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当空,我们的汽车沿着雅砻江溯源而上,不一会儿就进入了大草原的深处。此时的我心情格外舒畅,因为高反这个“恶魔”终于被治服了......
汽车行驶在蜿蜒的公路上,远远看见一个人在公路旁挥舞着手。随着距离的不断拉近,才看清楚一个瘦小的身子站在路旁,戴着一顶蓝色的帽子,满脸被一只黑色的口罩遮挡,着一件蓝色的上衣和黑色的长裤,斜挎着一橙色布包......正在我疑惑这人要干吗的时候,藏族朋友已经将车开到了此人的身旁,并用藏语问:“你去哪里?”对方说:“带上我好吗?我要回家......”(藏族朋友翻译)“好的,你上来吧。”听着对话的声音才知道是个女孩子,原来她想搭乘顺风车回家。
二十多分钟的车程,终于到了女孩儿的家。在我的要求下,我们一行人也随同她下了车。热情的女孩儿快步跑到房屋前的空地上,把那只嗷嗷狂吠的看家藏獒牵住,嘴里念着什么,估计就是说“我的朋友来了,不要攻击来人哦”。藏獒虎视眈眈地蹲坐在女孩儿的身旁看着我们,但没做攻击的举动。
女孩儿的家是一幢藏式平房,坐落在草原深处的一个台地上,四周是宽阔的草原,家中的牦牛一大早就被赶到草原深处吃草,撒欢的牦牛给寂静的草原增添了一片生机。
交流中,得知她今年刚高中毕业,听她说考了全年级第一名,学校还给她颁发了一个特等奖(全年级有780名应届毕业生)。然而由于户口在四川的石渠县,而报考的学校在青海,按照现行的政策,她就不能被青海民族大学录取。她还说其实因户口问题没被录取的还有一起去的十三名同学(送到青海读书的十四名同学的成绩均排在录取范围内,排他们之后的学生因为是青海户口就顺利被青海民族大学录取),沮丧的她只好回到家乡,开始了每天放牧的生活……
女孩儿叫普香卓玛,1999年7月出生在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长沙干马乡的普通农牧家庭。小普香卓玛三岁半的时候,父亲因车祸不幸身亡,勤劳的母亲独自养育着七个孩子,操持着整个家庭。
2009年秋,为了尽早摆脱贫困,让牧民子弟和城里的小朋友一样同等接受文化教育,当地的活佛和社会爱心人士共同出资兴建了一所学校(驰骋希望小学),师资全由愿意投身于藏区教育的志愿者承担,在校所有学生的衣食住行及书本费全部由学校免费提供。小普香卓玛也幸运地成为该校的一名寄读生。
寒来暑往,春去秋来。九年后,普香卓玛顺利初中毕业,由于本县没有高中,于是又由活佛将这批孩子(共十四人)送到远在三百多公里之外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红格尔多吉民族职业学校继续高中阶段的学习(读书期间所有的费用由活佛全额提供)。他们怀揣着梦想,带着父老乡亲的殷殷期望,来到青海,开始了高中阶段的学习。
普香卓玛难过地对我们说:“那个时候,只身在外,不管条件多么的艰苦,不管受到多大的挫折,心里都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等学业有成时,回到家乡,回到我的母校也当一名老师,为家乡的教育做些事情,为家乡早日消除贫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然而,无情的现实彻底打破了这一愿望……”
听到这里,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掉下来,几次中断交流。然而,残酷的现实又告诉我,按照她目前的状况,想靠一己之力改变现状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我回到宾馆后,不思茶饭,彻夜难眠。很想尽一份绵薄之力,帮助普香卓玛及那十三名同学重返学校,但苦于人生地不熟,又不知道少数民族地区的相关政策,无从帮起,只好带着遗憾离开石渠。
其实,也就在同一时间,活佛和社会爱心人士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为普香卓玛等十四人的读书问题不停地奔波于青海甘德、石渠两地。向两地教育主管部门反映实情,希望主管部门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为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多做实事。令人欣慰的是,经过两地教育主管部门协调沟通和各界爱心人士关爱接力,普香卓玛和另外五名同学终于跨进大学校门,实现了他们心中的梦想。
这样的圆满结果,犹如暖人的春风抚慰贫者。期待这些扎溪卡大草原的薪火终有一天能形成乡村振兴的燎原之势。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方、长久之策,也是实现少数民族地区奔小康的先锋保障。在全民共奔小康的路上,教育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在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党的“十四五规划”中关于用教育打通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的美好愿景一定能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