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藤孝《规划力——如何清晰预见成功轨迹》
大学刚毕业不知道选什么工作?
工作千头万绪不知道如何安排?
面临重大考试却发现要点太多?
……
也许,你缺的不是能力,而是一份《规划力》。
这份规划力,既是指“安排、统筹事务的能力”更是指斋藤孝的新书《规划力——如何清晰预见成功轨迹》。
最近,单位的同事小张跟我诉苦:“今天真是太烦了!我明明还在忙平台的事情,他居然让我去发会议通知。而且会议还有一刻钟就要开始了。”
我问他:“那你通知发完了吗?”
小张说:“没有。三点的会三点差一刻才开始通知,我才跑了三层楼就没时间了。”
“那你最后怎么解决的?”
“咳,在我发纸质通知的时候,领导已经挨着打电话去通知了,结果好多人已经知道要开会了!浪费时间!”
等他平静下来了,我拉着他复盘:
]第一,开会这件事,是什么时候安排的呢?
第二,为什么领导一边打电话通知了,还让你去发纸质的通知?
第三,平台的事情是不是一定不能被打断?
第四,以后怎么办?
原来,开会时间是中午十一点半定下来的,而下午两点上班了,领导才安排另一个同事打印会议通知。最后交到小张手里的时候,已经2点45了。
我安慰他:“其实领导安排会议的时候,已经到午休时间了。他中午准备会议材料,也忘了安排人印通知。临时让你去发,是因为你手上平台的事可以打断,而且纸质通知只是走个流程,其他人要参会,才让你去的。你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做错什么。”
认真分析一下,我们发现领导、小赵在这个过程中都属于“被动地”走流程,其实都没做错什么,却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领导和小赵都能更有“规划力”,事情就不会这么手忙脚乱了!
因为规划力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对事务统筹安排的能力!
①“规划力”是什么?
在斋藤孝的新书《规划力——如何清晰预见成功轨迹》里,对“规划力”有着多重定义。
首先,规划是指事前在脑海中想出事情进行的顺序;其次,做任何事情都能分清主次的能力,也是规划力;同时,分清主次之外,还能对手中的事务按照自己的规划进行排序组合,达到最优的效果。最重要的是,好的规划力是能区分出事务的不同本质,并看清本质的变化,最后在不偏离大框架之下优化顺序。
以发通知这件事,领导如果更有规划力,就可以在午休前布置同事打印通知,午休结束就立刻打电话通知开会,并且说明纸质版会稍后下发,再安排不参加会议的小赵从容地将通知下发到各个办公室。
这样“规划”一下,事情是不是就顺利很多?
② “规划力”有什么魔力?
规划力真的这么好用吗?是的!
首先,规划力能够让工作顺利进行,消除徒劳感。想一想,如果工作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将合适的人都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是不是就能降低无谓的“内耗”呢?
其次,规划力能帮助我们避免危机。如果能够有足够的规划力,就可以把握事件发展的大框架,一步一步地安排和执行规划,最终避免引发危机。
再次,规划力能够激发个人的潜力。取法乎上,得其中,取法乎中,得其下。如果被事情推着走,可能只能得到一个勉强及格的成绩,如果积极主动规划,就能激发更多的潜力。比如要准备英语考试,如果只是单纯的背背单词,没准一个月过去了,还是“abandon”,可是如果定好计划,每天按计划地练习听力、阅读和写作,最后的成绩肯定能有大的提升。
③如何获得规划力?
规划力虽好,却不是人人生来就有的能力,这里给大家三个锻炼规划力的方法。
001用“倒推”法练习对事物框架的把握。如果只给一件事的开头,其后来的发展可谓是千变万化。但是如果看到了结尾,根据材料来反推过程,就能看到在事情一步一步发展的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养成这样“倒推”的习惯,就能有更好的“规划力”。
002随时练习“规划力”这把刀。想一想“庖丁解牛”的故事,主人公庖丁能够快速地分割牛肉,就是因为对牛的结构了若指掌,而这种对结构的了解,来自于无数次的解剖。同样的,如果我们养成随时“解剖”事物的习惯,比如解读一本书的结构框架、一个新闻的来龙去脉、一道菜的烹饪过程等等,就能养成提取框架、快速找到重点的能力,将其迁移到其他方面也就得心应手了。
003从“小处”开始练习。比如每天的上班路线,想想能否用单车+公交的组合避免拥堵?再比如每天的日常工作,是不是有可以改进的空间,提升效率?养成规划的习惯,规划力就能在更重要的时刻助你一臂之力。
小到发通知,大到设计一栋建筑,甚至运营一家公司,“规划力”都是我们必不可少的能力。
斋藤孝的这本《规划力——如何清晰预见成功轨迹》里,不仅列举了《肖生克的救赎》、安藤忠雄这样知名的规划事例。更从如何运用规划力、如何养成规划力等等方面,“手把手”地教会读者关于“规划力”的方方面面。
如果你希望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希望充分挖掘自己和下属的工作潜力,希望避免那些人生路上的“坑”,本书都是你不可错过的指南。
希望你通过本书的阅读,了解、掌握并运用好规划力,给自己的人生开一个“大外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