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部在当年引起过广泛热潮和争议的《黑天鹅》,反思颇深,但却不知从何说起,心中万千头绪缠绕。思考一番后决定,就从芭蕾说起吧。
意大利语叫IL Balletto,法语叫Ballet,俄语叫 балет ,轻启朱唇用中文轻念,芭蕾,一平一入两声,婉转出的是一个优雅的音节,一段靡靡的韵律。它是一种依着音乐傍着舞蹈来倾诉故事的艺术,起源意大利,兴起在法国,于俄罗斯鼎盛。
芭蕾很单调,这是我少时的愚蠢看法,了解之后,才知道芭蕾舞是一种美丽到极致的舞蹈。说它是舞蹈之王也一点都不为过,是任何一个舞者都要去体验和理解的艺术。当舞裙翩翩旋转,舞姿即刻轻盈而又有张力,让舞者身体上极具美感的线条和极具性感的神态尽情舒展,这种舞蹈是无与伦比的高尚和优雅。
可是芭蕾又是一项十分残酷的艺术,舞起来着实不容易,包裹足尖的软木被鲜血染红,白色天鹅绒袜贴着受挤压而弯曲的脚背,这一双芭蕾舞鞋里是伤痕累累,血肉模糊的双脚。每一个同地心引力对抗的跳跃,旋转,托举,带来的是梦幻般美丽的震撼,所支撑的力量来自骨瘦如柴的躯体,芭蕾舞台不能容忍多余的脂肪,因为这不仅会影响舞蹈,还会带来受伤,她们就节食,为了舞蹈而长期保持着不健康的身体。
那么,就有人说,芭蕾是一项反人类的艺术,像中世纪的阉伶歌手一样,是一种畸形的秀。
我想说的是,残酷,是上帝赐给每个芭蕾舞者的礼物!
看了关于职业芭蕾舞女的电影《黑天鹅》,我更加确信自己的这个观点,同时也期待着有朝一日可以亲眼目睹一场芭蕾舞表演。
《黑天鹅》里,小萝莉们在跳天鹅湖。天鹅湖是最受欢迎的芭蕾舞剧,也是所有古典芭蕾舞团的保留剧目。这食根据柴可夫斯基的音乐而编排的一出哀怨凄绝之挽歌。这出舞戏对表演者的技巧,耐力都有着极高的要求与考验,更是以第三场戏依靠脚尖的力量连续旋转32圈的“挥鞭转”闻名天下。跳天鹅湖,是每一个芭蕾女孩的朝圣之路。
随着柴可夫斯基逼仄的音乐响起,阴冷的光与影交织,一个文艺而又惊悚的故事缓缓地拉开了序幕。
菲尔德提出的“三幕剧”结构,是最经典的舞台戏剧表演模式,故事开始后30分钟内让主角拥有一个目标,故事发生一半的时候围绕这个目标的各种压力和矛盾逐一体现,故事的后期是主角的反抗所引发的精彩,剧终。这三个板块既是——交代、危机、高潮。
《黑天鹅》里有大量情节发生在芭蕾舞台,不妨顺着菲尔德的理论来理清枝枝蔓蔓。
首先是全剧的总交代。妮娜是芭蕾舞演员,事业上追求完美,生活中听话乖巧,是妈妈眼里的甜心。母女相依为命,她们相处和谐,共同营造了一个欢乐温馨的家庭。随着剧情的推进,我发觉这个二人家庭有着十分异常的情况。妮娜的房间充满了粉色调,毛绒玩具随处可见,八音盒发出叮叮咚咚的美妙旋律,这俨然是一个小女孩的房间,而此时的妮娜实际年龄将近三十岁。妈妈不允许她锁门,为了方便自己随时可以进来探望。印象中,我没有看到妮娜家的窗户。这都象征着这个表面看起来温暖的家庭,实际上封闭保守,还折射出了母亲的控制欲。墙壁上挂满了母亲画的自画像,各个年龄,各种神态,当镜头扫过,我看到的是让人不寒而栗的自恋。
听着妮娜和母亲的对话,我知道妮娜母亲年轻时也是芭蕾舞演员,意外怀孕后,年纪轻轻就结束了舞台生涯,这也反映了芭蕾舞的残酷常态,行业竞争激烈,演出生涯短促,也许你今天是舞后,明天别人就替代了你。也印证了那句话,孩子和芭蕾舞,你只能选择其中一样。
母亲就把自己所有的梦想和憧憬都寄托在了妮娜身上,她内心深处是否对女儿有恨意,这也是值得商榷的地方,毕竟自己是因为意外怀孕而退出芭蕾舞台,从而结束了梦寐以求的演艺。是否对妮娜抱着耿耿于怀的心情?是否对妮娜的期许就是这种耿耿于怀的结果呢?
