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
1.在养儿育女的过程中,父母之所以采取某一种教育方式,根源可能就在于害怕,而不是爱。如果父母因为害怕(担心孩子),不是出爱。而我们育儿的目标是引导家长从被动型家长转变为主动型,培养有心、用心、聪明且富有智慧的父母。所谓主动的家长就是力争客服冲动,趋于理性。
2.为什么要生孩子呢?陪孩子成长。明白生命是如此美丽和动人。
3.养育儿女让我们身上的优缺点暴露无遗,我们可以表现得至善至美,也可以摇身一变化成凶神恶煞。
4.我们之所以成为父母,不是我们要改写孩子的人生,而是为了净化心灵,让我们彻头彻尾的改变自己——只有明白这一点,我们才有机会进步、长大和成熟。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5.成为主动型家长的简便方法,列一份“家庭目标清单”或者用“时间—活动评估法”,将日常生活中的每一项事例列一份清单,并记录花费的时间,再和家庭目标清单对比,看哪个活动和家庭的核心理念使命一致,哪些不一致。再把清单中的一些活动替换成可实现的家庭目标。
总之,孩子需要家长的谨慎、用心;他们需要做父母的人承担起责任。希望父母心思慎密,深谋远虑,对自己和子女有充分认识。也希望,父母研究他们成长的历程,理解他们。小心呵护他们。总之,父母的一言一行。每一个决定,都要深思熟虑。
第二章——父母心中的爱与怕
1.管教孩子的初衷是为了教育、改善和保护孩子,目的是引导他们,是爱孩子的表现。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管教孩子是出于爱孩子,那我们在管教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就应该是爱,而不是愤怒;管教的过程绝对不能伤害或者侮辱孩子。好的管教父母应该把慈爱融入社会对孩子的管教中,并且不偏不倚,始终如一的奉行。
2.好的父母在鼓励孩子独立、允许他们享受的同时,也应该尝试约束孩子,给他们设立一些有益健康的规矩。
3.把握分寸的父母有一个特点,他们会充满感情地去教育孩子,绝不会感情用事。也就是说孩子犯错误时,父母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要心平气和地交谈,感情用事没有任何好处。
4.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需要各种帮助,但是父母应该要把握好分寸,把成长的权利还给孩子。父母在必要的时候给孩子提供一定量的帮助,原则是不能干扰孩子成长。
第三章——有怎样的童年,就会成为怎样的父母
有很多人是在做自己童年时代憧憬的父母,把自己幼年希望拥有的东西奉献给现在的子女。于是。教育子女更多的是在满足父母自己,而不是孩子的需要。父母下意识地认为,如果采取自己选择的教育方式,就可以保护孩子(甚至包括父母自己)免受潜在的伤害。这些教育方式催生了5种特别的家长类型,分别是彼得·潘式家长、直升机式家长、潮人式家长、copy式家长、无痛型家长。
1.彼得·潘式家长
特点:不愿长大。(不愿意承担责任,不能对任何事或任何人做出承诺)。
药方:勇敢。(孩子需要一个拥有足够勇气、长大成人的家长,而不是一个彼得·潘式的玩伴。父母身上的表现出来的勇气会让孩子充满信心。)
2.直升机式家长
特点:对世事害怕不已,忧心忡忡。直升式家长通常是母亲。直升式母亲对孩子过度呵护整日盘旋于孩子生活周围。意图只有一个——保护孩子,让孩子免受她自己曾经面对的痛苦。
药方:信任。
3.潮人式家长
特点:子女缺乏安全感。(潮人式父母认为“扮酷远比性格磨炼重要”)
药方:树立意识。(潮人父母可以继续潮下去,继续扮酷,同时给孩子们机会。但是记住。。不要把潮人形象放在第一位,不要教孩子们看中扮酷,而忽略性格来培养。)
4copy型家长
特点:相互依存。父母和子女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些父母看待孩子有两种方式,要么将养育孩子的过程看做一个难得的机会,要么将孩子看做“子承父业”的人选。
