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老师说到焦虑感是对无常的抗拒,焦虑是我们原始的生存本能,想要对确定的事物进行掌控,希望无常能够发生在别人身上,而不要发生在自己身上,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家长很容易会希望孩子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去发展,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会跟家长因为某一件事情干一仗,那孩子赢了是整个家庭的喜剧,而家长赢了就是整个家庭的悲剧。父母想要孩子有一个好的人生没有错,然而想操控备受焦虑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没有任何帮助。
爬上人生最高峰的方法:要学会和随机性共舞
拥抱随机性是我们人生的最高智慧。这里就要讲到爬山算法:
没有人能够按照自己预设的算法去爬到人生最高点。而最快爬到人生最高峰的方式是爬山算法。指把你随机扔到一个地方,然后再努力攀爬到附近最高峰站上去,再找方圆几公里的最高峰。若失败了就再次重启一次,再把自己扔在一个地方。
三大支柱:无条件的爱、价值感和终身成长的心态
人是一个复杂系统,需要简单的规则来推进。
简单规则的三大支柱是:
一、无条件爱——归属感
无条件爱带来的是孩子的归属感。
母亲往往用恐吓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如: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你再不听话我就不管你了。
父亲往往用交换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如:你写完作业我就带你去旅游。你考试考得好,我就给你买玩具。
樊老师说到要想给到孩子无条件的爱,就要拒绝恐吓和交换,不要每一次表扬孩子之后就接一句但是。。。要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当你用东西去交换来引诱孩子的时候,其实你孩子心里面也会有一个算盘,就是我噢考试考的考试是不容易的。所以你就会用东西来补偿我,带我去玩,或者给我买吃的。一方面孩子就知道,其实你带我玩也是因为我的学习,而不是因为我这个人。而学习也不是因为我想学,而是为了让我的父母满意。
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他就像一个海绵一样,他无时无刻不在学习父母,当你在打他的时候,生他气的时候,其实孩子在学习你生气的方式和你的语言。
14岁以前的孩子,他会比父母爱他,更爱自己的父母。而14岁以后的孩子他就来积压的情绪在青春期一点就炸,就会有各种叛逆的行为,你打他他会反抗,来测试你爱不爱我。
学习是生而为人的权利。
把孩子当做小大人一样,当你管他的时候你要有一个前提,就是要表达我爱你,所以我告诉你这是不行,I love you要从头到尾传述给孩子,良好关系是塑造行为的前提。
二、价值感
塑造孩子行为要找孩子做对事的时候。(寻找亮点)
孩子做错事时是你与孩子建立感情的最佳机会。
详见《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如何读懂孩子的心》
打小教给孩子情感引导词,如自律,尊重,分享,宽容....比教给孩子学习一些名词,如台灯,电视...更对孩子有利
如樊老师讲到有一次嘟嘟上学快要迟到了,他就拉着嘟嘟的手说,嘟嘟,我欣赏你的一个地方,就是你不喜欢迟到,因为这样可以赢得别人的尊重,樊老师一方面告诉了嘟嘟为什么这行为会让他欣赏,一方面让嘟嘟体会到爱,而一个人的自尊感就会影响他对自我的价值,背后与一个人的自律有着特别大的关系!
要知道:一个有价值感的人,他是不会去荒废自己人生的。
可以详见《自卑与超越》《叛逆不是孩子的错》《解码青春期》《不管教的勇气》,让孩子可以阅读《爱因斯坦传》《埃隆马斯克》《孔子传》
三、终身成长的心态
固定型心态的人一直在保持,我要赢我不能失败的心态,然后僵化于一个领域,而终身成长型的心态,他会一直在学习和追逐自我的成长上,追求的是一个总量。一个人能否上一个好的大学并不能代表他的一生就是积极美好的。
可以详见《终生成长》
我们听到过,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樊老师对此是认同这个观点的。而这个起跑线不是孩子,而是父母的认知水平。
父母的认知水平决定孩子的起跑线。
父母自己不学习,要求孩子去学习,父母自己觉得自己学不会,自己都没有激励自己,你如何去影响孩子呢?只有自我激励,去学习改变,才有机会影响到我们的孩子!
有讲到孩子会对手机游戏玩上瘾,而在心理学上,成瘾性人格往往是因为他们没有像父亲那样的被支持的安全感的来源,没有一个好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