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还是工作?哪个更好一点?
要不要辞职?要选想尝试的方向吗?
这些困惑几乎每个人都有过,大家面对的问题不同,纠结的点自然不一样,但基本换汤不换药——到底要选哪一个?
01 我们纠结于什么样的选择
我们日常生活中面临着太多大大小小的选择,但并不是每个选择都会让我们纠结,中间的区别在哪里?
有的人爱自称患有选择困难症,然而那些真正选择困难的人,他们无论选择什么都会纠结半天,这类人基本不是闲的慌,就是分不清主次,甚至两者兼备。试想一下,如果吃什么水果这类日常小事都够他们犹豫大半天,首先时间就不值钱;其次,他们生活中处处都是重点,什么都在意的结果通常就是分不清哪个更重要,每件事都来瓜分精力内耗很大,很可能最后什么都做不好。当然,一般人偶尔几次对小事情的纠结并不构成严重现象,不属于这一类情况。
大部分人都能够大致判断事情的重要程度,自己有一个重要性排序,所以他们纠结的前提是这个选择足够重要。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考研还是工作,这对很多大学生来说的确是一件关乎未来的事情,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犹豫也在情理之中。
说回选择本身,通常一个选择题会有几个选项。回想一下考试经历,一般让我们纠结最久的几个选项,往往“看哪个都有点对,但好像判断不出谁更正确”。换句话说,待选项在我们当下的判断里“实力相当”,不分上下,没有明显的优劣之分,否则我们会直接选择更好的那个。
于是,我们在自认为很重要的选择里,纠结于看起来实力相当的几个选项。
02 选项有没有最优解
通过类比考试,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自己做选择时的状态,但如果我们把生活中的选择当成考试,就大错特错了。考试的设定是,不管是单项选择还是多项选择题,选项本身是否正确已是既定事实,考试结果取决于你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气。
但生活中的选择却不是这样,在选择时,每个选项带来的结果都是动态的,不存在是否正确的既定事实性质。也就是说,让你纠结的实力相当的选项们,它们不分对错,成事在人。
有一部电视剧叫「荼蘼」,里面主人公面对一件人生大事有着截然不同的两个选项,分别是planA和planB。这部剧的特色是让两个选项都能够存活,并且在同一时空真实演绎出了完全不一样的结果,而从一开始,这两个选项都在试图向对方证明一件事:自己才是那个正确的选择。这个求胜欲也正是我们很多人想法的一个缩影,我们经常认为选项里一定存在一个最优解,并且在自己还没有付诸行动时,这个选项就已经远胜于其他选项,赢在选择的起跑线上。而我们仿佛在做猜谜题游戏,竭尽全力想押中那个最好的,尽管明知在自己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把各选项分析个透后,发现它们的确并无太大差距。
「荼蘼」的最后有一句台词是这么说的,
“planB你好,我是planA,我想告诉你,我们都对了,每一个选择都是最好的选择。”
生活中也是,选项之间经常没有最优解,既然实力相当,选择哪个也就没那么重要。
03 什么更重要
既然选择什么不重要,那重要的是什么?答案是行动。选择本质只是张车票,到达不同地点后会发生什么,就不在选择本身的掌控范围内了,此时要看个人努力。
我自己之前经常犯一个错误,做事情过分在意第一步,“怎么选择比较好”这个问题我通常会思考很久,而后意识到,我花了太多精力在做选择本身。再后来我发现自己不是过分在意第一步,而是几乎只在意第一步。我把一件事情当成了期末考试,做出选择的那一刻就交卷了、考试结束了,因此后续的努力反而没那么重要了,这简直完全本末倒置,自然之前费力争取到的成果也未能好好珍惜。
人生不存在期末考试,选择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做出选择的那一刻起,行动就是关键所在,成事在人,败事经常也在人,因此我们做出的每一个选择都能够成为最好的那个。
04 选择的心态
事实上,尽管我们尽力搜寻信息去衡量某件事情,仍然可能会判断失误,比如一件你认为很重要的事情长远来看却并不重要,被忽视的小选择反而很重要,自以为差不多的选项原来差很多等等。但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很多选择的好坏都是后验的,这些结果和判断失误的事实我们不会提前知道,所以这些失误无法避免。
在无法控制的外力作用下,看待选择更需要考虑自身的长远目标。考研还是工作,这件事情重要吗?重要,它决定了我们接下来的生活状态;但也不重要,因为这些短期目标都在为长远目标服务,知道自己的终点之后,不管是什么路线都能殊途同归。
我们永远信息残缺,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但当我们不知道自己会拿到什么样的手牌时,心中要有长远的方向,并且坚信自己可以把手里的牌打得最好,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