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伦·T·贝克博士在《这样想,不焦虑》一书中,提出一个观点:
“认知水平,决定了焦虑程度。”
让人恐惧慌张的,并非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判断力。
而破解焦虑的最好办法,就是改变我们对情绪的认知。
1.焦虑就像一条巨蟒,正在吞噬所有人的生活。
初入社会,就业的艰难,赚钱的辛劳,阶层的参差,随便哪一样,都令年轻的我们不知所措。
好不容易熬到中年,本以为生活稳定了,却又被乱麻一样的琐事,撕扯得筋疲力尽。
自己的前途,孩子的未来,父母的安危,各种人际关系的调和,总让人惴惴不安。
及至晚年,走过无数沟沟坎坎的我们,又发觉自己对一切是那么力不从心。
人生的每一段路都不好走,生活里的各种事都令人担忧。
亚伦说:焦虑,正像一条巨蟒,吞噬所有人的生活。
我们不停地问自己:生活还会不会好?
而一遍遍“否定”的自我回复,正将你我拖入焦虑的深渊。
2.除了身体病痛,所有的痛苦都是价值观给你的。
在书里,亚伦给焦虑下了一个定义:
“焦虑是对未来的恐惧,被各种‘万一’控制着。”
亚伦说,面对挑战,人们不免忧虑、悔恨和迟疑。
但如果凡事只往坏处想,抑或是看不清本质,忧虑就会变为焦虑。
也就是说,如果你被负面情绪折磨,那一定是思维方式出了问题。
亚伦说,真正击垮人的,从来不是事实,而是头脑里的“灾难化想法”。
过度悲观的揣测,让人在事情尚未发生前,先被一个个糟糕的念头击垮。
在书里,他还列出过一个公式:
高估危险+低估自己能力=高度焦虑。
不管是对外高估,还是对内低估,都是思维方式出了错。
除了身体上的疼痛,你所感受到的所有痛苦,都是你认知错误带来的。
很多时候,不是事情本身让你焦虑,而是你自己走不出思维的泥潭。
3.改变思维认知,是对抗焦虑的最好办法。
亚伦·T·贝克,一直被视作认知疗法的创始人。
他通过25年的实践,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
“不同的思维方式,会使我们对同一件事产生不同的感受。改变思维,就可以改变主观感受。”
一、直视思维:直面内心的恐惧。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如果焦虑是个劲敌,我们第一步要做的,是看清敌人的样子。
先找到焦虑的根源,你才能找到破除焦虑的方法。
二、验证思维:校验自己的想法。
如果我们只是一根筋地顺着思路想,那结果一定是把焦虑无限放大。
所以,要及时运用验证思维,寻找有力证据,把跑偏的思维拉回正轨。
三、市场思维:做“成本效益”分析。
不管是时间,还是精力,都是我们的生活成本。
而焦虑,就是最大的成本消耗,没有带来任何效益。
明白这点,我们就会有意识地停下胡思乱想。
四、转弯思维:换个角度看问题。
掌握了转弯思维,你会发现人生从来不缺峰回路转的事。
你为迟迟不能痊愈的身体担忧,可生病不也是自我调整的契机,让你慢下来关怀自我。
你为还不完的房贷车贷心累,可这些不也是催你奋进的动力,让人不懈怠、不放弃。
这世上,从来没有完全的坏事,只有你认知中定义出的坏事。
五、成长型思维:永不放弃去做。
其实,无论是谁,想要远离焦虑,都要进行无数次尝试。
不要抱着一劳永逸的固定思维,要具备成长型思维,刻意练习,永不放弃。
那么,眼下的你,是否正被焦虑困扰?
那我们不妨先问问自己:
到底在怕什么?眼下的恐惧是否必要?焦虑造成了多大的消耗?
换个角度看问题行不行,能不能先行动起来?
说到底,心病还须心药医。
作为一种心理病症,繁殖焦虑的土壤,是我们的内在认知。
那疗愈的办法,也要从内心去寻找。
思维方式一变,情绪状态和自身处境,也就跟着变了。
4.
在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习得性无助”。
意思是,当人的思维定格时,做起事来就很容易陷入无助的状态。
曾经一度,我也认为,当代人的焦虑,全因生活的艰辛,命运的为难。
可看完亚伦的《这样想,不焦虑》之后,我彻底改观。
原来,人完全可以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对世界的感受。
古希腊哲学家爱比克泰德曾说:
人不是被事物本身困扰,而是被他们关于事物的意见困扰。
境随心转,我们其实都活在自己的观念中。
悲观者困于当下,乐观者赢得未来。
点个小赞,凡事多往好处想,肯定自己的能力,不轻易做出糟糕的判断。我们若都能这样想,人生一点也不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