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孩子的青春期你懂吗
1、青春期的界限是不明确的,通常是14~20岁左右。然而,有些孩子青春期比较早,大约在十一二岁就开始了。在这个阶段,他们的身体器官都在迅速发育,有时,它们之间的功能发展并不是同步的,孩子们会长高,手脚也会长大,但可能会显得笨拙。他们需要对这样的器官进行专门的训练,然而,如果有人在这个阶段中对他们进行讽刺挖苦,他们就会误以为自己真的很笨。
当一个孩子被讥笑时,他就会越发显得笨拙。内分泌对于儿童发展是有影响的,比如促进器官的功能。然而,在婴儿出生前内分泌就已经开始作用了,因此,这并不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全面改变。青春期阶段,孩子的内分泌会增加,第二特性也会随之显露。男生的声音开始又粗又哑,还长出了胡须;女孩渐渐女性化,会越来越丰满。这些事常常会让青年人感到困惑和慌张。
如果一个孩子对于成年期并没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当他遭遇职业、爱情、婚姻、社交等问题时,他会非常慌张。他会因为找不到喜欢的工作而自暴自弃,会在见到异性的时候手足无措,和异性交流时,他们会异常羞涩,不知道说什么好。他会越来越绝望,最后,他会认为没有人理解他而厌恶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他不会关注他人,不会主动与人沟通,也不喜欢倾听。他不喜欢工作,不爱看书,只知道胡思乱想,并进行一些粗鄙的性行为,这就是被称为“早发性痴呆”(dementia
praecox)的精神错乱现象。这样的病症其实仅仅是一种错误罢了。
假如我们能够指出他们的错误,并鼓励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努力,他们就会渐渐好转。然而,这是一项有难度的工作,因为我们必须将他们过去整个生活中的错误行为全部指出来并帮他们改正。我们不能仅仅凭个人的想法来做事,而是要以科学的视角去审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意义。
尊重意味着能按其本来面目看待某人,能够意识到他的独特性。尊重意味着关心另一个人,使之按照其本性成长和发展。——弗洛姆。
可见,青春期中的所有问题,都是由于我们缺乏对这三个问题的训练和准备。如果对于未来,孩子们充满恐惧,他们必定会用最轻松的办法来处理问题,可是,这些简单的方法都是没有用处的。
我们越是对孩子施加命令、告诫、批评,他们就越感觉到迷茫;我们越是推他们向前,他们就越是匆匆后退。所以这些行为都是没有意义的,有时候甚至会对孩子造成巨大的伤害。因此我们要做的是为孩子们提供适当的鼓励,我们不能只是安静地等待他们自己努力奋斗,因为青春期中他们往往是悲观而怯懦的。
2、青春期阶段,有些孩子会希望自己一直处于童年时期,他们拒绝长大。他们甚至喜欢和小孩子待在一起玩,使用儿语,像幼童一样扭扭捏捏。不过,大部分的儿童都会想方设法地模仿大人的行为。或许他们很胆怯,但却要装作很成熟的样子。他们模仿大人的姿态,他们会大手大脚地花钱,会接近异性并且与之发生性关系。
在某些案例中,一些孩子在还没有具备应付生活的技能时就急迫地胡作非为,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这种情况最容易发生在那些少年时犯错却没被察觉,因而觉得自己有能力躲避他人耳目的孩子身上。当有些人想要逃避生活问题或经济问题时,他们就有可能走向犯罪。所以,14~20岁之间发生少年犯罪的概率非常大,并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在这里,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个新问题,而是存在于他们儿童时期的暗流被来自外界的压力激发出来了。
一个活动程度比较小的人,通常会以神经病的方式来逃避生活问题。在这个时期,孩子患上官能性疾病和神经病的概率比较大。神经病其实是一种借口,通过这个借口,他们将在保留个人优越感的同时成功地逃避生活中的问题。神经病症一般出现在以下情况发生之时:一个人并不想用合乎社会要求的方法来面对眼前的社会性问题,这时他们就会显得非常慌张。在青春期阶段,在紧张情绪的影响下,儿童的所有器官都会非常敏感,神经系统也会被影响。他们会将身体上的不适作为焦虑和失败的借口,在这类个案中,这样的人无论在人前人后都会用病痛做借口,逃避本应该担负的责任——这就是神经病的形成过程。
