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的路上,遇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人,该有多重要?如果遇不到,那我宁愿一个人在路上。
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说:“道不同,不相为谋。”
从我们上学的时候开始,爸爸妈妈经常会说,要和学习好的小伙伴儿一起玩,好像这样我们也跻身于优等生的行列了。那个时候,我们听了爸爸妈妈的话,很少和大人眼中的“坏孩子”去接触。
随着年龄渐长,心智渐渐成熟,我们有了自己的主见,知道哪些人值得交,哪些人应该保持距离。
在昨天的公众号文章里,左儿跟大家分享了早起的美妙生活,于是朋友枫打电话说:“喂,我也想像你一样早起,不然,明早一起晨练,如何?”
我当然会说好。
于是约定今早在我家楼下见。
时间到了,久久等不到人,好吧,我就地开始热身,边热身,边等他。距离我们约定的时间过了十分钟,他还没有来。无奈,每天因为早上晨练的时间有限,于是我跟他说:“那我先去了,你随后沿河边过来就行。”
这哥们儿以蜗牛般的速度,在我返回的途中,才相会。这样一来,一早上,如果用半小时来计算,他比我晨练的时间至少要少十分钟。
边走我心里边嘀咕,明天早上,我们还是自己练自己的吧。我实在不想浪费时间。或者是我自私,可是我真的不愿意,在没有必要浪费时间的事情上浪费过多的时间,而且不是因为自己,是因为别人的原因。
也许你会说,就十分钟,等一下又能怎样?
好吧,如果你觉得我在计较这一丁点儿的时间,那我也无所谓,只不过,十分钟真的可以做很多事,比如运动完的拉伸,欣赏一段美妙的音乐,听一段新闻,背几个单词,准备营养早餐。可如果这十分钟浪费在等一个迟到的人,那你内心必定会很焦虑,很着急,而且见到他的时候,还要忍住不发火,强颜欢笑,其实心里一万个不愿意。
这时你又说,这不是磨练你急性子的好机会么?你要学会慢下来,学会宽容,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好吧,我同意。生活中偶尔的放慢脚步,是调整心态非常重要一步,学会张弛有度,才能更专注;学会宽容和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是一个人高情商的表现。可是学会慢下来,慢生活,我可以选择去散步、去花市、去打理绿植、悠闲地和闺蜜喝下午茶、晒太阳等等很多事;学会宽容,并不能体现在接受并认同对方迟到这一行为上,如果我们选择尊重他人和自己,那么你对自己就有严格要求,至少不会在约定的时间才告知对方再等你几分钟,而这几分钟,你自己都不知道到底还需要多久,或许几分钟?十几分钟?一个小时?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更何况在现代社会如此快的节奏下,大家都在追求高效,每个人都把时间看的相当重要,不然怎么会出现那么多时间管理的方法,而且大家都去学习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所以,在我看来,分配好自己的时间相当重要。
昨天有朋友问我,同时阅读三本不同类型的书,我是怎么做到的?
其实哪有什么一开始就做到并且做得很好这么一说呢,这是一步步摸索出来的。刚开始坚持读书的时候,很贪心,想一口吃成大胖子,每天手边五本书,每一本规定的任务完成,继续下一本,可时间一长,发现脑袋特别乱,思路不仅不清晰,而且速度越来越慢,效率越来越低。于是,赶快做出调整,开始一本一本的读,连续几天只读一本书,一段时间下来,发现这也不可行。长时间只阅读一本书,会产生惰性,而且容易疲惫,越往后越没有兴趣。
就这样,大半年时间一直在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突然有一天发现,现在的方法,好像挺适合自己的,每天依旧是三本书,虽然类型完全不同,可是在每天固定的时间去阅读固定的书籍,思路特别清晰,并且有时候思路还能合并,何乐而不为呢?关键当你形成一个习惯,大脑就像定了闹钟一样,到那个时间,自动提醒你,该读书了。不过这里要说明的是,做读书笔记很重要,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可能虽然速度不如一口气读完快,但是记忆深刻,尤其是精彩的片段。
跟朋友说完这些,赶快补充了一句,这个方法比较适合我,但却不一定适合你,你一定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慢慢摸索,别着急。
所以无论是时间管理,还是管理时间的方法,你都需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虽然过程可能有些曲折和漫长,但你尝试过很多方法,这何尝不是一种收获呢?
由此看来,在前行的路上,遇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人,是多么的重要。你们都对时间有很强的概念,自然你们对自己各方面的要求都很高,于是,高效成为你们共同追求的目标,当共识达成,你们彼此尊重对方的理念,自然对于守时这件小事儿也看得很重。
去找一些跟你同样想要进步的小伙伴儿,你们节奏一致,彼此督促,互相鼓励,实时分享。长期下来,你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