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文学,并不是让人停留在这个文学本身,而是读完以后把它丢开,去看那一块土地和那里面人民的生活。我不知道这样的文学态度是不是对的,可是我觉得有一天这些书写被丢开,然后他们借着这些书写去了刺桐,去了金门的水头、马祖的芹壁、兰屿的野银,也许是最美好的一件事。”
—蒋勋
非常高兴能够参加小荐荐的读书活动,这次读到的书是湖南美术出版社的《少年台湾》。此书描写了蒋勋在游走于台湾各地时的所见所闻、自己年少时的回忆和内心的成长过程,是一本介乎于游记、散文、诗歌之间的“自由文体”的书。
这并不是一本新书了,但这个版本的设计非常特别。书中附送了九分和水里的风景明信片,做旧的效果显得文艺而又贴切。更难能可贵的是,封面的背后就是蒋勋私藏的台湾浪游指南,真是应和了作者的主题“这本书合起来,就可以背起背包,准备出发了”。
蒋勋的笔触温和细腻, 叙述平缓, 不咸不淡,勾勒出台湾这个岛屿深处的人物命运和风土人情。
水里、九份、月眉、鹿港 、古坑、龙峒等等,这个一个个美丽的地名后面, 总有一个个少年在独自徘徊,或怅然若失,或少不更事,或莽撞冲动,或懵懂青涩,他们深陷在海洋、岛屿、山水、同伴、女孩、动物、战争、防空洞、 父兄的离去、 异邦的呼唤这些或小或大的心事中。
书中描写的大多是处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都是柴米油盐的样子,而作者的感情却具有一种没有时间和空间限制的高度。一个个人物连接起来,便是少年台湾的一生剪影。
“这些当初从大陆移民过来台湾的几乎都是少年。这些人,他们出去冒险,或者向往一个地方,一片新土地,甚至连两脚都没有机会踏到这块土地上,可是他们的尸骨在这里。”读到此处略微动容。
少年是谁?少年是对青春形式的一种迷恋,是年轻时背着背包四处游走乱跑的蒋勋,也是我们年少时光遇见了那些人,那些事,那些风景,那些美好。
少年也是蒋勋所期许的那个年轻、充满活力的台湾,是在这块土地上年轻冒进的精神,不知天高地厚,却充满了顽强的生命力。
书中充满了驳杂的描述,充满了年少时的光影、声音和气味。这个台湾不仅仅是作者少年时代的台湾,更是台湾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少年样子。
书里收着两个时段的文章,1999年11月至2000年12月,及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前半段肆意散漫,但过于自我,又杂又淡;我个人更喜欢后半段,以故事入景,少了无病呻吟,一看果然是成长后的文笔。其中的“少年丰山”一文更是让人耳目一新,亦是蒋勋最爱,读来令人怅惘。
但我最最喜欢的还是后记。为了记录人与事,记录青春,记录阳光在身上移动的变化,这就是人生啊,随便写随便记,不用拘泥于文体,给语言更高的自由和散漫性,这何尝不是给人生更高的自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