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愁绪
一夜的颠簸,终于来到贡嘎机场,晚夏的天气有点凉,半袖倒是也能顶住,做了个深呼吸,缓解微微的头晕。这是援藏的最后一个学年(学校的年度是按学年来算),没有初来时的兴奋。那是两年前,也是9月2日,大部队8月12号已经到拉萨,我因为参评特级教师的答辩,延期上来,初见蓝天的激动半天没有头疼。
而今是带着淡淡的愁绪,父亲重病,母亲头晕,援藏的苦莫过于对老人的牵挂,妻儿的担心。不经历无法体会,孝是陪伴,也是远行,奔波更是为了家庭。最初的纠结,随着援藏两年来的心路,升华为一种情感,佩服自己很伟大。
下午三点,学校体育馆进行隆重的开学典礼,一系列的表彰,欣慰的是所带的化学组被授予优秀教研组,2000元的奖励,大家可以好好聚一聚。学校2014年建校,接连两届毕业生都取得优异的成绩,可喜可贺。专科上线率95%以上,这里考评的是专科,学生基础很差,不由回忆起初来时的随笔,摘录一下,留存。
援藏随笔一 :今天是到达拉萨的第二天,晨起,微风,湛蓝的天空是如此的清澈透明,让人只想静静的呆呆的望着她,一缕思绪融入其中。昨天的来路有憧憬有担心,昨晚的头疼彻骨难免,高反真来了,撕裂般的疼,一只耳朵蹦蹦的很有节奏,小心脏啊,特别有活力,整整一晚,适时才明白为什么都是一个人一个房间,当你在床上撕心裂肺时,别人怎能休息!天微亮,稍微见轻,丝丝阵痛,照照镜子,满眼血丝,自己想着写点什么吧,转移一下注意力可能好点。窗外,宁静,偶有狗吠声,行人匆匆,都在点燃生命中的每个火花。回想援藏时的纠结,一直在寻找内心的答案,为孩子,为待遇,或者像有人说的和停职做买卖的那批人一样,许多许多。回忆98年毕业,刚开始工作全身心投入的样子,被自己感动着,很感谢当年那批孩子,高考成绩平行班以较大人数的优势拔的头筹,及至08年复习班高考特殊贡献奖,14届毕业年级获得沧州市两项荣誉,到今通过省特级教师评选。可以说一路走来,在兄弟亲人们的帮助下,自己心中的火焰不曾熄灭,在高反面前,在身体受损面前,燃起的是大无畏的精神,是一颗不安分的心。
援藏随笔二:来拉萨的第三天,昨晚能阶段性睡眠一小时左右,多梦,会突然被疼痛惊醒,然后再努力闭眼,内视黑暗,感觉自己就像待宰的羔羊,大自然正在进行活体实验,逐步侵蚀改变细胞结构,迷糊中醒来,6点40,窗外一片黑暗,远山的身影似暗魔矗立,惊觉有两个小时的时差,蒙头倒下,头竟然不那么疼了,晕沉,犹如重感,身体与大自然形成妥协,在寻求新的平衡,只要不头疼,就能做事情,心中竟然有极大的满足感。回忆与孩子的视频,竟无语凝噎,爸爸我想你,我也想爸爸,泪眼婆娑,极度痛苦中家是宁静的港湾,奋力拼搏中家是心灵的归宿。远望,山在云中行,无限的希冀是站在那山颠呐喊,不屈的意志面前路永远在脚下。
援藏随笔三:来拉萨的第四天,头疼消失,间断性的头晕,走路得慢慢的,上楼时爬到二楼就得歇一下,上喘,犹如在家上六楼的感觉,睡眠好转,能睡得着。觉得人与自然就是一个相互包容的过程,你要适应自然的馈赠,慢慢走,慢慢说,每天喝点酥油茶,晚间下雨,日出则晴,空气中透着丝丝甜味,满眼的蓝白相间,山雾缈緲,伸手触云端,转身在山尖。拉萨处在谷底,校门外就有山峰,望去不高,据说峰顶有虫草,闻之,窃喜,想立即抬脚上步,虑走路尚且两米气喘,细问,上午10点上山,晚上10点始回,无路,找寻牛羊踏出的小道才可,喟叹,憾之。早起,爱看远山,静止的画面,蓝天如湖水倒映,无一丝涟漪,心静处思乡,来藏报到时领导征询工作意愿,查问内心,更喜欢这清纯的蓝,缈緲的静。战时需要,义不容辞,平时工作,唯教书尔,初来乍到湖边看景谦虚学习为正道。街边茶馆,嘎玛夏,意为天上星出现,三五人围坐,8元一壶酥油甜茶,初尝涩,再品香,沁入胃肠,散入肺腑,内调五脏,外防干裂,叹自然之神秘,自有食物应对气候带来的症状。天地五行,阴阳调和,高原反应最大的问题是心理,身体没有损伤与否,关键在于你是否聆听自然物语,适一方水土,顺一地人情。深吸水气山峦,鸟瞰方寸校园,展臂手揽远山,我来放声呐喊。
援藏随笔四:拉萨第五天,上课了,每个班上有50名左右学生,全部来自阿里地区,距离拉萨1400公里。上课两天了,从学生纯朴的眼神逐渐走进其内心,淳朴的行为,天真的笑容,慢慢了解他们的思想,小学的无羁,初中的天马行空,快乐的童年依然在高中延续,1/2+1/3=?部分同学大声喊到1/5,1+x-6=0,x=-5,美术老师课堂介绍五种美术内容,让同学们选择学习那种?逐个打开交上的纸条,有些写着两个字:选择。笑到心痛,心痛的笑,不是他们纯朴的太纯朴,而是阿里4500海拔,生命禁区之上,西藏以西的西藏,本地藏族老师不能坚持教学,学生能学到坚持上高中,多么的不容易!
