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厨艺
七月流火,天气炎热,人们不想吃饭,配合着视频号上宣传爽口菜的制作,变着花样增加食欲。
每个人的厨艺都是一步步来的。
小时候,缺吃少穿的时代,由于饥饿,往往是还没有等做饭时间,剩饭就已经被加热或者直接冷吃掉了。食材也就是玉米珍。土豆、红薯等等。
稍微懂事的时候,就帮着大人做面条,准备工作先将土豆去皮切成细丝,切好辣椒、生姜丝,在锅里倒入菜籽油,加热至冒烟,待温度稍微降一降的时候,先下锅炒青辣椒丝和姜片,再到入土豆丝翻炒,再放入酱油,食醋和食盐,用筷子加点尝尝软硬,即可出锅了。再去吆喝干活的父母回家吃饭。
到了中学时代,中午不回来吃饭,需要带饭。我就每天早上被闹铃叫醒,起来和面,煎油,凉油,再在敢开的面饼上撒上花椒,芝麻,再放些凉油,卷起来再敢开,生油饼就做好了。再将熟了油的锅,添点柴火,将饼子放入锅内,反复沿着锅滑动,一面稍微有点硬壳,再炕另外一面,待另一面有硬壳,在锅中加入一点水,饼子翻过来,扣在锅里面,再盖上锅盖蒸一会儿。出锅凉一会儿,切块,装在书包里。中午放学后就是干粮。这样往往饼子里面的油渗把书本都侵湿,书本油汪汪的。
参加工作后,要独立生活了。
分配到偏远的地方,学校没有伙食,也没有小吃店铺,就得自己做饭了。好在单位给分配的有简单厨房,自己买点灶具就开始了。起先是煤油炉子,和煤油灯的道理是一样的,需要准备些煤油。后面就在厨房里做饭,需要先治锅,就是高温去掉铁锅的生铁属性,属于化学反应。烧火原料就是柴火。蔬菜和粮食不方便,需要骑自行车到临县的镇上去购买,来回大约90分钟。当时,学校里有力个好心人,做饭手艺好,就跟着买了压力锅,学者做了熬菜,蒸菜,日常小炒。就是有时候吹河风,柴火的烟子从烟囱里倒灌进来,满厨房都是烟和炉灰,整得人满脸都是。
随着工作的调动,又来到公路沿线的镇子,生活就更方便了。
镇上遇双日子逢场,基本生活用品都有了,还有小吃部和饭店。有趣的是,有一次自己买了点猪肉,放在摊位上,准备去买别的蔬菜了,结果和我一起赶场同事,一把抓起猪肉就大步走了。原来那家摊位是回民的。
再后来,进城了,成家了。生活也就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