假如这些设想成立,那么就很好理解其母的偏激。比如要求女儿在自己房间里不能锁门,不许女儿夜里外出玩乐,连女儿的朋友来了,也仅仅允许女儿朋友站在门外。当她买了一个蛋糕给女儿,女儿说不想吃,她瞬间由晴转阴,欲把蛋糕扔进垃圾桶。
在一个单亲家庭,母亲的控制欲,自恋,偏激,等等不好的脾性都是极容易影响到孩子。这样的母亲,对妮娜的人格形成起了最直接的负面影响。这也就为以后的危机埋下了伏笔。在母亲的鞭策下,妮娜拥有了追求完美主义的人格,然而不管是戏里还是戏外,都有大量的例子证明,追求完美主义的人格其实就是失败的人格。
接着危机到来。妮娜如愿以偿成为《天鹅湖》的主角,但是需要她一人分饰两角,既要演白天鹅,又要演黑天鹅,因为原本故事里黑白两天鹅本就是一对双胞胎姐妹。演白天鹅,是妮娜的拿手好戏,因为她本身就是一只白天鹅,善良、美丽、纯洁、乖巧、不谙世事。而她饰演的另一个角色黑天鹅是邪恶、诱惑、妖娆、暴戾、风情万种,是歇斯底里的黑暗。白天鹅是波澜不惊的湖面,黑天鹅是深不见底的漩涡。妮娜心头最大的危机是怕自己演不了黑天鹅,当时的事实也如此,她演不了。舞台总监托马斯直接问妮娜的男舞伴,你想和妮娜做爱吗?男舞伴尴尬地笑笑。她让人毫无性欲,这就意味着她不可能成为魅惑众人的黑天鹅,托马斯说,你最大的障碍是你自己。
电影里妮娜曾经偷走了前任黑天鹅贝斯的口红,并且涂着这支口红去见托马斯,坦言自己有能力一人饰演两个角色,请给自己机会。这意味着她对黑天鹅充满向往,迫切要取代贝斯,这种向往其实就是对完美主义的向往,她认为在舞台上,既能演好白天鹅,又能演好黑天鹅,才是完美的。而实际上她的人格真是不完美。
托马斯留了一手,把最适合演黑天鹅的莉莉请到了剧团,如果妮娜演不了黑天鹅,就该莉莉上场。她舞技高超,且天生淫荡,初见妮娜时,就叉开双腿脱下内裤,想和妮娜玩女同。
这让妮娜感受到了另一个危机,莉莉是合格的黑天鹅,随时会取代自己。
最后,抗争来了。在同母亲的争吵,同自己的争斗,同莉莉的较量中,妮娜一步一步堕落。心灵最光明的女孩被黑暗侵袭。她想要黑天鹅这个角色,她要淫荡,所以身为处女的她尝试手淫,接着泡吧,嗑药,滥交,甚至在性幻想时把对方想成莉莉。无论是身处生活还是舞台,她时而是白天鹅时而是黑天鹅,光明与黑暗在她体内发生碰撞,白是光,黑是影,光与影在她体内互不相让,光影交叠,缠绕在一起,互博互掐,她的人格被撕裂了。
我真想对妮娜说:在成功还差一步的时候请不要丧心病狂。
不疯魔不成活。可是这样的戏码太沉重。生命无法承受之重。
《黑天鹅》是阿伦诺夫斯基导演的作品,他的电影,我至今看过两部,《摔跤手》和《黑天鹅》,恰恰是这两部是最具反思色彩的好片。《摔跤手》关于英雄暮年,《黑天鹅》关于舞女绝境。阿伦坦言想拍一部摔跤手和舞女谈恋爱的电影,但是没有钱拍。
《摔跤手》里曾经红极一时的摔跤好手老来穷困潦倒,《黑天鹅》里曾经单纯可爱的小萝莉长大后放荡不羁。
多么强大的反差,反差既是悲剧的来源。
舞台上的聚光灯多么无情多么寒冷,无论是摔跤手还是芭蕾女,它只会在你的身上一闪掠过,而你又将退回到生活的角落里默默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