药方:一家人,但成员各自独立。父母和孩子是不同的人,孩子是孩子,父母是父母,孩子将来长大了,会和我们不一样,有着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兴趣,不同的希望和不同的梦想。在所有的家庭成员中,虽然是一家人,但并不意味着我们是一样的。
5.五通型父母
特点:麻木不仁。无痛型的父母,童年时期经历过巨大 痛苦。程度之深,令他们在心中企盼这种痛苦不要再来。
药方:做个性情中人。人活着就会有痛苦,每个人都会经历。因此,直面痛苦,大胆将它表出来,这才是父母送给孩子最丰厚礼物。
第四章——真正接纳孩子的情绪
深海钓鱼分为底钓和拖钓两种类型。底钓的特点是见效快,可能连着几天钓几条鱼,可能只要抛竿下去鱼儿就会上钩。拖钓的特点是人们往往坐着等好几天鱼儿也不上钩,所以比底钓更需要耐心和花费心思。教育子女和钓鱼一样都需要短时或持久的耐力和接纳力。
1.在处理时常事物上,底钓式的耐心特别有用。遇到底钓式问题时父母应该控制住自己的脾气。常用方法如下:深呼吸、专心倾听、给孩子留点余地、不可妄下结论、有幽默感、多考虑孩子的能力、把时间安排得更为宽松、给自己时间缓口气、提前15分钟行动、认识到养儿育女是对耐心的考验。
2.一个人要有极大的耐心,才能看清近处的事物。说准确一点。近处的事物。家长们往往只能看清楚一部分。例如孩子发脾气、见啥要啥等,家长只看到的是孩子的行为表现,而非他们的本性,可是家长只对孩子的行为表现作出了反应,所以孩子情绪过激时家长也会情绪化,这种情绪本质上是一种气急败坏,不是充满激情的耐心。那么遇到上述情况时父母应该怎么做才能练就拖钓式耐心呢?几点建议如下:照顾好自己、凡事别往心里去、凡事往好处想、了解自己的期望、为失败做好心理准备、教会孩子控制情绪,多回想自己的童年、了解自己的底线、摸清自己的脾气。
第五章——传递有价值的价值观念
一.坚持始终如一的价值观
1.幼儿与价值观
孩子处在幼儿时期,父母的教导大多是直接的。这一时期孩子善于模仿父母的行为,学习速度惊人,父母能否始终如一和持之以恒的将家庭有理念传递给孩子至关重要。常见方法如下:用语简短扼要,经常重复、使用视觉信息、以身作则,做好示范、解释自己的行为、重要的事情多花时间、利用一切机会强化和鼓励孩子行为中的积极趋向。
2.儿童与价值观
处于儿童期的孩子学习能力极强。也喜欢让父母开心。而且相对于幼儿时期的来说,理解力大大增强,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所以也比较成熟。愿意学习和追随家庭的价值观。常见方法如下:表达要具体清晰,用孩子能听懂的方式跟他讲话、留意自己的行为给孩子树立榜样、制造有乐趣的活动、看到孩子的优点、不管活动大小都让孩子参与、给孩子腾出空余时间。
3.青少年与价值观
向青少年传递价值理念需要长期践行一套灵活的策略,其中把握的管教松紧度尤其关键。想要在这一阶段做一个坚持原则的家长,父母们需要更多的创意,还有任性。常见方法如下:反其道而行之、说话简短有力,点到为止、少讲道理多问问题、尊重孩子的价值观——特别是正当价值观、不要害怕教育失败,要勇于和孩子道歉、不要总把孩子拴在身边、让孩子单独或者与父母一道实践家庭的价值观、利用同龄人的力量支持家庭的价值观。
二.始终让孩子分担职责
让子女尽其所能,坚持不懈地分担家务劳动,有助于培养他们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责任感,同时还能增强他们的自我价值。
1.幼儿的职责培养
从小做起箭头→逐渐增加家务劳动的数量→父母做好监督→养成习惯→制造乐趣→经常鼓励→让孩子帮忙→期望值不要过高→还要坚持不懈。
2.儿童的职责培养
告诉孩子她的付出,让爸爸妈妈感到自豪→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认可→是家务劳动成为日常家庭生活的一部分→给孩子零花钱,逐渐让孩子形成储蓄和捐赠的好习惯→允许孩子通过劳动赚取零花钱→让孩子学会照顾小动物→年龄不同,职责类型也不同→做事不要太匆忙,留足时间让孩参与和帮忙→以家庭为单位承担责任→设计一张家庭事务表。
3.青少年的职责
潜移默化中养成责任感意识→给孩子留一定的余地→适当惩罚→让孩子帮忙做事→给孩子发言权→培养家庭之外的责任感→职业的数量随孩子的年龄增长→将责任感与回报挂钩→培养孩子责任感最关键的是持之以恒。
