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滢火匠
无论是初入社会,还是公司内部竞聘,我们总要经过过五关斩六将的关卡才可能拿到仅有的那几个“闯关”名额。
当然,任何领域的面试,对该领域的专业知识都是有一定要求,这是无可厚非的,这一部分不在今天的讨论范围内。
相比而言,面试官很可能在一些专业面试问题之后,看似“很随意”地抛出几个“你平时喜欢看什么书?”、“请分享一部你最近看的电影”这样的问题。
这些问题自然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有些问题,其实考官真的不关心你回答了什么,他们在乎的是从你的回答中,所展现出的思维逻辑性、条理清晰度、语言表达力等能力。
套路一般的,永远有人会告诉你,回答问题一定要分“一、二、三”,答题结束要说“回答完毕”。
但是多加几个一二三,真的就能说明你是一个有条理的人吗?
面试既然有套路,面试官自然是知道这些套路的,所以你的“表演”如果仅仅停留在“表演”层面,就难免显得太过滑稽。
我接触过的面试并不算多,在前段时间,才通过企业内部的一个人才选拔,前后经过了多轮笔试及面试,最终顺利从三百人中闯到最后一关。
其中要感谢一位学霸级领导的指点,而今天我想把他教给我的,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思考,进行一个梳理及分享。
关于无领导小组讨论
准备工作面试、公务员考试的朋友自然不会陌生的一种面试方式——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宝典类的书籍里也一定会告诉你一些套路,但是在面试过程中,很多方法论会下意识被淡忘。
而且别忘了,一个小组里,你自己或许是可控的,可是你还有好几个未必认识、未必了解的对手,就像我一个姐姐说的,在这个时候,大家仿佛都是指着自己的脸大声说着“看我看我,快看我”。
如果你也和他们一样,努力想让考官“看你”,那很遗憾,你陷进了一个泥沼,如果不能出来,你或许就是被out的那一员。
所谓“无领导”小组讨论,其实在最后都会无形分化出一个类似leader的角色,否则整场讨论将陷入无休无止的死循环,每个人都不愿放弃自己的观点,最终能以统一。
而讨论的题目,大家可以找几本面试指南,里面都有归纳,无非是针对某一背景材料表达看法、提出解决思路;某一两难式问题需要你“站队”并说明理由;给你几项选项,让你来排序;每个人抽签抽到一种“资源”,你要为自己的资源“发声”;抛出一个问题,让小组拟出最终方案……
而这次我所在的小组,抽到的题目是,针对某一企业现存的某一现象,材料中提出了十种解决措施,小组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首先在十种措施中选出你觉得最有成效的五种,在五种中选一种当务之急需要实施的最重要措施,并且讨论出实施方案,最后推出一人做总结汇报。
通过分析,这个题目需要我们做的事情有四件:一是选出五种有效措施;二是在五种中再选出最急迫最有效的一种;三是讨论出实施方案;四是进行总结汇报。
而在这场面试中,我们小组八人,最后仅有包括我在内的三人通过。
通过分析,我总结了几点:
一、审题很重要,方向不能错
审题时间结束后,首先需要每个人三分钟内发表个人观点,而我们组第一名发言的考生,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就是审题不细致,没有弄清题目的几层要求,一来就说“我选择第几条,我的方案是……”。
相当于她跳过了第一层要求,直接回答了后面的问题。
其实像小组讨论这样的面试,考官并没有真的奢望你们能在几十分钟内讨论出一个多么漂亮、多么“标准”的答案来,他们只是通过你在讨论中的表现,来判断你分析问题、处理冲突与异议的能力。
如果连最基本的审题要求都会出错,考官自然有理由怀疑,你在执行工作任务时,能不能很好地理解领导下达任务的意图、目的,从而更好地分解、实施,直至完成。
所以无论你拿到的考题有多么长,三页、四页,甚至更多,你都要静下心弄清楚在接下来的几十分钟里,你究竟要做哪些事情。
你要在有限的几分钟内审清题目,并且快速拟出答题提纲,首先要弄清楚几点:
(1)我需要做几件事情?首先看最后的答题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带着几个问题再来看材料,才能对应“填空”。
(2)我有多长时间?合理分配时间,有助于在这些时间内有序推进整体进程,顺利完成任务。如果可以,做那个时间总控的人,将你的时间观念直观体现出来。
(3)材料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快速查看背景,找出你需要解决的问题究竟是什么。
(4)主要矛盾是什么?带着找到的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利用你脑中的知识体系,分析一般这种问题的形成原因有哪些,哪些是主要矛盾,哪些是次要矛盾。
(5)回归材料,查找与主要矛盾能对应的内容。在材料的几个选项中,哪些是解决主要矛盾的?带着这些问题,就可以快速浏览已有选项,先通篇浏览标题,然后着重看你不清楚的部分。最后根据你分析出的主要矛盾进行梳理,排除不需要的选项,着重让你的已选选项与主要矛盾相对应,从而形成你的答题思路。
你要相信,这种题目没有标准答案,只要你的选择依托于你的分析,你能条理清晰地自圆其说就好,不必去纠结这样选到底是不是对的。
二、不需推陈出新的时候请保守
当时面试的时候遇到一种情况,材料中已提供了十个选项,我们要做的就是选出五项,然后选出最重要的,而小组中有一个考生,为了标新立异,提出了第十一个选项……
不知道当场的考官是怎样评判这种做法,但是我个人看来,如果题目要求你们集思广益,那么这种做法自然是加分项,可如果题目已经限定了范围,在这种情况下,试图打破范围的做法,就是减分的。
所以在我看来,不需要你标新立异、推陈出新的时候,尽量选择保守的做法,短短几十分钟并不足以让你有足够的时间去说服其他几个人认可你那原本就不在选择范围内的选项,这无疑是在给自己“挖坑”。
那么如果你所在的小组遇到了这样的考生,你要怎么做呢?
