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留下大量脍炙人口佳作,有三百多首词。透过他的词,可以感受士大夫典型人格,体会到他融入宇宙空漠无所寄托的情绪,充满生机活力的自然情趣,还有退避社会质朴无华的赤子之心。更为重要的是,不期而遇很多神采飞扬的人,会感悟到最美诗词描述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义故事。
提携推崇的师生情谊。苏轼22岁在京考礼部进士时,欧阳修是主考官,读到苏轼文章,本想录为第一,可担心是学生曾巩所写,为避嫌于是将其取为第二。苏轼在京建立声名,离不开欧阳修不遗余力的提携帮带。因此,每次到扬州,他都要到欧阳修所建的平山堂瞻仰。
《西江月》中写道:“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十年后,1091年2月,苏轼从杭州被召入京,担任翰林承旨,几个月后便主动辞免,出任颍州知府。43年前,欧阳修当时也在这里坐官,当时曾作有《木兰花令》。到达颍州第三天,游西湖的时候,恰好有歌女唱这首词,苏轼有感与怀,用原韵写下新词纪念自己的老师:“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词中情境梦幻,奇峭雅丽,将自己与西湖波底月同比,寓意对欧公提携永怀难忘,纸短襟长,余韵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