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又见陈雨涵
11月6号上午,王晓宁八点钟就来到了殡仪馆,因为他不知道沈萱的追悼会几点开,所以就早点儿来了。
这天天气非常好,万里无云,整个天空就像一块儿巨大的蓝色玻璃板,没有一点儿瑕疵,而太阳就是这块儿玻璃板上放的一颗耀眼明珠。
殡仪馆在市区的北郊,所以离大青山很近。大青山是丰州的象征,丰州人天天都能看到大青山,所以殡仪馆建在这里,给人一种逝者与大青山最后告别的感觉。深秋的郊外显得格外萧瑟,因为这里没有高楼大厦了,就连居民的住宅也很少,大多数建筑都是厂房和商铺,要么就是树木和空地。路两旁各有一排高大的白杨,尖尖的树梢直插蓝天。树上的树叶已掉落一半,剩下的也都是黄色的了,在微风中摇摇欲坠。
王晓宁找到了沈萱的告别厅,但家属还没有来,他就来到厅外的平台上等着。他望着南面的天空,因为没有高层建筑的遮挡,所以望到的是一整片大的天空,望的时间长了,就会感觉好像是在俯视大海一样。他心想:今天的天真蓝啊,这是丰州特有的蓝天,沈萱能在这样的一天里告别,真好。想一想,虽然我和她只交往了四个月,可其实我俩在同一片天空下一起生活了三十几年。我只比她大一岁,所以我俩的许多经历都相同,都一起看过无数次这样的蓝天,也都一起看到过无数的下雨天,我看到了瓢泼大雨,她肯定也看到了瓢泼大雨,我看到了蒙蒙细雨,她肯定也看到了蒙蒙细雨,我看到了彩虹,她肯定也看到了彩虹。我俩肯定也都走过相同的街道,甚至也走过相同的小巷,也都去过相同的公园,也逛过相同的商场。这样算来,我俩经历得相同东西很多呢,还有可能在同一时间逛同一商场,或在同一时间走同一条路,也许小时候我俩就在某个地点遇见过呢,比如在商场里,或是在动物园里,也可能在街上,那时我俩都坐在父母自行车的后衣架上或横梁上,只不过那时我俩即使看见了对方也不认识对方。她小时候什么样呢?肯定也很可爱,她长大后就那么可爱,小时候肯定更可爱了。唉,可没想到这么早就走了。
想到这儿,他的眼睛被泪水模糊了,于是便连忙揉了揉眼睛,然后又接着看院内的景物,同时注意每一辆进来的车,看看是不是沈萱的家人。正看着,他突然发现有一个女人从停车场那儿走过来,身穿黑色短外套和黑色紧身裤,显得很有气质,人也长得很漂亮。他觉得这个女人很眼熟,于是又仔细看。这一看,他可激动坏了,连忙向对方挥了挥手,对方也认出了他,也向他挥了挥手。
他快步走下台阶,迎上前去说道:“陈雨涵,你也来啦!”
“王晓宁,真的是你诶!我都不敢相信。”陈雨涵也十分激动,说道,“我真盼着你来,因为这是最后一次见沈萱了,就怕你不知道这个消息,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是在电视上看到的,丰州台有个叫《丰州视界》的栏目,前几天报道了她的事,我这才知道。你呢?你怎么知道的?”
“我这几年一直和沈萱有联系,只不过联系得不多。我也是后来在她的朋友圈里才知道的,就在前两个月。那时她已经病得很严重啦,我还去医院看过她两次。唉,可惜我一直联系不上你,你手机号也换啦。”
王晓宁感到很不好意思,就说:“嗯,换了很多年了。要是她住院时我也能去看她就好啦。本来是有机会的,《丰州视界》上个月还报道过她的事,只可惜演那期节目时我正好加班,回来晚了,所以没看上,它是每天晚上六点半播。我只要不加班,每天晚上都看,结果正好就那天加班,唉。”
陈雨涵也叹了口气道:“唉,就差那么一点儿。告别厅里来人了吗?”她向告别厅望去。
“还没来人。”
“那咱俩到门口等着吧。”
他俩于是上了台阶,在告别厅门口边等边聊。陈雨涵说:“我和她相遇也是很巧的事呢,那是14年,我有一个朋友想买一个单反,让我跟着去,说我干过照相工作,肯定对单反有了解。其实我哪了解啊?不过去就去呗,就当逛街了。我俩到了新河路那儿的利源,因为卖相机的和卖手机的挨着,所以我一到那儿就看见了沈萱,她在那儿当手机柜组长呢。”
王晓宁惊讶道:“她在那儿上班呢?唉!我好几次路过那儿,但都没进去过。”
他痛感遗憾,心想:我要是进去一次就好了,没想到有那么多次我和沈萱离得那么近,就从她们店门口经过,唉,真痛心啊!
陈雨涵又说:“我当时还跟她谈起过你呢,后来回家后我给你打电话,想告诉你她在利源,结果发现你手机号换了。”
王晓宁感到很后悔,觉得自己错过了这么多次见到沈萱的机会,真是追悔莫及。
他又问道:“你和她谈起我时,她说啥了吗?”
“我跟她说你为她写诗集的事,她很高兴,说也许写作这条路正适合你,希望你能成功。你现在还写吗?”
“写的呢。”王晓宁感到很不好意思,因为写了这么长时间都没成功。
这时从殡仪馆的大门进来几辆汽车,最前面的是一辆殡仪车,后面是几辆小汽车和一辆大巴车。
陈雨涵说:“估计就是他们。”
王晓宁惊讶道:“这么多人?”
“可能有沈萱以前的同事和同学吧。”
当车上的人下来时,陈雨涵认出了沈萱的父母,因为去医院时她见过沈萱的父母,于是就说:“就是他们。”
他俩便等着,等沈萱的家人都进了告别厅后,他俩才跟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