(1)不要刻意忽略他的声音。你要注意到他,并且针对他的看法提出友好提醒,建议大家的讨论最好在范围内。
(2)有效归纳。如果对方冥顽不灵,并不打算放弃自己的想法,那就看看能不能将他的看法归类进现有选项内,并在优化方案时给予考虑。
其实最终未必真的会这样做,毕竟时间有限,讨论进程需要推进,大家对这个“新选项”的关注点到后面可能就淡化了,但是这样做,主要是起到安抚作用,对方在自己的想法被适当采纳后,也许就不再冥顽不灵而影响小组整体进程了。
三、不必时时争夺,但每次发声都要有用
我们组在讨论中遇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起初大家都在七嘴八舌讲自己的观点,即使我在最开始提出了规则,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但是实际操作的时候,每个人都希望别人最先听到自己的声音,甚至形成一桌八个人,左边四个讲自己的,右边四个讲自己的情况。
而在进入最后的总结陈词时,由于已经推选出一名考生进行汇报工作,所以在最后的几分钟之内,大家形成了互不理睬的局面,只有负责最终汇报的考生在奋笔疾书、梳理思路,其他人在那一分钟放空了,好似最后的总结已经与自己无关了。
而在这场讨论中,我当了一回“捡漏王”,或许就是几次“捡漏”行为,让我最后顺利晋级。
在最开始发现大家都在急于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我选择不参与其中,而是在讨论开始时,抢占先机,提出时间分配原则,获得大家一致认可。主动充当记录人员,最后在关键时候,将每个人的观点进行归纳,套入主次矛盾原则,以获得更多人的认可。
实际上说的话和组员的意思一致,但是进行了一定梳理,无形间展现了自己的思路,并且引导大家最终朝主次矛盾分析上来前进,顺利推进进程。
在最后推荐总结人员时,有少数组员推选了我,但是我让给了另一位组员,主要原因在于,总结陈词可能是一个加分的活儿,也可能是一个减分的活儿。说得好,可能让你晋级,说得不好反倒打破考官的期望。
我选择保守做法,说不定在讨论中考官本来期待你多说话,最后却不是你发言,也许考官会把遗憾留到你下一关来深入了解呢。
但是在总结人员进行思路梳理的时候,也就是所有人沉默的时候,那黄金几分钟内,我抓住机会,提出对总结方式的建议,建议总结人员从事前、事中、事后的思路来汇报。
这样做,一方面展示了我的思路,另一方面体现了自己的参与感。
可以说我在几十分钟讨论中,发言次数不算多,也没有过长篇大论,但是每一次发言都是黄金时间,要么是大家都沉默的时候,要么是大家最混乱的时候。我的每一次发声,都做到了让别人听进去。
而和我一同晋级的两位考生,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乱”。大家七嘴八舌的时候不跟随其中,而是理性分析,就题论题。最终顺利晋级。
四、关于时间观念的一点教训
这次小组面试我有一个惯性毛病又犯了——个人独立时间时,容易自主扩展,试图长篇大论,以致个人陈述观点时,是唯一一个没有把自己的看法说全的考生。
为了弥补时间观念这一块的失误,我在正式讨论一开始,第一个发声,提出如何分配这场讨论的时间,并在讨论中途一直适当提醒大家时间问题。也许是以此弥补了之前的失误,最后仍然晋级了。
但是也就此提出一点思考,最开始陈述观点的时候,首先先按照题目要求,简化答案,一针见血,不要一来就在每个答案内进行扩展。也就是“先说完,再说好”。
以上是关于小组讨论方面的一些分享。关于其他几种面试方式的答题分享,放在(下)篇,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