间的曝光下变成了一片水雾,而天上的云彩,它的流动,也在长时间的曝光下被记录了下来,在这样的一些形式手段之下,我们所展现出来的这个客观世界,就不仅仅是我们眼前客观世界的复制了,它带给了我们一些主观上的情绪。仔细观察这组照片,大家都能够体会到虚无缥缈,空灵、甚至淡淡的忧伤,这都是摄影师们利用摄影手段给我们不仅仅是复制了世界,而是从新呈现了一个他们主观思想中的一个新的世界。当然,我们在进行新闻摄影和纪实摄影的拍摄过程中呢,现实主义仍然是我们所秉承的一个最为主要的摄影观念,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摄影从来不是万能的,摄影也不仅仅是和现实能够划上完全的等号,不论在新闻摄影还是纪实摄影中,哪怕是最严格要求自己的摄影师,他的视角,他所拍摄的照片,也仅仅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也仅仅反映的是他对这个世界的选择。

                          摄影和新闻

和摄影相比,之前的油画太复杂太昂贵了,而摄影图片则比较简单比较廉价,也能够无限制的被复制,意味着知识有可能通过摄影图片这种方式,被传播到哪怕大字不识几个的人的头脑中,摄影这样一种知识传播和社会教育功能,其实和当时新兴的新闻业的功能是不谋而合的。当时新闻除了传播各种各样的消息之外,也被认为是有利于整个社会运作,特别是有利于民主制度的一种社会实践,因此摄影和新闻之间的结合就变得理所当然了,当然,摄影和新闻之间的结合,它依赖着很多摄影术的不断的发展,我们知道在最早的时候,由于摄影术还不够的发达,摄影器材呢比较繁多,摄影机也比较笨重,而且摄影的显影时间也比较长,但即使在那样的条件下,摄影还是以最快的速度被应用到了新闻传播事业中,在19世纪进行的两次战争,阿尔及利亚之战和美国的南北战争中,摄影都得到了最初的使用,虽然说当时的摄影设备很沉重,但是马修·布雷迪等摄影先驱,甚至使用马车来把摄影设备拖到战场,给战场中的士兵、战场中的战壕和武器拍摄记录肖像,这些作品虽然说在当时还很难被直接复制到报纸和杂志中,但是它通过蚀刻和木质版画的方式得到了传播。进入20世纪之后,随着技术的发展,报纸和杂志越来越多的可以刊登清晰度不断提高的摄影图片,新闻摄影也迎来了它最为蓬勃的一个阶段,新闻摄影背后体现了这样一种摄影观念,新闻摄影希望把事实通过图片的方式展现给更多的读者,而摄影作为媒体也被寄予了推动社会变革的功能,每当我们看到关于非洲饥饿的照片,关于战场上平民遭受各种各样创伤的照片的时候,我们都希望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好,而摄影也正是被赋予了这样的一些期许,我们希望摄影能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个社会中的各种各样其他人的生活,认识到我们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的苦难和不公,从而激发我们改变这个世界的一系列的行动。当然,也有批评者们认为,摄影其实是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东西,那么它把这个世界荒诞的一系列的东西展示在人们的茶几上,展示在那几张纸上,摄影能够把这个世界,转换成可以随身携带的读物,并把这样的一些瞬间、一些不公,变成了我们的日常谈资,那么换句话来说呢,他们认为摄影对于苦难,对于不公的过多的表现,让我们对这些东西不是变得更有激情,而是变得更加麻木了。另一方面,关于摄影能够凝固瞬间、能够传递真实的这样的一些观念,也很大的影响了新闻摄影,在我们的一些新闻摄影实践中呢,我们都会特别强调瞬间凝固的重要性,我们往往希望所有的重大的新闻事件,都能够浓缩在简简单单的一张照片上。2012年利比亚发生了推翻卡扎菲政权的一场内战,在次年的各种各样的新闻评选和新闻摄影的评选过程中,关于这场战争的图片也很多的涌现了出来,我们这个里头给大家展示三张图片。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一张图片它展示的是利比亚战争初期,从那个地方撤退的外国居民,我们可以看到,它是一个构图很巧妙的照片,它通过一扇车窗拍摄到了里面焦急等待的儿童,同时呢,透过这扇车窗我们还可以看到,排着队等待上车的其他的撤退的人们,那么这样的一张照片,展示的是这个战争中非战场上的一瞬,我们通过这个小孩的眼神,通过这样的一个撤离的场面,能够感受到或者说能够去想象,战争给人们带来了什么。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张照片则给我们展示了这个新闻事件中的具有标志意义的一幕,也就是卡扎菲被击毙,这是他的尸体的一个展示,那么随着卡扎菲尸体的发现,我们也认为,利比亚战争走到了它的尽头,利比亚的社会好像应该面临着它的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张新闻照片呢,它其实记录的是一个战争的典型瞬间,我们可以看到,一枚火箭弹,刚刚发射出去,而利比亚的这些民兵呢,他们在做出各种各样的手势,这是战争中的一个典型场景,它能够让我们对于战争的残酷,对于战场的现状有更多的细节上的和事实上的认知。

那么接下来问题就来了,其实我们关于这场战争有成千上万的图片,但同时作为新闻报道,作为报纸,作为杂志,我们又希望能够通过有限的照片,去全面的反映我们对这场战争的认识,来展示我们对这场战争的思考,那么这可能吗?我们从事实来看,其实是不太可能的,我们从刚才展示的三张照片中,已经发现了对于这场战争的不同视角和不同的展现方式,那么实际上呢,这也是新闻摄影的一个尴尬之处。一方面,广大的读者希望用有限的照片,来去了解一个全面的世界,另一方面,新闻摄影师们也被鼓励,去寻找、去捕捉那有代表性的一瞬间来完成整个新闻故事的讲述,但是我们也知道,这个世界往往是复杂的,我们每个人对这个世界的体会,可能都不太一样,而新闻摄影,它与其说是展现了这个世界的全部,不如说是给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这个世界的窗户,它仅仅是一扇窗户,那么要了解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需要我们自己通过这扇窗户,把脑袋探出去,去做一个更全面的观察。

以上文及图片均从梁君健新闻摄影mooc摘取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362评论 5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30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247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60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80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6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9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7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40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96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78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6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5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3,271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03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