其实,每个神经病的意愿都是真实的,对于应对生活问题应该具备什么技能这个问题,他们是非常了解的。然而,只有依靠病症,他们才可以逃避社会对他们的要求。是神经病让他们感觉异常轻松,他们似乎想要表达这样的意思:“我也想马上解决困难,可是我病了,没有那个能力。”他们和罪犯的不同也就体现在这一点上。罪犯常常赤裸裸地表现出他们的恶意,他们是没有社会感的。我们无法确定神经病和罪犯到底哪一个更能损害人类的利益,神经病的动机虽然不是邪恶的,但从另一方面讲,他们的表现是自私并且让人感觉厌恶的,我们会觉得他们是故意要妨碍他人。罪犯的敌意是明显的,然而,他们却一直在拼命压制自己仅有的一点社会感。
一些小时候被宠坏的孩子,往往容易在青春期遭受失败的打击,这很容易理解。由于他们早已习惯被照顾,因此,成年人的责任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是一种负担。虽然他们希望一直受到照顾,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发觉自己已经不再是受人瞩目的焦点了。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家人为他们提供了温暖的家庭环境。如今,他们却发现外界的氛围是如此的冷漠凄清,所以,他们觉得被生活欺骗了,这是他们失败的最重要原因。之后,我们可以发现他们会产生很大的退步,比如说在学习和工作方面,他们会惨遭失败的洗礼,而之前表面上比他们愚钝的孩子会突然表现出让人惊讶的才能,并很快超过他们。
这样的表现和他们之前的生活并不冲突。或许,是由于以前颇受器重,所以他们会感觉很有压力,害怕辜负他人的希望,其实只要持续提供支持和帮助,他们就能够找到继续前行的动力。不过,如果外界的环境需要他们独自努力时,他们就会畏畏缩缩,停滞不前,而别人却会被新的环境所刺激,于是清晰地看到自己前行的道路。一些新的希望和计划将油然而生,他们犹如满弓上的箭,出鞘的宝刀,对新的生活产生出一种热烈的期待。这样的孩子都是坚强隐忍的,在他们心目中,独立能够让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为别人贡献更多的力量,而并非代表着困难和失败的风险。
一些一直被轻视的孩子,如今可能由于接触到更多的人而开始对未来抱有更好的憧憬。他们中的很多人是将目光停留在如何获取更多的欣赏上面。如果一个男孩,将获取他人的欣赏作为一个重要目标的话,是非常危险的。相比之下,女孩没那么自信,她们会将他人的赞赏看作对自己价值的肯定,而且是唯一的方式。这样的女孩,一般会轻易相信赞扬自己的异性。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情形:一个女孩并不受家人的赞赏,于是开始和男人发生性关系,除了想要证明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以外,她还想用这样的方式来吸引他人的注意,以及获得他人的赞赏。
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女孩15岁了,出身贫寒家庭。她有一个体弱多病的哥哥,家人对哥哥的照顾简直是无微不至,所以在女孩出生后,他们没有过多的精力去照顾她。除此之外,从女孩出生起,父亲一直卧病在床,因此,母亲的精力明显不足,分割到她这里的爱已经所剩无几了。
所以,这个女孩自小就明白被人照顾的意义是什么,她一直将注意力都放在这个上面,期望自己也能受到他人的照料,然而,这样的心愿却一直没有实现。之后,妹妹出生了,这个时候父亲已经恢复了,而母亲却开始将重心放在幼小的妹妹身上。所以,在整个家庭中,这个女孩是唯一一个没有得到照料的孩子。她不断地努力,在校成绩优异,在家是乖孩子。由于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父母希望她能继续在学业方面有所成就,所以将她送进一所高中,这个环境对于她而言是非常陌生的,老师对她也一无所知。刚开始,由于她不了解学校新的教学方式,她的功课一直落在别人的后面,老师批评了她,她就变得心灰意懒,她迫切地想要得到他人的赞扬。在家里,她受到冷落,在学校依旧如此,她到底该怎么办呢?
