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去了趟X市办事,虽然两座城市距离也不过就是2个小时的车程,但想了想,上次去也是去年的事了。事情办完,无论时间紧张,还是要到大学室友刚装修的房子里看一下,都是一个人在外工作,他一个人这么照看折腾完这个房子不容易,从选到买到装修,父母亲戚远在老家,还都是他一个人操持折腾。算是代表家里人来看看吧。
相熟多年,自是不用多说,毕业这几年,却还是一起读书时的感觉,心里觉得都还是莽撞的年轻毛头小伙子,但离开时站在小区门口,他说:下次你来广州,可以住在家里了。突然愣了一下,确实,能在他嘴里被称得上”家“这个字的地方不多。
趁着小区门口昏黄斑驳的路灯,我回头看向那栋楼,努力想要找到是刚刚我是在哪层透过哪个窗户向外望,同样在别井离乡的陌生城市,不经意间也是七八年时间过去,原来买了房子,那个地方就可以称作“家”,就连话语中,都透露出了他心里的安定。
这几年,无论身边什么在变,感觉唯有买房这个话题,一直都是大家讨论的热点,且乐此不疲。没钱的讨论,如何赚钱什么时候时候可以买得起第一套房。有钱的讨论如何抓住时机,换个大套房,就连已经有两套房的还要讨论,怎么能套现抵押再来一个学区房。
买房不仅是大家工作休息、聚会爬梯、茶余饭后的消遣话题,更是各种场面的兴奋剂,无论场合高低,管他是互联网精英人士的专业讨论会,还是抠脚大汉喝茶扯闲篇,只要抛出来买房的话题,就一定有人接得住,不仅接得住,还会接得好,接的精彩纷呈、热情四射,人人都是买房专家,你方唱罢我登场,从经济发展谈到国家政策,从房价趋势到分析银行贷款,样样精通,绝不认输。
好像如果你插不上买房的话题,就好像错过了整个时代。买自己的房,让别人羡慕去吧,今天赚钱不买房,明天哭回家找娘,辛辛苦苦十来年,买房告别解放前。
内心找了各种理由来说服并安慰自己,有时候已经混淆了自己的判断与思想,搞不清楚到底哪些是自己的真实想法,哪些是内心臆想出来的理由。最常用安慰自己的理由有:你不是还想出去读书么?不是觉得还会换城市么?不是还想让生活充满变化么?为什么要用房子拴住自己呢?
那么反对派的理由也很有力,有的说:姐姐像你这么大年纪的时候,就是靠炒股挣下第一桶金,买房赢来人生新起点呀!另一位大哥批评我说:谁说买了房你就不自由了,你现在辛苦一点买个房,为的是未来更自由,想出国读书,你到时候把房子卖了去呀。室友恨不得一周三次提醒我:辛苦点,脸皮厚一点,借钱也要买买买,你工资涨得速度绝对跟不上房价涨的速度!
还有最主流的观点说:买房不是为了住,是为了投资呀,你觉得现在买就辛苦压力大,以后买更贵压力更大!每一点,我都无可辩驳,只好沉默应对,都是认真为自己好的亲人朋友才会讲摆事实讲道理给我听,明知道我听不进去,还是不厌其烦地耳提面命,不时提点。
这算是随波逐流,还算是被推着学会长大?还是自己也社会化了更多,无论从各个角度来看,无论买不买,买得起买不起,房产这门课一定是专业必修了。内心的一贯思路是,错要知道为什么错,对要知道为什么对,放弃也要知道放弃了什么吧,所以花点时间研究清楚这里的门道还是必要的。
一入侯门深似海,去年最初在公司某中年程序员的带领下,加入了外地看房团,好家伙,我们今天刚刚改群名为成都炒房团,第二天成都就限购了。而后我们改为省会炒房团,更厉害,过了个国庆全国省会都限购了,全国政策看着好像听我们指挥似的。
眼看着广州限购、深圳严卡,上车还是不上车成为了生与死的选择。最近更是夸张,利率上调、消费贷缩短,看起来好像房市真的进入了冷冻期,然专家金九银十久唱不衰,中介苦口婆心滔滔不绝,有一种眼看着高楼起,眼看着房价高,眼看着你们都有道理,眼看着怎么都买不起的崩溃。
普通家庭在一线城市买房,面对动辄大几百万的房价,买房大多时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个家庭的重大决策,甚至是两个家庭一起需要面对和承担的问题。
对于真正在第一线独自面对这个问题的当下自己来说,在社会主流价值观——“房大于天”的面前,内心选择了逃避。不谈房子,感觉自己是强者,面对房子,认清自己是蚂蚁。
逃避自己没有能力买从而低人一等的事实,逃避未来可能存在没有能力继续供养的风险,逃避一个人买房全家需要出力的尴尬,逃避有可能将会面对一成不变的所谓稳定生活,逃避自己会因为房子问题还没办法自由变迁的限制。说到底,是在逃避自己还是要成为你们希望成为的人,以及逃避目前主流社会看起来未来终将承担的这责任。
或者说到底,除了认真穷之外,还一直还处于主流价值观挣扎的边缘吧。最后的死循环是,我只是想看书、旅行、写文章。反问:买书需要钱,旅行需要钱,写文章也需要花钱买纸和笔!
好吧,这算是一篇认真发的牢骚吧。
愿你归来时还是少年,原来一直活成你想要的模样,如果没有,那就但愿你有钱吧。
见字如面,愿大家生活在一个政府分配房的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