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0月份,是校园招聘的旺季。不少公司开启秋招模式,许多同学也在各大招聘会上奔走赶场。秋季校招可以说是应届毕业生最容易找到工作的一个阶段,很多单位为了招揽人才,往往经过招聘环节后,就会给同学们发放Offer,有些同学在接到公司的Offer后,心里却犹豫不决,到底签还是不签?第一份工作到底有多重要?
网上有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第一份工作非常重要,把它做为职场生涯的起点,并与今后成长的高度,未来的职场人生观联系起来。
第二种观点则认为第一份工作并不重要,因为你的人生很长,并不会被第一份工作所束缚。未来你还可能转行,而转行成功的人真的很多很多。
到底谁的观点是正确的?
我想,每个人都会基于自己的人生经历来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的批判别人的观点是非对错,但决不能脱离自己的实际而盲目照搬照套任何观点。
2
在心灵鸡汤泛滥的自媒体时代,经常会看到类似的观点。
比如:“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得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而接触的人首先你得拥有一个好的平台。”
这话听起来好励志,好鸡血。观点有错吗?没有。
比如:“第一份工作,让我明白,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选对很重要。”
是呀,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选工作在某些时候比选老婆都重要,有了稳定又有发展前途的工作,还愁找不到老婆吗?这个观点也很正。
还有更励志的说法:“人生的第一份工作的选择,是对一个人十年内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决策,是极其重要的。”
这说法也没问题呀,不管是考研考公务员还是找工作,能考上北大清华绝不会去普通高校,能考上国家公务员绝对比去乡镇当公务员要发展的快,能进入500强公司肯定比创业小公司要开拓视野,这道理不用教,也能懂。
可问题是,有些平台是你想进就能进的吗?有些人是你想接触就能接触的吗?有些选择是你想决定就能实现的吗?
不是。
所以一些看似很有道理充满正能量的观点,并不适合用在每一个人身上。
3
前几天,学院某专业毕业十年的校友们返校,坐在一起开了一个座谈会,校友们各自谈到了毕业十年的感悟,很多人都分享了毕业后的工作经历。
每个人谈到毕业十年后的工作经历时,无一例外的是都经过了多次选择和跳槽。有的毕业时去了国企后来自己出来创业,有的毕业时选择了小公司后来考进入了体制内,有的毕业时进入了上市公司现在跳槽到初创公司任主管……
每个人所遇到的环境不同、机遇不同、经历不同,作出的选择也不同。唯一相同的是,所有的人,没有谁十年内只呆过一个单位。
因为每个有故事的人,都不是一步达到目标。
一些闻名天下的创业名人,创造了无可比拟的财富,是无数创业者心中的偶像。事实上,这些成功人士在成功前,也做过普普通通的工作,他们之后的成功正是不甘现状、抓住机遇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一步步走向成功的。
中国首富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宗庆后,第一份工作是在农场挖盐;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曹德旺第一份工作是采购员;华人首富李嘉诚第一份工作是在钟表公司当泡茶扫地的小学徒;大家熟悉的马云老板毕业后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当普通教师。
在成功这条路上,很多成功者的起始平台并不高,但是他们凭助着胆识、魄力和坚持到底,最终成为赫赫有名的成功人士。
可见,与其说第一份工作有多重要,不如说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有多重要。
有了核心竞争力,不管到哪,不管换多少份工作,都不用怕。
4
有人看到这,会反驳说,你是说第一份工作不重要,找个扫地、当学徒的活儿就行吗?
非也,你这样理解就片面了。
我们应届生,大多数同学在找工作的时候还是比较迷茫的,很多的时候,找工作无法确定是否找的就是对的,所以比较犹豫。
如果这种困惑是纠结有几家公司都要你,却不知如何选择,倒可以请教老师、学长,听取他人的建议再做出选择。
但更残酷却又无法回避的现实是:你根本就没得选择!
80%的同学不会获得是选择去跨国公司还是去500强公司的机会,更多是摆在面前的不多甚至唯一的就业机会,请问那些鸡汤还有用吗?
有人海投简历杳无音讯,有人跑遍招聘会得不到一个面试的机会,还在乎第一份工作有多重要吗?
我们谈论第一份工作有多重要,一定是在找到工作的基础上再考虑第一份工作的重要性。
5
有人会说,不是找不到工作,是找不到适合的工作。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家庭条件改善,95后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找工作变成一个并不是很迫切的需求,于是出现了“慢就业”现象。
特别是95后一代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往往认为毕业后立刻就业的价值观已经过时,不急于工作也是很正常的。
导致这种现象突出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就业期望值高,认为找工作就是找存在感、找个人价值;二是本人就业压力不大,不少家长也认为,不急着找工作也无所谓,再养几年也没有多大负担。
第一份工作一定要找个适合的,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呀,变成了借口和托辞。
在“慢就业”的过程中,有不少大学生因为现实与理想有落差,迟迟无法顺利就业,有的甚至成为了宅男、宅女。
所以,慢就业的“慢”应该有个期限,我认为最合理的是为期一年的修整期,在这个期间拒绝啃老、拒绝被动,主动思考,并付诸行动。
如果打着“慢就业”的幌子,拿父母辛苦积攒多年的积蓄娱乐人生最好的时光,无疑是对“慢就业”概念的污名化。
6
在就业的过程中,一定是能力决定选择,而不是努力决定选择。
能力是平时努力的积累,关键时候才有竞争力。只有在大学里努力过,才会有能力去选择第一份工作。
有选择的时候,选择才重要;没有选择的时候,有工作比没有工作重要。
很多同学选择第一份工作时,经常会碰到的问题是:专业不对口怎么办?大公司好还是小公司好等等相关问题。
答案很简单,专业对口和不对口之间,肯定要选专业对口的,要不大学要专业做什么?大公司和小公司之间,肯定要选大公司,因为每一个大公司都是从小公司做起来的,但不是每一个小公司都能成为大公司。
虽然小公司也有小公司的好处,那就要看你怎么看了。
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要做到的就是:在自己能够选择的范围内选择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什么意思?就是说你能拿到几份Offer,就在其中选择一份适合自己的做,而不是你望着别的同学拿到的Offer,等待未知也并不一定会属于你的机会。
这就像“骑驴找马”,有人觉得这种的观点不可取,但你想想,是骑着驴找马快,还是走着路找马快?
顾忌太多,一直观望,总觉得心目中很理想单位还在后面,再等等看而不必过于着急,有时会错过一些良机。
谁不想找个好单位,谁不想有一份较高的薪酬?又有谁不想到大城市就业?这自然无可非议。
但我们在考虑问题时,主、客观状况一定要相吻合。
不要活在别人的观点里,要结合自己的实际考虑未来。无论怎么走,走出去总比原地等待要强的多。
是精彩、还是无奈,是机遇、还是挑战,不妨都去试一试,这样才能赢得更多的机会。
请在你没找到第一份工作之前,不要再谈第一份工作有多重要,好吗?
-END-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