三.如何始终如一地管教孩子
1.如何管教幼儿期的孩子。
要多教孩子→使用简单明了重复率高的语言→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把制造麻烦的物体拿开→让孩子到一边静坐反省→对孩子的耍脾气,坚决不能让步→家长不能去抚育孩子的哭闹→不能答应。孩子在睡觉问题上的讨价还价。
2.如何管教学龄区的孩子。
说话之前先掂量了,是不到做到(真正能教育孩子的,不是说出来的话语,而是采取的实际行动。)→从家里做起,以后在外面才会行得通→给孩子机会,但务必仅此一次→给孩子一个选择→要爱孩子,不要跟孩子争吵→设置规矩,并坚持不懈的执行→把错误转变为机会→要做有同情心的家长,不做冲动的家长→如果我在气头上,父母最好选择走开→运用表格方式奖励孩子。
3.如何管教青春期的孩子
维护家长的权威→让孩子尽管大闹(父母要冷静坚强)→松紧适度→责罚得当→凡事往好处想→昨夜与孩子的当前,而不是过去犯的错误→给孩子希望→允许孩子犯错误→好东西不能禁止→要看到孩子的潜力。
不管孩子多大,父母都不能冲动,要克服心血来潮,做到始终如一。
第六章——从孩子的角度看人生
1.父母应该主动和孩子一起玩耍,学会如何主动站在孩子的角度,从他们的眼睛里看世界,从而保持轻松而快乐的心情。但是每个成年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顾虑,忙这忙那却没有和孩子一起玩耍的时间。通常害怕父母跟孩子一起玩耍,其实质都是埋藏与心里的担心和害怕。比如我这样好傻、我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呢、我太累了、我不想引人注目、害怕自己的表现会令人失望、我年龄大了,不如以前了、别的家长看见了会怎么想、我不知道怎么玩、孩子不想和我一起玩儿。
2.还是需要的不仅仅是观众。孩子除了接受父母的教导,培养、授业乃至训诫的以外,孩子们还需要和父母们在一起做另外一件事情——玩耍。玩耍可以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加深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注意,这里所说的玩耍不仅仅是看孩子玩,而是家长也参与进来,和孩子一起嬉戏玩耍了。
3.要做一名童心焕发的家长,首先就得拥有一颗童心,其中的转变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度。保持童心,寻找机会玩耍,上天会在你成为一个童心焕发的家长的同时,恢复你的青春与活力。我们家长如何唤醒自己的童心呢,有以下方法:创造机会,寻找乐趣、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心情开朗、幽默热情、真诚待人、勇于体验。
第七章——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
1.要做一个善于交流的父母,就得注意观察,仔细倾听孩子的心声。看看孩子是否在邀请父母一起玩耍?是否需要父母的温情、是否希望能和父母进行交流。真正的沟通和交流主要元素有:创意(时间和环境)、笑声(夹杂在严肃的话题中)、共处和分享。但是大多数父母往往容易忽略这些元素,不记得将他们融入子女教育中,却一门心思的指导子女、教授他们的技能、纠正他们的过错,却忘记了亲子关系最重要的元素那就是与孩子们共享快乐的时光,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成长。
2.孩子们的兴趣爱好都是天生的,跟他们的发色,眼睛的颜色以及性情一样,父母没有选择余地。作为父母,我们的责任,但是仔细研究孩子的禀赋,了解孩子的成长轨迹,摸清他们的脾气,兴趣和爱好,顺其自然的养育他们。
3.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亲密关系的两层含义分别是:一、父母永远全心全意得保护孩子,在孩子之间建立起一种亲密无间的纽带。让孩子觉得在任何情况下只要有父母在,孩子就是安全的。二、父母应该用爱去教育孩子。还非害怕。父母应该做一位充满感情,而不是情绪化的父母,始终保持着理性不管发生任何事情,你都能记住一点——孩子应该自己去明白这个世界的道理,不能总是多有父母包办。真正的沟通和交流,就是这个意思。