她努力在身边寻找了解她的人。经过多次尝试,她离开了家,同一个男人同居了两个星期。她的家人到处找她,心急如焚。我们可以预料到她这样做的后果:很快地,她会发现自己依旧无法获得别人的赞赏,于是为自己做出的事而深感后悔。她很快有了自杀的想法,她留给家人一张字条:“不要牵挂我,我服下了毒药,我很开心。”其实,她并没有真的那样做,对于她这种行为,我们也确实无法理解。事实上,她的父母很慈爱,对她很好,她想要取得他们的关心。
她没有自杀,只是希望母亲到处找她,然后领她回家罢了。如果说女孩能够全面地了解自己,认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其实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欣赏,那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了。如果说她的老师能多去了解一下她的情况,也能够起到防范作用。女孩的成绩一直很好,如果说他知道女孩的内心非常敏感,他就不会去刺激她,让她感觉灰心丧气。
还有一个案例是这样的:有一个女孩,她的父母都是性格柔和的老实人。母亲一直希望生一个儿子,因此,在女孩降生的时候,他们感到非常失望。母亲一直对女性持有偏见,女孩也受到了影响。她总是能听到母亲和父亲说:“这个女孩子并不惹人疼爱,她成年后一定得不到别人的疼爱。”或者“她长大后,我们究竟要拿她怎么办才好呢?”她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度过了十多年。后来,她偶然看到母亲的一位朋友在信中开解母亲说:“你还年轻,以后一定会有儿子的。”
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个女孩心中的感受。几个月后她去拜访住在乡下的叔叔,在那里她遇到了一个男孩并和他发展成了恋爱关系,而这个男孩在智力方面有些欠缺。后来,他和她提出了分手,而她却始终对他念念不忘。当我再一次看到她时,她身边有了很多的男朋友,却没有一位是令她满意的。她之所以来找我,是因为患上了焦虑性神经病,已经不敢一个人外出了。每当她发现自己获取他人赞扬的方式效果欠佳时,就会转而运用另外一种。如今,她利用身体上的不适吸引家人的注意。别人是拿她没办法的,除非她自己改变这样的心态。她会哭闹、自杀,把家中搞得鸡飞狗跳。要想让这个女孩意识到自己的现状是很困难的,我们也很难让她明白:她正处于青春期,她错误地将过多的精力放在摆脱被轻视这件事上了。
3、男孩和女孩在青春期都容易将性关系看得太重,并且进行渲染。他们想要证明自己的成长,结果却事与愿违。比如,如果一个女孩子总是误认为自己的母亲在压制自己,她就会利用与其他男生发生性关系这样的事情来反抗母亲。对于母亲是否知道,她并不是十分在意,其实,她的目的只在于让母亲为她焦虑。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些女孩与父母发生争执后就会跑到外面与她遇到的男人发生性关系。她们一般都有很好的教养,并且平时表现得乖巧可人,竟然会做出这么让人惊讶的事情。我们都明白,她们只是走入了思想的误区,并非真的罪孽深重。她们误认为自己地位卑微,而那些做法在她们看来是最好的获得优越感的方式。
在最初的4~5年里,儿童会渐渐形成对异性的稳定态度。早在婴儿时代的最初阶段,性的驱动力就已经很明显,只是没有什么因素可以激发它的表现。就算没有外界刺激,我们也不用惊讶于它的产生,因为这是最平常的事。比如,我们会看到一岁左右的婴儿出现局部性激动的现象,我们不应该害怕,而是要努力将他的注意力由他自己身上转移到周围环境中。如果说还是无法阻止这样的事情,那就是另一种状况了。这时,我们可以推测这个孩子是故意以此为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标。他们能发现父母的惊慌和害怕,也明白怎样做可以戏弄父母。假如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无法引起他人关注,他们就不会继续了。
4、我曾主张不要在身体上对孩子施加刺激。很多孩子会告诉我,童年时他们看到父亲在书房中看春宫图画或者观看类似的电影,这些都会引起他们心中的波澜。这样的画面是不适合让儿童看到的,假如我们能够避免此类情况,就会减少问题的产生。
此外,还有一种刺激的形式,就是我们常在孩子面前不合时宜地提起一些性方面的知识。一些成年人似乎非常热衷于散播与性相关的知识,他们害怕孩子在长大后仍然会在这方面一无所知。如果我们回忆昨天的事或是研究他人的过去,就会知道他们所担心的那些问题是根本不会出现的。我们最好等孩子渐渐开始对这样的事感到好奇,然后再把知识传播给他们。如果我们对孩子足够细心,就算他们不主动问,我们也能体会到他们的好奇心。孩子如果把你当作好朋友,就会问你,这时候,大人就可以用他们可以听懂的表述方式来回答他们。
此外,父母亲当着孩子的面应该保持一些距离,不能过分亲昵。尽可能地不要让孩子与父母同睡一张床或者是同住一屋。如果可能,也不要让他与兄弟姐妹住在一个屋子里。假如父母对孩子的个性和想法并不了解,就不能准确地判断孩子容易受到哪些方面的影响,或者他们能够接受怎样的影响方式。
节选自:阿德勒《自卑与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