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你的孩子一起游戏——《游戏力》读书笔记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了必要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父母家人的陪伴。了解你的孩子,通过游戏进入他的内心,在欢乐的气氛中引导孩子前进,激发他们天性中的合作与勇气,是这本书的主旨。
游戏是孩子内心世界的揭秘;有些事,孩子不会说给我们听,但是会玩给我们看。仔细观察他们玩的内容,就会发现其实孩子正在诉说心中的喜悦、好奇、疑虑、失望、悲伤甚至恐惧。游戏,是孩子的语言,用他们的语言,才能有效的让孩子知道,我们听懂了他,我们赞赏他,并相信他。用一个比喻来解释,孩子不断需要关爱和照顾,就好像有一个杯子,不断需要蓄水;对于杯子保持蓄满状态的孩子,他们总能具有足够的安全感去面对这个社会,处理自己遇到的困难。
如何蓄满杯子?通过游戏。
*假如我们深入思考(阅读),那么很可能会想起自己的童年——每个人都曾有过的那段快乐和纯净。
借助游戏,我们可以建立与孩子心灵的联结,只有建立起这种联结,我们才能发现他们内心的秘密,给他们释放的机会,为他们蓄杯,进而正确的引导。
建立联结。首先,我们必须冷静下来,整理自身情绪和振作精神来面对孩子,与孩子的游戏并不是你工作之余消遣和发泄的时机。记住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孩子,放下你”大人“的身段,从”跟随“孩子开始,开启游戏的旅程。
1、轻推一把
主动加入孩子的游戏,有时是想办法通过提供适度的挑战或提议游戏等方式来开始。在游戏的过程中要“遵守”孩子的游戏规则,即便是一些我们不认可的游戏(有时这反而会让我们成为孩子的镜子,促使孩子反思自己的行为)。需要注意的是游戏过程中不要加入大人的认知来判断游戏的娱乐程度是否无聊、或是急功近利的给游戏加入“你觉得”的教育元素,放下刻意控制游戏的执念。 当我们说“不想玩。。。”时,孩子听到的是“我不想进入你的世界”。父母越能加入孩子的世界,孩子就越能表现出合作精神。毕竟在孩子的认知里,能一起玩的才是“小伙伴”,遵守规则才能建立信任。
2、坚持联结
有时候孩子会对我们的游戏邀请拒之门外,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之前的孤独感而生气;甚至有时候孩子会通过拳打脚踢来释放他的痛苦情绪。坚持你的联结行动,等待他们,或在他们拳打脚踢的时候紧紧的拥抱他们,只有坚持建立联结,才能打破孤独感的堡垒,重建孩子的自信。
“先联结,后引导”。建立联结后,在游戏里不知不觉地引入重要的主题,这一切要以”点到即止“的原则进行,不能过于着急。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找到他们的需求,引入相应的主题。有时候为了稳固引导中的联结状态,我们也需要扮演愚蠢或者夸张的弱者角色,与孩子一起进入大笑的时刻。让事情变得有趣,这是对孩子来说,最好的时光。
让我们乘着笑声的翅膀,发现并尝试解决孩子的问题。
1、培育亲密,远离孤独感
这只怕是游戏带来的最显而易见的、最直接的好处了。在建立联结的过程中,在亲密的相处时光里,孩子感受到了你对他的爱的包围,你对他的尊重和信任,还有什么孤独感可说呢?
