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变孩子的行为,先要改变孩子的思想;改变孩子的思想,先要认同孩子的情绪”,请结合您的家庭教育实践谈谈您对这句话的理解。
先说个今天早上的例子。过年期间公婆和老妈都在我们这儿,所以辰宝跟着我们睡。昨天辰爸因为辰宝睡觉老是踢他,改睡客厅,我和辰宝两个人睡床上 。昨晚我问辰宝你明天早上想吃什么。小家伙说想吃热干面,我说好,妈妈明天做杂酱版的热干面。
早上我起床,正在厨房烧面条,小家伙在房间里醒了,辰爸在客厅叫我。我让辰爸进去看看,辰爸躺沙发上对着房间大声说:儿子,你要干嘛?妈妈烧饭,爸爸还没起来。
小家伙看到没人回应他,不高兴了,开始蹬被子。婆婆赶紧走到厨房跟我说:宝宝找你呢!我对婆婆说:妈,你跟辰宝说,妈妈手上有油,不方便去看他;让他再等我3、5分钟,我烧完面再过去。
婆婆只好出去把辰爸叫起来进房间去看辰宝怎么了。我听到辰爸开始跟辰宝讲道理的声音:你怎么把被子蹬了?感冒怎么办?爸爸妈妈都有事,哪能一下子说到就到了?
烧好了面,我又把面条装好,抱着一碗面进了房间:儿子,你想妈妈了?
小家伙委屈地说:妈妈,抱抱。
我亲了小家伙一下,又给小家伙盖好被子:妈妈刚烧好了炸酱热干面,就过来了。你看,有青菜、有京酱肉丝、有西红柿、还有芝麻酱,想吃不?
小家伙点头,我喂了一根面条和肉丝:好吃么?
小家伙又点头。
我鼓励儿子:那起来跟妈妈一起吃吧?
小家伙于是爬起来。
辰妈一直觉得情绪要优于问题,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也就是朱老师说的先接纳孩子的行为,认同孩子的情绪,再鼓励、赞赏孩子。小家伙只是想得到妈妈的一个拥抱和亲吻,妈妈让小家伙学会等待,给了小家伙延时满足,但是也告诉了小家伙妈妈忙完了事,马上就来看你了,鼓励孩子跟妈妈一起吃早餐。这就是“改变孩子的行为,先要改变孩子的思想;改变孩子的思想,先要认同孩子的情绪”。
2.您和您的配偶曾经落入“赞赏”的哪一种或哪几种误区呢?
辰爸的赞赏偏于依赖型,喜欢物质奖励,经常会对小家伙讲:你只要乖乖听话,不乱发脾气,爸爸过两天就给你买变形金刚或者带你去哪里哪里玩。
公婆的赞赏偏天赋型,以前老是会说:我孙子就是聪明,或者:宝宝真棒、做得很好之类的。
辰妈的赞赏以前有点操纵型,有一段时间我对辰宝实行了时间银行,通过吃饭、读书、干家务兑现看电视、玩手机的时间。后来发现小家伙变得有点现实,喜欢先问结果,然后再去做;咨询了老师,自己也做了反思之后,发现这就是操纵,不是引导,中间缺少了对孩子行为具体的描述性的赞美,没有引导孩子思考,孩子就无法知道自己哪些做对了,哪些地方需要改正。
最后分享今天早上对一位妈妈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