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猫叔在同一阶段让我学习了《做,就对了》和《少有人走的路》这两本书。
关于怎么成功,《做,就对了》教我们学会:步步为营,从小处着手;而《少有人走的路》却告诉我们:推迟满足,先解决难事、大事。
这不是完全相悖的两个观点吗?我到底要怎么做?到底谁对,我该听谁的?头脑里面有两种声音在撕扯!用两个字来形容我现在的感觉——“蒙逼”。
每天的猫叔晨读也因此中断,因为我根本不知道怎么写,我到底该不该相信这个“推迟满足”呢?
两本书关于行动的不同思想产生的碰撞,让我知道真正读书,要求我们善于独立思考问题,需要我们带着怀疑和考证的态度去读书。
学习的过程就是知识重构的过程。我们通过输入书籍和经验等知识,并对其进行重构,在质疑和验证中,碰撞出新的理解和认识。
我知道如果我看书仅停留在看上,不能理解,就更加谈不上转化为行动了。就算勉强行动起来也会画虎不成反类犬。就如同程序算法出现了死循环,出现了bug,继续运行下去结果就是内存爆盘,电脑死机。我不禁思考,我们究竟是怎么学习的?我们又该怎么学习呢?
佛家禅宗参禅三重境界对于看待事物的不同境界,点醒了我。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靖居和尚)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是:
第一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第二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第三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如何理解呢?接下来我们来聊一聊我对于这三重境界的理解,来验证我们学习的过程!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人之初,似空杯,似白纸,洁白无瑕,我们对于这个世界一无所知却又充满好奇,世界的一切对我们来讲都是新的,我们眼睛里看见什么就是什么,妈妈告诉我这是山,我就知道了山;爸爸告诉我这是水,我就知道了水。
以人类认识和探索宇宙为例。当人类最初认识宇宙的时候,依据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的表面现象,错认为星星和月亮都是围绕地球转动。便形成了著名了“地心学说”。再加上当时权威和专家的背书,更是长时间被认为是真理。这个阶段我们无法分辨真假,甚至没有分辨真假的意识,眼睛看到了什么,什么便是真的!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童年开蒙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丰富,遇到的困扰越来越多,我们痛苦的发现这个世界并没有表面这么简单。很多人都带着假面,虚伪的笑容背后掩藏着太多的欲望、欺骗和阴谋。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
一切如镜中花,水中月,似真似幻,亦真亦假。
多是挂羊头卖狗肉,混淆视听,滥竽充数之流。
这个时候我们不再愿意相信什么,开始怀疑周遭的一切。
我们极易陷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境地。
山不再是原来的山,水也不再是原来的水。
我们内心充满着惶恐、痛苦和挣扎。看山也惶恐,看水也抱怨。此时便是凡人蜕变为智者的关键时刻。有的人迈不过这个坎,没有坚持初心,被同流合污,便就从此迷失在悲惨世界里了。
继地心学说之后,以伽利略、哥白尼为代表的科学家,受尽当时统治者的压迫和歧视甚至迫害,经过长期的战斗,甚至为此失去生命,一步一步在怀疑验证,再怀疑再验证中打破了旧有理论,创建“太阳中心说”,成为流传千古的科学家。
我认为哥白尼对人类发展的价值不仅是对于天文学的价值,而是更加体现在他敢于挑战权威理论,质疑旧知,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气,这份勇气让哥白尼经受住质疑“地心学说”带来的一切痛苦和磨难,也让人类拥有了探索世界的勇气和改变世界的力量。也正是伽利略、哥白尼等一众科学家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努力,为牛顿找到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坚实基础。如果人类没有经受住历史的考验,沉沦到统治者描述的虚假的“地心学说”中不能自拔,后果真是不敢想象。
不过社会发展自有规则,就算是没有哥白尼也可能有其他伟大的人类,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所以我的这个担忧算是庸人自扰罢了。
这个阶段我们拥有了一些知识和经验,我们开始怀疑,正是这个怀疑让我们开始探索真理,形成自己对于世界的独特认识,此时,我们算是开悟了。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俗话说绝处逢生,凤凰盘涅。经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痛苦挣扎,让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阅历。同时,我们在不断的反省中,打破历史旧知,形成了新的观点,也提升了我们的思想境界。
这一阶段我们对多元化的世界的认识更加立体,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看待事物,我们能够开始懂得存在即合理的道理。真可谓拨开云雾见天日,守得云开见月明。
我们在整个人生中会经历很多事情,所以这三个状态会经常重现,我们时而看山是山,时而看山不是山,时而看山还是山。我们每经历一次这三个状态,也意味着我们迈过去一个坎,我们就多明白了一个道理。所以老人常说吃苦就是福也是告诉我们人生来就是要熬的,我们要多历练,我们学会苦中作乐,在苦中明白人为什么活,也就不枉此生了。
所以对于如何成功,如何行动,我们即可以尝试步步为营,从小处着手,也可以学着先啃硬骨头! 因为我们坚定地知道,我们会在不断的实践中,验证我们的认知,在失败的痛苦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和方法。
如果你想改变,想成就最好的自己,那么《做,就对了》和《少有人走的路》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