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收到了第26个新婚请帖,简单的寒暄完,转账给了另一个朋友,拖他帮我取些现金写上祝福在婚礼的当天带给他。相比微信转账我更新喜欢把礼金塞进红包里面,厚厚的一踏写下自己的祝福,也寻思这样的祝福更加长久一些。似乎身边到了结婚年纪的人也差不多都结婚了,剩下的几个纠结的困难户依旧还在纠结着。突然间就意识到婚姻这个词最近在和身边的朋友聊天中提及的频次越来越多了:对婚姻的一点点认知的讨论和思考,还有期盼。
小时候也是偶尔会听起大人们讨论谁谁谁结婚了,谁谁谁离婚了,好像也这件事永远也和自己无关。偶尔间,当父母因为生活而歇斯底里的吵架的时候,才模模糊糊的开始关注为什么他们要吵架?不知道为何开始,也不知道为何就和好了。可能是这代人的成长也都还是挺自立的,父母并不会给你太多温饱之外的沟通。对这个世界我们其实有太多的问号,都是日后在一点点的经历中摸索着找到答案的。
似乎琼瑶剧所有美好爱情的终点都是婚姻,也许她也知道吧,爱情的过程在婚姻中并不能长久的延续着。而每个时代的婚姻观也不尽相同,古人无论是婚姻的制度还是道德的约束,更多还是将女人只是作为男人的附属品。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也像极了拆盲盒,“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的婚姻就很稀少了。学生时代早恋的时候,父母的教育是“对她好点也让着对方一点,结了婚了就是一家人了”,所以父母那个年代的人对于婚姻,更多还是用经营一个家的视角去看待。时代发展了,婚姻也逐渐不再建立在没有物质的感情上了。单身的人可以不再依赖于其他而生存,更多人也一直在追寻着”那个自由惬意的状态”,逐渐的可能会习惯,可能会释然,可能会绝望,会顿悟。或许忽然之间就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越来越多的人学会了自洽,可能偶尔会孤单,内心却不却孤独。更多人却宁愿独处,不愿意将就并不是现在如此,而是从一个人长大的时候就逐渐开始了。当逐渐习惯了一个人吃饭,逛街,看电影把自己照顾的很好的时候,另一个人是否出现并没有那么重要了。当再成长为一个逐渐可以自己掌控人生的状态的时候,可以理解被爱并非理所当然,却也更不会义务性的去爱别人。
繁衍曾是所有物种不可逃脱的使命,当基因的延续重要性不那么绝对重要的时候则因为追求不同形式也不尽相同,婚姻也变得更像是一种状态了。有人当它自己的精神的寄托,有人是为了顺其自然的完成去完成使命,也有人把它当作利益交换的工具,选择赋予了它状态。
文人骚客总刻意去混淆爱情和婚姻的概念,爱情是可以选择性的作为婚姻的前奏,也可以只是爱情本身而已,却总被他们用作多情滥情的借口。人生当中会有多少的惊鸿一瞥,相伴一生的只有一人而已,剩下的也只能是无疾而终。万般皆姻缘,半点不由人,很多的人的出现不是意外而是修行。梦里小心翼翼的亲下她的脸颊,便是这一世的温存。
或许婚姻只是人心的倒影,本身是没有任何的杂质,是复杂的环境,复杂的人心就将婚姻弄的复杂了。责任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婚姻是两个家庭的重量。状态则是另一方面,往后余生里可以互相理解,彼此欣赏,还可以再继续做自己。
见过最好的婚姻简单到只有两个字:“怂”和“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