4.充实感是成长为一个善于交流的家长的重要环节。父母感觉自己的生活充实,孩子就会明白爸爸妈妈已经长大成人,不再把他们当做精神寄托,于是就能拥有一种自由感,回归孩子的天性。作为父母有自己的生活,需要充电需要社交活动,而不是成天围着孩子团团转。这样的心态,可以说是父母送给孩子最为健康的礼物之一。总而言之,父母这些积极乐观和独立的做法都会成为孩子未来的学习的榜样。
第八章——永远不要贬低你的孩子
1.持之以恒可以教会孩子行为规则,鼓励孩子却能充分发挥孩子的潜力。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鼓励?鼓励孩子不是一种需要掌握的技能,父母若要拥有鼓励孩子的品质,就必须善于观察孩子的内心世界,始终坚守这一信念并把它传递给孩子。
2.鼓励所需要的品质:一,冷静客观二,明察秋毫、三,持之以恒、四自乐观向上、五、信念(信把冷静客观,明察秋毫,持之以恒,积极乐观四大元素有机结合起来,帮助父母为孩子驱除迷雾,与孩子一起并肩战胜黑暗。)
3.鼓励的价值:鼓励是强化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情感纽带、鼓励给孩子的生命注入活力和能量、鼓励可以帮孩子治疗伤痛、语言拥有创造的魅力,能打造孩子的自我形象、鼓励让孩子对未来充满希望。
4.怎样才能做到有心的鼓励孩子呢?具体做法如下:多多注意孩子的长处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参与、出力;帮助孩子,让他们小步走,一步步实现目标。孩子有了成就就要为她庆祝;和孩子交谈,共同面对他们的各种恐惧,包括孩子没有不能说出口的恐怖;学会跟孩子说对不起;经常告诉孩子我爱你。
第九章——爱的逻辑与谎言
爱的六条谎言和真相
谎言一:别人家的孩子……比我们家孩子好。真相一:家家有一本难念的经。
谎言二:孩子既不喜欢我,又不听我话。真相二(1):孩子们个个耳聪目明(孩子们的心思往往不会通过眼神表达不出来。更不会直接告诉父母,谢谢您的忠告。)真相二(2):父母希望从孩子身上获得的应该是尊重大于喜欢。
谎言三:我总是孤军作战(家里只有妈妈管孩子)。真相三:孤军作战大可不必,别人的话孩子可能更容易听进去。
谎言四:所有的办法都试过了,就是不行。真相四:持之以恒才会有效,爱和逻辑也很强大。(坚持就是胜利,不管是奖励孩子还是惩罚孩子。)
谎言五:我的孩子有问题了(孩子遇到困难等)。真相五: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孩子也不例外。
谎言六:在某某方面我可不行。
真相六:你样样都能行(家长们一定要强势起来,底气足一点,学会战胜心里的种种疑虑)。
第十章——心智成熟的旅程
1.做父母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暴露自己的懦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孩子展示长大成人的实质——丰满有学有肉的人生。
2.心灵纯洁的父母懂得世界有万物都有自己的节奏,急是不急不来的——该说话时自然应当说话,该沉默时则应当保持沉默。教导孩子的时候,不要迟疑该让孩子自己动手探索时则不要插手。心灵纯洁的父母总是站在还是在角度,多理解孩子的天性,只小孩子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年龄段的需求。
3.犯错误被发现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事后立即被识破,二是不久以后被发现,三是多年以后才暴露出来。对于孩子犯错,愚蠢的行为就要付出代价(惩罚)。
4.养育子女其实也是父母长大的过程,脱胎换骨的过程以及转变人生的过程。养育子女就是要放手,要淡定,做父母的应该消磨锐气,凡事顺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