2、培育自信,远离无力感
有时,孩子本身也会借助游戏,成为掌控游戏的主人,放开现实的规则与限制,找回自信。这时候,你要做的就是好好的加入。
如果他在处理时遇到了困惑,就需要我们的引导:
通过在游戏中设置阶梯形的阻力;同时给与适当的鼓励(必要时可以是激将法)。让孩子享受胜利,并享受挑战。
帮助孩子处理比赛胜负的情绪,用”玩“的方法把竞技切换下来。扮演一个滑稽的痛苦的失败者,或为游戏定制一个好笑的规则。由此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让年幼者扮演更强势的角色,释放他的压力,能帮助他建立自信。
3、培养情绪康复力,不再深陷负面状态
孩子发脾气时,如果父母能够用理解的态度,翻译行为背后的情绪和需求,为他提供情感的支持,那么即使是要坚决阻止孩子做某些事情,孩子也自然会知道:在心灵经历黑暗的时刻,自己是不会孤单一人的。面对孩子的愤怒,说话时语调温和、神情镇定。愤怒的情绪通常伴随激烈的行为,要温和而坚定的抱住他们。
在游戏进行顺利的同时,我们可以从孩子的认知出发,逐渐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判断力。做到”事先预防,而非事后惩罚“,对孩子的行为给出明确的界限,相信会比一板一眼的频繁叨念,要有效率得多。
*有时候孩子会突然在游戏大笑之后借题发挥而情绪快速的变化,那是因为游戏让孩子感到了安全感,于是孩子便趁机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与我们分享这些负面情绪,从而得到愈疗,进而更能投入游戏,享受乐趣。如果这时候大人将这些当作孩子的不懂事和无理取闹,那就是大错特错了。
以上是《游戏力》的规则。此外,我们还可以借机解决以下的”成长小烦恼“:
1、如何面对打闹的游戏
打闹游戏,特别是对于男孩来说,他们不仅是在练习攻击能力,更是在练习自我约束和控制。发现这一点,来帮助他们完成对自我力量的探索。打闹游戏对孩子特别是好动的孩子来说是一种释放;通过给孩子们下指令,可以顺便培养他们的专注力。对于喜欢使用暴力的孩子,一种是积极的打闹游戏,孩子能够尝试自己身体的力量;一种则是侵略性的游戏,孩子在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但是走错了路。如何让孩子们的实验不太出格呢,多和孩子游戏,才能起到保护和示范的积极作用。让自己摔倒,让他们笑去吧。
2、给女孩更多勇气,给男孩更多关怀
平等的对待孩子的情绪,不要有更多性别偏颇。女孩也需要认识力量,男孩也不能缺少联结。女孩通过运动来表现自信和力量,已经成为社会接受的方式;而安慰、拥抱和珍视并不会让男孩变得懦弱,相反会使他们在情感上更加坚强,使他们更有人性。
3、性的感受与表达
如果只是偶然和好奇,那就不必担心,尽量确保孩子能接触到与年龄相符的、正确的性信息;如果是这个游戏你怀疑孩子受到了性侵害,那就要引起重视。与前青春期的孩子玩,也跟建立自信一样,我们也需要显得有些笨拙。任何身体方面的接触(亲密的健康的)都可以帮助孩子消耗掉过多的性冲动。
4、黏人与独立
处理黏人问题的的办法之一,是把孩子推开几厘米,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尝试角色互换的游戏,黏住孩子,给他们足够的安全感,告诉他们你会回来,他们就可以决定何时分离。而对独立的孩子,可以适当放松放手。
5、解决手足之争
与多个孩子游戏的时候,由于每个孩子的情绪频道都不一样,这需要我们更积极的介入,使每个孩子的需求都能得到一定的满足。我们可以跟没有参与能力的较小的孩子组成一队,或者建议更改规则。在适当的时候给孩子们提供解决方案;给与鼓励,激发他们的自信;向孩子客观地描述全局,促进共赢的全局。游戏仍需要尽量轻松,不要追求绝对的公平。
“独生子女”也会有手足相争情结,孩子在游戏中是创造一个既属于他自己,又包容他人的世界。我们成人的工作,是帮助孩子有包容的胸襟。
总结
如何成为一个可爱的大人?我想,是尊重孩子,把他们当作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让他们从游戏中体会到来自家庭的爱与温暖。如何灵活的应用?这点需要用心去感受,仔细去观察。孩子并没有那么复杂,只要你有耐心,有爱心。这,才是作者真正想要传达给读者的吧。游戏力其实是一种理念,虽然这本书在逻辑阐述方面显得有些混乱,但却给我们提供了几百个实例,这是我们可参照的真实的建议,让人喜悦。
至此,我想这让我更确信了自己的观点,首先,你自己必须是有稳定人格的人,才能给自己的孩子带来更多。从游戏里,体会到你的价值观、理念和人生经验。亲爱的,我将终身学习,与你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