课间,一学生问,老师,我化学不行,怎么能学好?那你对化学了解多少?我知道H和O组成水是H2O,沉思片刻,我坚定的告诉他,水是生命之源,你只要认识氢氧原子,一定能学好化学!他微笑着走了,我痛苦的思索。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被动的,主张人一切行为是由环境决定的,不断试误而进步发展,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潜能是自我实现的,不是教育的结果,强调创造与情感。两者都有失偏颇,前者是客观世界影响主观个体的成长,后者是个人主观创造新的世界。继而产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承认原有知识架构,但不是问题最终答案,三维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此,首重知识的积累,形成一定的解决问题能力,才可在探究的过程中创造或改变新的方法,升华情感,具备态度,树立价值观。无论什么模式,什么环节,什么疑探,都是一种形式,首要的基础是学生的知识积累,对学习的兴趣激发与积极爆发,老师教学内驱力的提升与教学情感的升华。作文讲高度、深度,学生得有语句词汇的积累,才能写出情感。所以说,课改的核心仍然是从学情出发,实践中调整建立自己的模式,课改不是理论家的设想,也不是壮志者的豪言,应是一线实践者的结晶。郝金伦之所以失败,是他偶尔走进课堂,看到三疑三探表面的繁华,是他没有一直教学,感受不到三疑三探内里的弊病。一切从实际出发,越思越有味道。
回想自己对学生的回答,既然只知道氢和氧,那我就从宇宙大爆炸开始讲,诞生大量氢氦,原子核的熔合形成其他元素,从道尔顿一直说到波尔,回归原始自然状态,经历千年知识的更替,一遍遍的写,一遍遍的背,元素符号与名称都熟练的时候,自然就产生疑问,水为什么是氢二氧一,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从而他自会去追求黄金屋颜如玉,记忆永远是学习的第一步台阶,抬头望,路漫长,拾阶而上,切勿踏空!
拉萨随笔五: 提笔,总有写的冲动,静思,却发现思绪缥缈,几天前苦行僧路过205,灰色纳衣背包,一路急行,看世间繁华,修内在心经,年年有此由此,岁岁修己度人,其实修道与否,每人心中都有一座彩虹桥,能否踏上在于自己的执着,内心的坚定,行为的坚持,彼岸就在下一步。
然借佛之名行窃,只听说,刚在朋友圈看到一穿僧尼装者进门就领小孩,就听说县城一学生走失,后被公交司机发现送回,接着昨晚朋友消息,对门邻居小男孩找不到了,听着就让人心急,万能的朋友圈,这次我真信了,大家一起努力吧!危险就在身边,与孩子同成长,不仅仅是看护。
阿里孩子的质朴无暇,就如这一洼湛蓝,迷幻如诗,真实如镜,秀于内,慧不显,天大的画布在眼前,如何肆意挥毫。
课堂上气氛活跃,问必有答,老师前言学生众口后语,争先恐后,举手示意,细观之,小学三四年级,瞬时识记,积极回答。可爱的孩子们,知识不连贯,思维不连续,真苦了这高中课堂。细虑之,初中是海拔4500米的课堂,现在是海拔3500米的学习,用海拔0的高度去要求,是师之过,师之惰也。学情永远是教改的出发点,积极性的顺延引导,辅之小组合作探究,科代表领导组长,组长帮扶组员,知识要反复强化,不懂不要紧,不会就强记,结论重复千遍就是定理,兵有以战养战,咱有以题养题,关键是培养思维能力,动脑筋在于知识点的联想运用,知题型动思路。回看两周的教学,还是大有进步,开始有思考的表情,深思的情状,悟透的眼神。
早起的山顶开始有雪,云雾诡谲,迷蒙中显现绿茵小径,幼苗茁壮,大树挺拔。远方,孩子在视频中总站在沙发上展示自己长高了,得到肯定的得意,渐渐浮现。与孩子同成长,在于你也得回到同一层面,同思维,同呼吸,握住手腕一起提笔去书写那一笔一划,才能共命运。唐卡的绚丽在于艺术家的虔诚,手工的精致在于心思的沉静细致,慢功匠活,才会如此庄严绚烂。课改需不疾不徐,模仿着,适应了,调整着,内化了,方为自己。教学需张驰有度,实践着,提高了,强化着,转型了,才见效果。不由惊叹建构主义学习者们的理论,承当下,认现实,预未来,谋发展。犹如佛教之言,内地修今生,藏人修来世,大乘小乘终归一途,修己正身,抛今世之繁华,献毕生之心智,图下代人之富贵,享来生之安乐。心之所属,上善若水,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