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提倡终身学习的现在,你有在学习吗?你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吗?是能一直坚持不懈进行下去的吗?
在大部分人眼里,学习意味着枯燥和无聊。很多人觉得自己不学习,是因为自己没办法自律,一边自责一边却又没有任何行动。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认知,可能学习这件事在大多数人的意识里就是意味着——难。因为考试难,升学难,考上理想学校,找到理想工作,走上人生巅峰更是难上加难。
当我们还站在山脚下,一眼望不到山顶的时候,可能就想放弃了,这是正常的畏难心理。
孩子的学习也一样,做作业拖拉,磨蹭,都是因为畏难情绪作祟。
家有学生的家庭,父母辅导孩子功课是一件心照不宣的辛酸事。有些自媒体一直在强调自律的重要性,好像一个人不自律,就不配拥有正常的人生。
自律当然重要,自律的人生也更容易开挂。但自律并非易事,自律本来就是和人性里与生俱来的惰性背道而驰的,只靠意志力和信念,是很难去克服的。就拿我们成年人来说,明明知道工作又多又重,心里也会不由自主产生抗拒情绪,以至于拖拖拉拉。著名学者胡适也曾在自己日记里记下自己每天拖拉打牌,没有完成学习计划的日记。哲人尚且如此,何况心智尚未发育完全的孩子。
(二)
然而并不是说自律性不够,我们就会停止学习,恰恰相反。我们每个人,几乎都接受了长达十几年的基础教育和学习。所以坚持学习这件事,其实与自律性并无多大关联,学校的基础教育体系为我们设定了一套完善的流程,我们每个人只要跟着学校安排好的流程,都会按时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
去年前半年,因为疫情,我和全国所有家长一样,在家陪孩子上课上了三个多月。这对很多家庭来说,可能是突如其来的一次挑战。我自己也完全来不及做任何准备,就这么被赶鸭子上架地陪学了。坦白讲,刚开始上课第一周,我就有点抓狂了。
好在第二周开始,学校的学习计划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我也调整了心态,跟着学校的节奏,慢慢开始去适应,这种适应包括提前知道每一周每一天的学习安排,比如每天上午学习三门主课,下午学习副课,比如每周固定周四就是周测试,了解孩子这一周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周五就安排就对周四测试的评讲,同时查漏补缺。
按照学校的安排,我们不急不徐,积极配合,三个月的陪学过程基本上顺利完成,孩子没有落下一天课,也没有耽误过一次作业,所有的打卡全部全勤。我也从一开始陪课时的烦燥不安,到后来渐入佳境,甚至于在孩子正常开学之后,还隐约有些失落感。
(三)
前两年,为了提升自己,我也在网上买过很多课程学习。坦白说,好多课买过之后,都是听了一部分就放弃了。不是说这些课不好,而是学习的过程缺乏整体规划,很多网课都是说利用碎片时间就能完成,但是完成之后要达成一个什么目的没有明确。
一开始买课的时候,我可能会非常认真地学习,但如果有一天突然有别的事耽误了,就很好像很难再继续接下去了,最后就变成不了了之。
但也有一些课我能很完整地坚持下来的。我发现能让我坚持下来的课,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一是他们会把课程的设计会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比如30天之内要达成什么进度,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然后会把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一天,按照他们设置的进度,我每一天可能只需要花很少的一部分时间就能完成,而且知道只要按照这个节奏,我可以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就是目标清晰,同时学习进程又有条有理,确实可行。
二是学习的过程每一天会要求打卡,完成当天学习任务之后需要在小程序或者app上进行卡点打卡,如果过了这个时间点,就算学习完成了,也是无效,这样会让人有紧迫感。
三是在学习过程中,安排结伴学习的小组群,在群里一起学习的同学都会相互鼓励,相互影响,有时候你看到其他同学都相继完成了,好胜心被激发,你也会为了追赶上去而去学习的。
坚持下来后,其实自己感觉整个过程也并不多艰难,就好像轻轻松松,每天按部就班就达到,而且完成之后自己还有一种自豪感。
(四)
我最近在找工作,有一家企业自称是一家教育机构,其实是从某个专利公司代理了一套专利人工智能AI课程,把这套系统装入到一个专属开发的平板电脑里,就可以供孩子学习,学习可以自主弹性安排。听起来十分前沿且具有高科技,而这家公司的运作其实就是对这个产品进行销售。
我了解到如果作为家长,购入这个平板电脑,我可以拥有一系列他们公司所开发的课程和AI学习系统,然后就可以带着孩子随时学习,没有任何限制,想回看几遍也可以。咋一听好像很不错,而且这个平板电脑包含一系列课程的价格也相当划算。如果家长没有深入思考和评判,可能这个产品的销售应该会不错,公司应该也能快速赚得利润。但我并不认同这样的产品和公司,我最终也拒绝了他们的入职邀请。
不是有了好老师,有了高端前沿的课程,就一定能帮助到孩子学得更多知识,提升学习成绩的。懂得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人大有人在。我们明明知道怎么样才是正确的,却不一定能真正落到实处去执行。这是基本人性。
我在想,如果那一家销售课程和教学平板的企业在把这个课程交付到用户手里的同时,还有一整套详尽的学习计划,每次的学习任务还安排有老师监督和学习反馈,那么这样才能算得是完整的产品。交付到用户手里,用户知道如何去使用,并且中间需要不断有正向反馈的激励,激发孩子自己主动去学习,这才是一个完整而有效的,能真正帮助到孩子的教学辅助产品。
(五)
所以,一个人自律与否,与能不能坚持学习坚持进步关联并不十分密切,而在于学习这件事本身有没有设计科学合理的流程,有没有正向激励的反馈规则,有没有遵循人性的有效方法,这些统统都可以统归为与自律相对应的“他律”。
没错,学习与他律的关系更密切。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从小上学,有老师有同学陪伴,有作业有考试反馈。在这个他律的过程中,我们大部分人都可以坚持完成十几年的基础学习,更优秀的人,也会将学习的习惯变成自己的习惯,终身陪伴。
《不抱怨的世界》中说,人的改变分为四个阶段,“无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有能,无意识的有能”。我们大部分人都在第二和第三阶段来回,知道而做不到,是第二阶段,他律则是第三阶段,通过在第三阶段的反复练习,当某些意识变成习惯时,就是升华到第四阶段了,也就是所谓的“自律”。
自律是需要反复练习获得的,并且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获得的,夸大自律在学习中的作用,人本能的反应就是逃避——既然我不是个自律的人,那我就不学习了。
认识清楚自律、他律与坚持学习的关系,无论在设计制度、自我学习、或者辅导孩子,等等,都可更彻底去探寻与人性的本能,匹配与之相关的科学方法,才能把执行落到实处。
学习不能还没出了就被眼前的困难吓得不敢动弹,而应该是低头看路,走好第一步,每一步都走对,最终会到达顶峰。学习的终极意义,也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我知道,更应该是我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