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新冠疫苗接种在全球各地迅速推进,距离第一款疫苗上市还不到3个月,全球就已经有数千万人接种了疫苗。与此同时,疫苗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全球有60多个新冠疫苗都进入了人体临床试验。正好阅读了王立铭老师的相关医学报告,便做了一下总结:
疫苗开发技术路线
现有疫苗中,已经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被批准进入临床应用,或者已经发布了三期人体临床试验数据,预计很快将开展大规模使用的疫苗,一共有12支。它们分为四类:
灭活疫苗
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疫苗开发路线。简单来说就是,在实验室和工厂里大规模培养病毒,然后使用化学物质破坏病毒的活性,然后再添加一些能够增强免疫反应的化学物质,学名叫作“佐剂”,最终制成疫苗。
重组蛋白疫苗
腺病毒载体疫苗
RNA疫苗(核酸疫苗)
后面三种虽然技术路线不同,但思路上有点像——都是通过某种方式,将新冠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Spike,或者简称S蛋白)送入人体当中,用它训练和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对抗未来可能入侵的新冠病毒。
三个史无前例
另外,在新冠的压力下,这次在世界范围内的疫苗研发过程,创造了多个“史无前例”:
人类对自身能力储备的挖掘深度
面对疫情压力,各个国家、各个研究机构和医药公司,都在拼了老命挖掘自己在病毒科学、在疫苗开发方面的能力积累,试图找到一条适合自身的疫苗开发路线。
各种疫苗新技术的应用速度
在新冠的压力下,各种疫苗新技术终于有了一个被快速检验、快速应用的场景。像刚才咱们说的腺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的技术路线就是这样,在短短一年内完成了从设计开发到人体测试、再到大规模推广的所有步骤。
监管部门对疫苗开发的宽容度
在太平岁月里,它们往往扮演着踩刹车的角色,要求疫苗开发者尽可能地小心谨慎,尽可能地守住安全底线,不能把有害的疫苗推向市场。但是在新冠的压力下,各国药监部门都不得不转变了态度,给疫苗开发开了许多绿灯
世界会变好,但不是想象中的
想要疫苗用下去,很快就能够彻底结束新冠疫情,甚至彻底消灭新冠病毒,回归新冠之前我们习惯的那种生活方式,大概率是不切实际的。至少有下面几个因素,会为人类对抗新冠的前景蒙上一些阴影:
- 可以降低疾病严重性,但可能无法阻挡病毒传播
- 疫苗作用会因病毒变异而快速衰减
- 疫苗的不同特点对大范围推广的挑战
参考:
* 《有了疫苗,世界会更好吗?》(「得到」·专栏——王立铭·《巡山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